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究竟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婚姻這件事

我們究竟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婚姻這件事

下午原本安安靜靜地看著《蘇東坡傳》,還被東坡居士的樂觀主義、豁達瀟洒的人生態度所感動。可是聽著一首靳東和袁泉合唱的歌,突然就又晴轉陰了。可能是積累太多的負能量爆發了。

當愛已成往事

 霸王別姬

李宗盛;林憶蓮 

00:00/04:38

或許我們都聽說過,阿里斯托芬「尋找另一半」的神話,似乎人人都要尋找另一半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不可否認,人人都會嚮往美好的愛情和婚姻,但並非人人都能如願。不是所有的愛情最後都能夠有幸福的結局,也並非所有的婚姻都有愛情的基礎。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對找對象、結婚這事開始固執而逃避。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身邊的同學、朋友、同事紛紛走進婚姻的殿堂,看著周圍的人幸福地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我也會很羨慕和感動,但同時這更多的是一種對自己的刺激。每當收到好朋友、老同學的結婚請柬,我竟然都會哭,一是為她們高興,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開啟更美好的生活。同時也是充滿著失落和自卑,為何她們可以如此容易收穫愛情、步入婚姻?久而久之,這種負面的能量積累到一點就爆,但凡遇到身邊的人關切:你為何還不抓緊找對象,你都三十了啊?面對這種關切,我都不以為然並以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態度回擊:結婚不是人人必須要經歷的,可以晚婚,也可以不結婚,只要過得幸福,無關乎你是單身還是已婚。

聽起來還蠻冠冕堂皇,可是這種死撐的掙扎,在面對父母雙親的期待時,就是毫無道理,完全不攻自破。

或許你會認為,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大齡單身女青年何其多,不必自卑。可是誰又會關注,這個社會對大齡單身女青年有多大的善意和理解?不要說在我們家這種小縣城,就是三四線城市,誰家裡要是有30+的單身未婚女,社會言論總會夾雜著不懷好意的「關注」,總愛去揣測大齡未婚單身女性的人生,總有人會覺得不結婚的女的有問題。往往這時候父母會覺得臉上無光。畢竟在一個熟人社會,這樣的單身女性很難自由地選擇結婚或者不結婚,父母也很難從容地做到尊重你所謂的單身主義。於是,反覆地催促一個人走進婚姻,倒成了無比正義的主張。

於是,圍繞找對象、結婚,一家人無限地陷入無止境的爭論,可往往都是無疾而終。於是,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性不那麼渴望婚姻了?不選擇不結婚了?

結婚能帶來什麼?找一個男人,生兒育女,然後又自嘲自己成為孩奴?還要在處理婆媳關係、撫育子女的問題上耗費精力和心血?

於是,不少已婚的人士又開始勸導我,還是羨慕你單身啊,多自由,想去旅遊就旅遊,想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做。

這樣一來,我自己覺得的單身萬歲又頓時底氣十足了。既然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那麼對於一個向來運氣不好的人來說,實在沒必要去賭另一個人的人品。

完了,如果再這樣下去,我真的就是悲劇了。我開始意識到這樣的態度帶來的死循環了。可是,究竟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愛情、婚姻這樣的事?

我從未否認美滿婚姻的存在,也一直固執地以為,愛情不是找來的。(我媽要是看到這段,估計又想掐死我,天天說不找不找,你不找,天上能掉下個姑爺來啊?)

其實,愛,是一種需要帶給別人幸福和成長的行動。而婚姻,是基於一種愛和選擇,是一種生活狀態的調整。這麼說,婚姻並非每個人都必須完成的人生任務。

婚姻也不是與過去徹底斷了聯繫,又重新植入了嶄新的系統。它沒有這種顛覆性的東西,所以不可怕。結婚了,還是那些碗,還是那些鍋,卻承載著生活不一樣的百味。這麼說,婚姻真的是一件人生小事,不需要多大的期待,也不需要以多麼的神聖、莊嚴和自我悲壯化的心態去面對它。婚姻不是必需品,不是生活完滿的象徵,不是愛情的墳墓,不是溫柔的港灣,它就是一種人際關係,一件人生小事。

期望有一天,我可以面對一個人,拋卻自我和對方身上所有與世俗有關的一切,只是基於信任和願意,去完成這件人生小事,開啟另一種不一樣的生活。

過去怎麼樣,不必糾結;未來怎麼樣,不必堪憂。

願你能收穫美好的愛和婚姻,如果沒有,願你在獨處中學會堅強和寬容,畢竟,支撐你走完一生的,來源於自身的獨立自主和精神富足。

不管什麼樣的人生軌跡,我們都承擔著了解生命、成就一份客觀的人生觀的責任,用一種善意和真誠,去看待這世間所有的事物,能夠去經歷,也能夠義無返顧。就像東坡居士說的那樣,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無論悲歡離合,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這一場生死的過程,在於珍惜,也在於感恩,努力活好每一天,才不辜負人生這一場含辛茹苦。

最後,必須強烈推薦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和康震的《康震評說蘇東坡》,哈哈哈好書共享,不用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約縱墨 的精彩文章:

關於春運搶票,我有話要說!

TAG:有約縱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