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正月十五吃元宵 健康提示不可少

正月十五吃元宵 健康提示不可少



點擊上方

藍字

關注我們


小編導讀


雖然春節假期已經結束好多天了,但是在小編心裡,元宵節沒過,春節就還在繼續著。


然而元宵節真的到來了!春節真正結束了……


小編雖然不舍,不過有甜甜糯糯的元宵可以吃,還是很開心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元宵節,再說說吃元宵時的注意事項吧!

中國傳統節日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起於何時,民間說法不一。


一說是春秋末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江面浮有紅如胭脂的果瓤,品之味道甜美,眾人都不知道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而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熟食之。另一說法是: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女子,名叫元宵,她做的湯圓十分香甜可口,受到宮中人的喜愛,從此宮中就把湯圓改叫元宵。



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代開始的。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糖元等,因為元宵節必吃圓子,所以人們便用元宵來命名。民國時期,袁世凱做了大總統,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成,終日悶悶不樂。這一天,他的姨太太想吃元宵,話剛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凱手下的人再也不敢說「元宵」二字,只能說「湯圓」。後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帶餡的有甜、咸之分。甜餡一般有豆沙、芝麻、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胡桃仁等;咸餡有肉丁、火腿、蝦米等。我國南北方的元宵有很大差別,北方甜味元宵較多,南方則鹹味元宵較多。元宵的吃法亦有多種,可水煮、油炸、上籠蒸等。



吃元宵含有團團圓圓的意思,盼的是家庭和睦,社會安寧。南方民間有民謠流傳:「上燈元宵落燈面,吃了以後望明年。」這種期盼是美好的、向前看的。


元宵是高熱量食品,含有過多的糖分及油脂,過量攝入,對身體健康會帶來一定損害。做元宵用的是糯米,糯米含澱粉多,黏性高,不易消化,對於胃腸功能欠佳的人,尤其是小孩、老人,應慢慢食用,以免燙傷嘴和食道。另外,患有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壓的「三高」患者,體重超重者,應盡量少吃元宵。在食用元宵的時候,可以多吃一些蔬菜,這樣就不容易引起食積不化,也可避免燙傷。





元宵節位於立春節氣之後,經過了冬藏的生物要在春天生長迸發,所謂「紅杏枝頭春意鬧」。慶祝上元節的重頭戲就是鬧元宵,包括耍雜技、耍社火、踩高蹺、舞獅、舞龍、扭秧歌等。相對於這些娛樂活動,流行於北方的正月十六「走百病」則更具養生保健特色。這一天晚間,婦女們會成群結隊地出遊,她們還要過橋,據說過橋者可保一年無腰腿疼痛之患。「走百病」是通過遊覽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項健身運動,多在婦女、老人、小孩或體弱多病者中間進行。此活動最初僅限於婦女,舊時婦女多操持家務,養兒育女,因此身體勞累,體質較弱,容易生病,而「走百痛」以祛除病邪為主要目的,四處遊走,天長日久,形成傳統習俗。經過歷代充實與發展,成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小編是南方人,但是卻最愛吃甜湯圓!最愛桂花黑芝麻餡的!大家最愛的口味是什麼呢?留言區告訴小編吧。元宵節快樂呀!!




好 · 書 · 推 · 薦




365天養生趣談


《365天養生趣談》是一本內容全面、涉及知識廣泛、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中醫養生科普書籍。此書365篇,1天1篇,內容包括飲食、藥物、體質、經絡、節氣、心理、起居、房事、假日、運動、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其中不乏雅俗共賞的人文軼事、寓言與民間故事。全書以中醫藥養生知識為主,輔以適量的現代醫學保健知識,以通俗的語言、實用的內容、會意的插圖,增加了它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對於中醫藥文化的普及具有積極意義。


掃描二維碼,下載電子書,隨時讀書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

365天養生趣談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毛德西編著

),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

(微信號

ydzhongyi

)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本文紙質圖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盜汗、自汗、手心汗?《中醫祁談》解答你所有關於「汗」的問題!
瘙癢、痤瘡、無端煩躁……「大姨媽」帶來的這些困擾如何解決?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