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動不動就要喝好幾壇酒?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動不動就要喝好幾壇酒?

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長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一樣,有著它自身的光輝篇章。我國酒的歷史,可以上到上古時期,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古代一些文人騷客很是愛酒,甚至說是無酒不歡,那麼古代的酒有多少度?為什麼喝酒能喝好幾壇才會醉呢?

其實古人喝的是發酵酒,酒度不高,應該在10度以內!(由酒精殺菌作用決定),

先秦時代釀酒,兼用曲、櫱兩種酒母,到了漢代,以櫱釀造的醴逐漸消失,漢人制曲,多以麥為原料,有大麥、小麥、細餅等多種酒麴。到唐代,釀酒技藝較之魏晉有了很大的進步,首先出現了以大米為原料,直接由曲母培養而成的紅曲,有更強的糖化力和酒精發酵力。度數達到8、9度上下。

北宋的時候採用了「連渣拌飯法」,把米蒸好了冷卻後拌入曲渣,一年四季根據時令的不同放的酒麴或大或小,這樣做可以使酒更醇,度數可以達到11-18度。技術落後的窮鄉僻壤,酒品質估計差點,酒精度三五度的都有,跟啤酒差不多。怎麼喝就看喝酒的場合和個人的酒量了。在宋末的時候,游牧民族把蒸餾技術傳入我國,中國酒精度數越來越高。

我們現代人通常把酒作為一種實現功利的工具,卻忽略了酒最本真的東西。古人把飲酒視為一種養身方式,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只要把量控制到恰到好處,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無害的。

而現在人喝的蒸餾酒是將酒精進行提純,酒度通常高達30到50度,所有問題應該回答了!

為何動不動就要喝好幾壇酒?

並不是古人的酒量比較大,我們看到電視劇或者文藝作品中很多豪飲者,對壇而飲,武松也有喝十八碗的經歷,之所以這麼喝,主要是為了解渴,而不是像現在的烈酒,越喝越渴,古代這麼低度數的酒,喝個十碗八碗不算多吧,試想如果你喝的是醪糟,估計肚量大一點的都有可能喝十八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矢志卜漁 的精彩文章:

大清滅亡後,有一條法令在1971年才徹底廢除,男人們都想恢復
古人如何示愛呢?盤點古代男人追女人的妙招

TAG:矢志卜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