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思想家韓非簡介 韓非和李斯有何深仇大恨

戰國思想家韓非簡介 韓非和李斯有何深仇大恨

韓非,戰國末期傑出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早先師從荀子,得其儒學真諦,後又追本溯源於黃老之術,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對老子的《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又精於「刑名法術之學」,是法學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百家的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出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的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國富強兵的思想。

韓非出身於韓國王貴 著有家族,對自己的國家極為深愛,立志助韓國復興圖強,但韓非的政治主張始終為能得到韓王的認可,機緣巧合之下,窮兵黷武的秦王嬴政極為賞識韓非「以刑止刑」的法家思想,為了得到韓非如此人才,遂出兵攻打韓國,然而最終秦王對於韓非並未有伯樂之恩,當時在秦國謀事的李斯極為妒忌韓非的謀略,不念及當年同窗情誼,設計陷害韓非,令秦始王對韓非起疑心,導致韓非囚禁於秦獄之中,自殺身亡。

韓非生前雖未能親眼見證自己的政治主張的到推行,但在其死後,秦王極為重用韓非的法家思想,實現了秦國統一六國的大業。韓非的思想深刻又極為超前,對後世的統治者影響深遠,是毛主席極為欣賞的中國古代思想家。

韓非和李斯

戰國時期,混亂的社會局勢孕育出了一群特殊人群,他們就是說客,他們各個善於權謀和雄辯,憑藉過人的智慧和三寸不爛之舌,遊走在各個諸侯國之間,演繹者戰國風雲。他們各為其主,鬥智斗勇,上演了一場場說客之間的生死較量。

韓非與李斯便是一對死對頭,他們師出同門,卻因各自利益不同,挑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韓非與李斯都曾是儒學大師荀子的學生,二人皆為荀子門下的得意弟子,意氣風發,指點江山,學生時期的他們亦敵亦友,在唇槍舌劍的辯論之中也培養出了深厚的戰友情誼。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結束學生時期後,出身貴族的韓非心念故國,毅然投身於報效韓國的漫漫長路之中。而李斯沒有顯赫的家室,僅憑自己的執念四處遊說,望得此賞識之人的引薦。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斯有幸得到秦王的重用,官拜丞相。相比此時身處韓國的韓非來說,仕途並非如此順利,當時的韓國國力薄弱,局勢每況日下。韓非將其所學的治國之道結合韓國的實際國情寫成奏書呈給韓王,卻並未能得到韓王的重視,屢次上書,皆石沉大海。

當年並肩作戰的同窗卻是南轅北轍,各自分散,若是歷史沒有跟韓非與李斯開玩笑的話,這兩人可能再也不會有見面的機會,這個玩笑就是秦王嬴政,秦王極為欣賞韓非的才能,不惜以出兵攻打韓國為代價,也要逼迫韓王將韓非派遣至秦國,於是,韓非與李斯之間的戰爭就在秦國的政治場上拉開了帷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新職業首曝 《戰國志》問鼎終測今日開啟
等等貓聽歷史之十一:告別戰國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