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美術館是個習慣,日常洗眼洗心的習慣

去美術館是個習慣,日常洗眼洗心的習慣

小孩和老人,都應該在擁有可以讓人可以好好看展,看好展覽的美術館的地方生活。

這些天在紐約,白天有空就去美術館,晚上回來和國內的時差作戰並且工作。看了一些好展覽,是最放鬆和讓人滿足的事情。因為畢竟國內沒有這麼密集和選擇多的展覽可以看,水平好到看完之後值得看第二次的展覽更少。北京近期的展覽,只有尹秀珍在佩斯北京的展覽值得看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還沒有結束,建議大家去看看。在這樣的世道下,看看這個悲觀中帶著力量的展覽,不是避世,是另一種勇氣和入世。準備晚點寫一下。

紐約回來至今看的展覽,比如最後一周的 David Hockney, 看了兩遍。昨天吃完了午飯去 moma 轉了一圈,沒什麼特別的展覽,有個特展還要排隊。昨天是陰雨瑟瑟發抖的周六,於是躲進美術館的人很多,絡繹不絕到處是人。雖然我喜歡人少時候的博物館,但是冷雨天的博物館,會給人一種很安心和溫暖的感覺。今天下午有波士頓的朋友來,我們去了惠特妮,三月初要開展的展覽還在布展,有一層樓關著。不過不妨礙,有一層講美國藝術家回應社會現實抗爭史的展覽很好看,隔岸觀火,尤其在這種天氣好像trump當選後那天,而心情也差不多的日子,看得到一點希望?

讓人高興的是,昨天在 moma 看到和主人安靜看展的柴犬,今天看到一對帶著輔助帶椅子拐杖看展的老夫婦,昨天還看到一個爸爸帶著剛會走路的兒子在moma 看展覽,走到某個雕塑展廳的時候,爸爸跟兒子說,你看這些雕塑,你喜歡嗎?

還有那麼多人,本地人,遊客,我這樣離開了再回來,並且以後肯定會回來的人,都選擇在美術館過一個下午,選擇一種哪怕是只想去獲得一絲寧靜或者只是為了跟名作擺拍一張合影,都需要多少動一點腦筋(我是特別不喜歡和畫合影的人,盛裝和藝術品合影更不是我的興趣所在,我覺得認真看畫的人最好看)。更不要說是為了好好看展覽的人,要讀導覽,要聽,要看,要思考。所以認真看一個展覽,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習和洗眼睛的過程,不是很簡單的獲得愉悅的方式,如果變成一種習慣和必須,那就更不容易,是主動去尋找快樂和知識的過程,主動讓自己的感官打開,不麻木,在這個速食和人們追求即使快感的時代,很難了。但只要看到好展覽,便可以有感動,是件讓人覺得無比滿足的事。所以去博物館和美術館,不是懶人和麻木的人的愉悅,是主動洗眼,洗心。

任何偉大的城市,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偉大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哪怕世道如此,也希望我國可以真的有,讓人們會在下雨天排隊去看一般館藏展的美術館,有讓祝主婦周末可以遛孩子的博物館。不過反過來想,沒有這樣的地方,多荒謬和可悲。呵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上喝可樂 的精彩文章:

TAG:樹上喝可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