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開葬於遵化的千古一帝死亡之謎

揭開葬於遵化的千古一帝死亡之謎

1、康熙葬於遵化清東陵之景陵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回顧康熙的這不平凡一生,面對國內國際的嚴峻局勢,他打敗了鰲拜,平定了三藩;統一了台灣,實現了國土完整和統一;廓清了漠北,取得三征噶爾丹的勝利;聯絡蒙古各部,取得了對沙俄的戰爭勝利。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在位期間國泰民安,足以青史留名,彪炳千古,被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河北遵化清東陵之景陵。

康熙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

2、康熙之死的兩種觀點

康熙帝的逝世,引發了許多傳說和懷疑。諸如:康熙是怎麼死的?是因病壽終正寢還是被人鴆毒而死?30年代初,清史研究開拓者孟森認為,康熙的病勢並不重,突然死亡,「不能無疑」。中國當代著名清史、滿族史專家王鍾翰看法與孟森一致。近年來,隨著清史研究的不斷深入,也出現了兩種不同觀點:

康熙帝時的大清版圖

一種觀點認為,康熙是被毒死無疑。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許曾重撰文說,西征之役即將結束時,胤禎返京即位已成定局,胤禛因此採取斷然手段。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晚,在嚴密控制暢春園的情況下,隆科多在食品中放入毒藥,致使康熙死去。

康熙帝的景陵

另一種觀點認為,康熙是久病纏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癥狀導致死亡。南開大學歷史系馮爾康的文章指出,康熙身邊警衛森嚴,時有提防,不可能被人暗害。毒死之說是經不住推敲的。

3、康熙之死歷史記載

根據雍正刪改的《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載,六十一年(1722年)四月,康熙帝前往熱河避暑,八月初三日開始行圍,九月初二日返回熱河行宮。半個月後,踏上歸途,二十七日抵京,駐蹕暢春園。十月二十一日(1722年11月29日),又赴南苑行圍。十一月初七日(1722年12月14日),「上不豫,自南苑回駐暢春園。」十三日戌刻,「上崩於寢宮」。(參見《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97,康熙六十一年四月丁卯;卷298,康熙六十一年八月丙辰;卷299,康熙六十一年九月甲申、戊戌、庚戌,十月癸酉;卷300,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戊子、甲午。)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一書

在其後的《永憲錄》載:「己丑(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八)上不豫。傳旨:偶冒風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日至十五日靜養齋戒,一應奏章,不必啟奏。甲午(十三日)戌刻,上崩於暢春苑。」蕭奭:《永憲錄》卷1,第48—49頁。

《大義覺迷錄》一書記載說:康熙病重後留下遺囑:「傳位十四子。」遺囑交給執掌當時京城防衛的國舅隆科多,而隆科多恰是允的死黨,二人勾結,將「十」字改為「於」字,因此,遺詔成了「傳位於四子」。書中還說,康熙彌留之際皇四子允「進一碗人蔘湯,不知何故,聖祖皇帝就崩了駕」,允即位當了皇帝。

《大義覺迷錄》一書

4、康熙晚年的培養對象

從康熙晚年言行來看,他的建嗣計劃中培養的對象是胤禵而不是胤禛。康熙早年曾三征噶爾丹,以平定西北疆土。但幾十年來,其部族的分裂野心不死。五十四年春,清朝作出西征準噶爾的重大決策,開始向西北地區增派援軍。如果能在老皇帝非常重視的西北戰場建功立業,無疑會使自己在立儲的問題上增加很重的砝碼。

胤禵像

康熙五十七年秋天,康熙皇帝正式任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表現得對胤禵十分讚賞。作為清朝統治者的滿洲貴族歷來崇尚武功。開國的皇帝都是從戰場上殺出來的。基於這一思想,康熙皇帝實際上是在給胤禵創造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為他順利登上寶座鋪平道路。

雍正像

5、外國人回憶的「突然大變」

據當時在暢春園的義大利人馬國賢回憶說:皇上駕崩的夜間,園內有呼號之聲,不安之狀。這就是說,即使沒有投毒之類事,但肯定也發生了「突然大變」。故康熙傳位不是順利的自然傳位。

清朝政變

6、一種野史說法

野史中還有一種說法,傳說康熙臨終時召大臣入宮,久無人至。猛地一睜眼,發現皇四子胤立在跟前,大怒,摘下自己所佩玉佛珠擲向胤。不久,康熙便駕崩了。胤拿出經過篡改的遺詔,向諸兄弟及文武百官宣布父皇已經傳位給自己,並以佛珠為證。

佛珠

7、雍正奪位最明顯的證據

雍正奪位最明顯的證據還有,他的親生母親因不滿意兒子篡位,觸柱而死。而幾個知道內情的兄弟也都先後被雍正以各種借口處死。康熙晚年,還有兩位重要人員,一個是內務府官員趙昌,一個是太監魏珠。他們兩人貼身侍候康熙帝,深得寵信,照料起居、傳達旨意均由此二人負責,康熙帝臨終與雍正帝即位的內幕,必當深知。奇怪的是兩人很快被雍正帝處死。據傳教士馬國賢說:「雍正即位,發布了一個使全國震驚的命令,趙昌被拘執,處死刑,財產抄沒,子女為奴。」

雍正的泰陵

8、雍正奪位最明顯的旁證

雍正帝的舉動也很異常。他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最受康熙帝愛重的孝順兒子,但即位之後,似乎很害怕康熙帝的亡靈。一個相信天命鬼神的人如果做了對不起父親、兄弟的事,他就會心中有鬼,無論起居、娛樂、埋葬,都要遠遠地躲開他父親的亡靈。這雖然算不上奪位的直接證據,但如果其他證據能夠成立,此亦不失為一個旁證。

雍正的泰陵

9、雍正奪位推測

從雍正即位後,民間就一直有人說康熙皇帝不是壽終正寢的,他是被雍正皇帝害死的,讓我們回頭來推測一下過程:

康熙晚年很注意打擊皇子結黨營私的行為,活動猖獗的皇八子胤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遭到打壓的。但康熙忽視了另一個覬覦皇位的人——皇四子胤禛。他表面上不動聲色,實際上他已經網羅了年羹堯等地方大員,同時皇帝身邊的近臣隆科多也是他的死黨。而這一切,康熙並不知道。康熙生命的最後幾天就是在隆科多的「保護」下度過的,我們可以想像這幾天的情況。

康熙帝的景陵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晚,在嚴密控制暢春園並得到玄燁某些內侍協助下,隆科多在進給康熙的藥品或食物中投放了毒藥。藥性發作後,康熙雖未立即死亡,但已處於嚴重昏迷狀態。隆科多於是一方面嚴密封鎖這一消息,另一方面又矯詔將皇子們急召到暢春園,然後才告知玄燁「病危」,隨之他們也就參加對玄燁的照料和搶救,實際上是處於被變相軟禁的狀態。所以玄燁「病危」一事,皇親國戚及滿漢文武大臣當天並不知情。這樣做是為麻痹胤禩、胤禵集團其他成員以及被廢太子胤礽的親信,防止他們因此而有所警覺,進行反擊準備。

暢春園

關於傳位遺詔問題,是在玄燁死後才由隆科多向在場皇子們下達。這使大家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對胤禩、胤禵更不啻晴天霹靂,從而使皇子們憤恨異常卻又無可奈何。既然隆科多是胤禛的人,那麼他口中的所謂的「遺旨」也就是最有利於胤禛的了。其時,不但是諸位皇子、大臣對康熙的「遺詔」有懷疑,連西洋人對玄燁之死也抱著懷疑態度,義大利人馬國賢對康熙去世的記載就是:「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既無鴆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除此之外,胤禛即位後的一些舉動也讓人懷疑他的帝位得之有愧。在位期間,雍正沒有居住康熙生前所居暢春園,另撥巨款營建了圓明園;沒有去過一次康熙年年必往的避暑山莊,連自己的陵墓也離開了京東馬蘭峪,在數百里以外的京西易縣另建西陵。

暢春園

10、結論

種種跡象都指向唯一一個真相:雍正皇帝之位是奪位來的,康熙皇帝是雍正毒死的。

康熙戎裝像

11、後記

雍正陰謀奪位,雖不光彩,但作為皇帝,他是當之無愧的。在他十三年的統治中,澄清吏治,削除朋黨,懲治貪風,使康熙朝後期一度廢弛的朝政得以整頓,從而建立起一個獨具革新特色、雷厲風行的帝王政府。由於雍正的勵精圖治,中國在他的繼承人乾隆統治下,出現了一直持續到18世紀的繁榮景象。

【遵化文史總第167篇】

作者:王亭貫

照片:來源於網路,向原作者致謝

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轉發請註明【遵化文史】,註明作者

挖掘遵化各村歷史、挖掘遵化各山傳說、挖掘遵化人物故事、挖掘商鋪、工廠、家族等歷史,宣傳正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遵化文史 的精彩文章:

探尋遵化城子峪及愉恪郡王允禑家族園寢
探尋遵化魯北峪村歷史(一)

TAG:遵化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