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想獅城——戊戌之春新加坡自由行

「新」想獅城——戊戌之春新加坡自由行

又是一年新春到。2018年的首航,我選擇了有著「花園城市」之譽的東南亞島國——新加坡。

考慮到新加坡的華人多,語言障礙應該不大,所以走的是6天4晚機票加酒店的自由行。出發之前看了達人們的一些攻略,做了一點功課,制定了比較詳細的行程,還是在網上的那家「漫遊超人」租好移動WIFI(此前去台灣、歐洲等地,都是在這家租的),萬事俱備,簽證和機票出來之後,2月3日夜,立春之際,我們便登上了新加坡航空公司旗下的酷航(Scoot)TR135航班,飛向了心想之地——獅城新加坡。正所謂:

「新」想獅城

「加」油出發

「坡」為心動

初識獅城

2月4日,星期日,晴,立春。

今天的主要看點:

牛車水克拉碼頭聖安德烈教堂

哈芝巷阿拉伯街蘇丹回教堂濱海灣花園

頭天晚上23:20從咸陽機場起飛,經過5個多小時的飛行,飛機於凌晨5:10(與北京沒有時差)平安落地新加坡的樟宜國際機場。

在飛機上已填好入境卡,下飛機順利通關、提取行李之後,去機場地鐵口時,卻被告知:因在維護,地鐵需要延遲至8點才正常運行,我們索性在機場里的一家餐廳先把早餐解決了。

直到8點鐘,才又到機場地鐵站,購買了一張交通卡(地鐵和公交通用),乘坐地鐵,再轉乘公交,9點多便順利找到了我們預訂的酒店,位於馬里士他地區(201 Balestier Road)的曼爾洛品質大酒店(QualityHotel Marlow Singapore)。

到前台向服務員查詢到了我們的預訂信息,但因為此時客人還未退房,不能馬上辦理入住,為了不耽誤時間,我們打算先去玩,晚上回來再辦理入住,於是,去洗手間換上夏天的裝束,將行李寄存在酒店的前台,便輕裝出酒店,按預定計劃,真正開始了我們新加坡第一天的行程。

從銀裝素裹的北國古城,來到熱情似火的熱帶島國,行走街頭,藍天白雲,海風椰韻,自不待言,最是那滿城的綠樹,滿眼的翠綠,養眼更養心,著實令人陶醉不已,花園城市,名不虛傳。你瞧,路過的這家名為「帕克諾雅」(PARKROYAL)的酒店,瞬間我就被它的外觀所深深吸引,駐足觀賞:既有流線的迴環韻律,層層疊疊,又有大量的綠植披掛,迎風起伏。

新加坡並不大,一座海島、一座城市就是一個國家,或者說一個國家就是一座城市、一座海島。它位於東南亞馬來半島的南端,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的南口,國土面積是714.3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本島的面積是630平方公里(周圍還有63個小島),而西安僅城六區(蓮湖、新城、碑林、雁塔、未央、灞橋)的面積就達826平方公里。

首先來到位於牛車水附近的唐城坊,在一家名為「天宇旅遊」的門店,把這幾天我們打算去到的景區景點門票全部買到,這裡有特價套票,據說與在淘寶上的折扣價一樣,購買比較合算。

我們共購買了以下套票:

1、聖淘沙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兩個溫室:82新幣∕人(約合人民幣410元),原價104新幣∕人;

2、聖淘沙海洋館(S.E.A Aquarium)+日間動物園(Singapore Zoo):50新幣∕人(約合人民幣250元),原價72新幣∕人;

3、濱海灣花園空中步道(OCBC Skyway):6新幣∕人(約合人民幣30元);

拿到票後,逛的第一個地方便是新加坡的唐人街牛車水(chinatown),中文的街名、中文的牌匾,「金玉滿堂」、「福星高照」等中文的跨街標語牌,一切都彷彿似曾相識,好像是在國內某座城市的某個鬧市商業街,「老四川」、「老成都」的牌子更是讓人感覺格外親切。道路兩旁商鋪林立,鱗次櫛比,路中的步行道上遊人如織,熙來攘往。據說,因為原本這裡的居民都是以牛車拉水來清掃,所以叫牛車水。

在美食街口的「南洋老咖啡」,來了杯濃郁芳香的咖啡,發現這裡的不少商家都接受支付寶或者微信結算,同在國內購物一樣,非常方便,所以大可不必擔心此前兌換的新幣不夠用(後來的幾天時間,還看到了共享單車,並嘗試用手機掃碼真打開了鎖子,索性就騎了一小段,不禁感慨:中國的新四大發明真厲害!)。

在牛車水的心臟地帶橋南路上,一座艷麗的奇特建築吸引了我,原來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叫馬里安曼興都廟,建於1827年,仰望高聳的塔身上,能看到四面都有各種神靈和聖獸的彩色雕像,雖然不知其為何方聖神,但能感覺到它們的栩栩如生,這種形式的塔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穿過佛牙寺,我們一路徒步來到新加坡河邊的克拉碼頭,大橋的另一頭一幢不算太高但體量較大具有濃厚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便是舊禧街警察局(Old Hill Street Police Station),1934年建成之初確為警察局和收容所所在地,如今已是新加坡新聞及藝術部大廈。

從碼頭的一座大橋下穿過,沿新加坡河往濱海灣方向走去,只見對岸是大樓林立,高聳入雲,有好幾座造型不一的大橋連接河的兩岸,而我這一側的大片地帶則是青草茵茵,綠樹成蔭,其間有不少很有特色的白色建築,如舊國會大廈的藝術之家、維多利亞劇院及音樂會堂,等等。

繼續朝前走,在河濱看到矗立著一尊白色的人物雕像,原來這裡就是萊佛士登陸點。新加坡開埠者、出生於加勒比海牙買加的英國殖民時期的政治家萊佛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FRS),當年(1819年1月29日)便是從這裡登陸新加坡本島的。正是這位萊佛士爵士,後來逐漸讓新加坡從一個落後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個自由貿易港、世界上極為重要的國際商港之一,才有了今日之新加坡,因此,新加坡人都把萊佛士看作是他們的國父,許多建築、機構、醫院、酒店、學校和街道,都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

而在亞洲文明博物館草坪前,緊鄰橋頭的河岸,我們還欣喜地看到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總設計師小平同志的塑像。

經過政府大廈前的大草坪、國家美術館,左拐來到的是位於哥里門街的聖安德烈教堂(St Andrew』s Cathedral)。這是一座潔白的哥特式教堂,高高的塔樓,尖頂直插藍天。據介紹,教堂1837年建成,1942年日本佔領新加坡前,這裡還曾被改建為救死扶傷的緊急醫院,現在已是新加坡地區最有影響的教堂之一。

中午去百勝樓下吃的海南雞飯,午餐之後接著去了哈芝巷、阿拉伯街、蘇丹回教堂。

哈芝巷(Haji Lane)與阿拉伯街平行相鄰,街道很窄,曾經是一條普普通通、空空蕩蕩的街巷,兩旁有一些戰前遺留下來的房屋,後來是由於大批本土的設計師和年輕創業者的進駐,才使得這條舊巷重獲新生,如今這裡有很多頗具個性的時尚店面,不過我倒覺得,真正吸引遊客們流連駐足的,是這些店主費盡心思的各種五彩繽紛的裝飾、塗鴉和牆繪,算是文藝小清新的聚集地,來這裡走走看看,到咖啡館喝杯咖啡,或者隨便找個酒吧坐坐,感覺還是很不錯的,街道非常乾淨清潔,只是每家店鋪門前矗立的大大的垃圾桶,覺得有些煞風景,有礙觀瞻。

位於馬斯喀特街與橋北路上的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是新加坡最壯觀的回教堂,最重要的清真寺,建於1928年。回教堂擁有兩座金黃的大圓頂,還有4個對稱的宣禮塔,以及許多小亭和小塔,大祈禱堂內可同時容納5000多教徒進行禮拜。

離開蘇丹回教堂,我們坐地鐵來到海灣舫地鐵站,地鐵站的一個出口就在金沙酒店的底樓,而金沙酒店的外面就是濱海灣花園了,這是我們今天的最後一站。

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是由東花園、南花園和中花園三個風格各異的水岸花園連接而成的,其中最具特色的應該是南花園裡的兩個巨大的半球形溫室,一個叫花穹(flower Dome),另一個叫雲霧林(cloudforest),還有就是那18棵超級大樹(又叫擎天大樹)(SupertreeGrove)。濱海花園是免費參觀,但這兩個溫室是需要門票的(28新幣)。

「花穹」里有各種各樣的熱帶花卉、色葉植物,琳琅滿目,奼紫嫣紅,爭奇鬥豔,「雲霧林」就像個植物迷宮,盤旋而下的步道,設計巧妙,還有全球最大最高的室內瀑布。

從兩個溫室出來,天色已暗,儘管已非常疲勞,我們還是堅持觀看了超級大樹的彩燈音樂表演,才離開濱海花園,回到酒店已是夜裡10點多。

今天第一天,初來乍到,顧不上休息,可謂馬不停蹄而又緊鑼密鼓,行程豐富而又緊湊,走了不少路,轉了不少地方,初識獅城,除了城市的乾淨漂亮、環境的優美宜人外,還有其它一些新奇的方面,也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如,新加坡的地鐵站大多很大,通道很多,而且都沒有安檢設施,乘坐地鐵不需要安檢,他們的地鐵及輕軌基本分為東西線(EW)、南北線(NS)、東北線(NE)、環線(CC)、濱海市區線(DT)和武吉班讓輕軌BP線(Bukit Panjang LRT)、盛港輕軌SE線(Sengkang LRT),但都不是很規整,蛛網般密集交錯,以至有時同一站內會有不同的線路,駛往不同的方向,停車站點不同,是不是你所要乘坐的線路,一定要注意觀看站台上的屏幕顯示。

再如,與國內大多數城市的公交不同,新加坡的公交車是不報站的,車內每個扶手上都有一個「Stop」按鈕,要下車可提前按一下這個鈕。乘坐公交需要刷兩次卡,從前門上車是刷一次,下車時在後門處再刷一次扣錢,因為今天剛到,習慣了國內的做法,下車時忘了再次刷卡,結果是再次乘坐公交時,系統便按上次乘坐線路的最遠端計價扣錢。

最為人性化的是,我發現新加坡的公交車車門處是沒有台階的,公交站台的地面與公交車門是齊平的,類似於現在高鐵車站的設計,很方便乘客的上下,尤其是一些老年乘客、攜帶行李的乘客,如遇殘疾朋友坐輪椅獨自乘車,公交司機都會主動下車,打開中門的翻板,連接地面,然後幫助將輪椅推上車,在車內的中間位置,專門有一處空間是供殘疾朋友的輪椅享用的,殘疾朋友到站時,司機師傅不厭其煩再次先下車,打開中門處的翻板,然後幫助將他推下車,親眼目睹的這一幕的確讓我心生暖意和敬意,在心裡默默為這位司機師傅點一個大大的贊,說實在的,在國內乘坐公交幾十年了,我還從未見過有殘疾朋友坐輪椅能獨自乘坐公交的。

還有就是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新加坡人主要是由一百多年來從亞洲、歐洲等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其中,華人佔了絕大多數,約75%,其次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人,他們信奉著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各自不同的宗教,彼此包容,和諧共處,正是這種兼容並蓄的文化特色為新加坡增添了無限的魅力,所以,在新加坡駐足不同的文化街區,都可感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今天去的唐人街牛車水、馬里安曼興都廟、聖安德烈教堂、哈芝巷、阿拉伯街、蘇丹回教堂,還有打算要去的「小印度」等等這些地方,就是這種多元文化的具體體現。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時光在路上 的精彩文章:

TAG:好時光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