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兩歲的邏輯,擰巴了你我的世界

兩歲的邏輯,擰巴了你我的世界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

文|安瀟來源|安瀟AnnXiao(id:xiaolouxinli)

華川說:關於苦惱的兩三歲,雖然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經寫過(華川:別跟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較勁!),不過,看到今天這個生動活潑的例子,還是忍不住分享給大家。

我家閨女Sula兩歲半。每周二是一對一的「Sula和媽媽日」。

本周二,倫敦下起了鵝毛大雪。

Sula小姐對著落地窗外傾盆而降的雪花沉思許久,忽然回頭說:「媽媽我要去游泳。」

我觸電般地打了個激靈,看著自己女兒不像是在開玩笑的樣子,就小心翼翼地催眠她說:「你其實是想說你要在家玩拼圖對吧?玩磁力片和看繪本?」

「我要去游泳。」她像得到了神的啟示一般堅定地站起來,迅速自己爬上樓,從衣櫃里拽出了游泳衣說:「我要穿粉紅色的游泳衣。」

對她催眠沒有用,我只好咬咬牙,對自己催眠:去就去吧,周二的「Sula媽媽日」本來就是用來滿足她的活動需要的,難得她主動要求游泳, 平時不都是要求去蹦床什麼的?游泳多好啊,大雪算什麼!

於是我答應了Sula,跟鼴鼠搬家似的開始往行囊里塞東西:Sula的游泳衣、我的游泳衣、兩條大浴巾、浮力圈、沐浴露、洗髮露、潤發露、梳子、護膚霜、護手霜、護唇霜、尿布、紙巾、零食、水......

然後我給Sula梳頭髮、擦護膚霜、穿衣服、穿褲子、穿外套、穿靴子、戴帽子、戴圍巾、戴手套。

然後我給自己梳頭髮、擦護膚霜、穿衣服、穿外套、穿靴子、戴帽子、戴圍巾、戴手套。

背上好沉的背包,我和她衝進雪的世界。一腳深一腳淺地走了二十分鐘,走到了社區游泳館,走進更衣室。

然後我給Sula脫帽子、脫圍巾、脫手套、脫靴子、脫外套、脫外衣、脫褲子、脫內衣、脫襪子,然後換上了她的游泳衣。

她低頭摸著自己的粉紅色游泳衣,挺高興。

我也脫帽子、脫圍巾、脫手套、脫靴子、脫外套、脫外衣、脫褲子、脫內衣、脫襪子,然後換上了我的游泳衣。

我把一大堆衣物和背包在衣櫃里存好,牽著Sula的小手往游泳池走去。

還沒進門,我剛看到了泳池的波光,聞到了泳池的味道,Sula就突然不動了。她把手從我手中抽出,兩手放在身後說:「媽媽我不要游泳。」

WWWHHHHAAAAATTT????!!!

......

......

我震驚地瞪著她,聲音都快要顫抖了,我hold住氣息說:「你不是說要游泳嗎?大雪天的,你看我們不是走到這裡了嗎?趕快來游啊?你不要太過分啊!」

可我說得很無力,我的嗓音聽著就像垂死掙扎,因為從經驗里我知道,一旦這個兩歲魔女說定不要做什麼,那怎麼連大象都沒法撼動她了。

果然,無論我怎麼說啊勸啊,她都是那一句「我不要游泳!」。拉她拽她,她就更加使勁往後退。抱也抱不動,每到這種時候,我才發現她特別沉!

那一刻,我內心裡有萬匹野馬在奔騰,一匹接一匹地都從懸崖跳入面前的游泳池自盡了。

如果此時我跟她發火,換來的會是她半小時的倒地大哭,然後我內心的萬匹野馬會以凌空轉體360度迴旋下的更猛烈的姿態一匹匹地去自盡。

於是我只好站在那裡瞪著她,一口口把崩潰的感覺吞進肚子,直到心裡的每匹野馬都掉進泳池淹沒了,我才深嘆一口氣,以默哀的臉色拉著Sula的小手往回走。

走到更衣室,我從存衣櫃里取出衣物和書包。

我給她脫游泳衣、穿內衣、穿紙褲、穿外衣、穿褲子、穿襪子、穿靴子、穿外套、戴帽子、戴圍巾、戴手套。

然後給自己脫游泳衣、穿內衣、穿內褲、穿外衣、穿褲子、穿襪子、穿靴子、穿外套、戴帽子、戴圍巾、戴手套。

然後背上死沉的背包。

然後和Sula離開了游泳館,走入了無邊的雪中。

譏笑的雪花拍一臉。

Sula挺高興:「媽媽,我喜歡!」然後唱起了歌。

我生氣地說:「你水都沒下!你喜歡個啥!」

這時我想起來了,人家不早就闡明了她的邏輯么:我要去游泳,因為我想穿粉紅色的游泳衣。

她的目的都實現了呀!

這就是兩歲的邏輯,在其他人的理智都坍崩的廢墟上,頂天立地。

我感覺大家的星球都和我一樣,被增補版的外星人登陸洗劫了,這些2.0的傢伙不僅比一歲星人更不可理喻、橫行霸道,而且力氣大、速度快、體重大,鬧騰起來,爸媽們甚至沒法用直接「抱起走人」武力方法解決問題。

他們是如此理直氣壯的存在,一點點地擰巴著你我的世界,把我們的耐心和理智像毛巾里最後一點水那樣擰得乾乾的。

我大概是給自己刨了個坑,承諾為「兩歲星人」解鎖。但用這個故事我想要說明,我家裡並沒有「完美的兩歲」,Sula的「terrible two」典型得就跟教科書一樣,時不時就會哭得潰不成軍,善變不說,夜裡還是個睡渣。

所以我能給你的方法,僅是幫你從鑰匙孔里窺到兩歲的心理。

我沒有讓孩子一夜間成熟聽話的靈丹妙藥,如果有的話,Sula就會在早上對我說:「媽媽,我要去游泳,但我只是想在游泳館換上粉紅色的游泳衣,然後我不下水,就會要求回家哦。」

雖然不是靈丹妙藥,但了解兩歲寶寶的心理和認知水平對我們很重要,當他們挑釁我們的心智極限時,我們會因此多一分諒解,知道不是他們的錯(認知水平決定的啊);也對自己的情緒多一分安撫,知道不是自己的錯(管教說理也沒用啊);讓「理解」成為那個重要的緩衝地帶,在特殊時刻,讓自己內心的千萬野馬能夠緩緩慢下來停下來,不至於每次都全體投江自盡似的那樣慘烈。

讓我們來從鑰匙孔探一探這些兩歲的邏輯吧。

「兩歲的邏輯」一: 這件事我怎麼做不了?我的世界要毀滅了!

兩歲寶寶大概是地球上抗挫力最低的物種!

他們的可怕脾氣,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在做事遇到挫折時發生的。當想做什麼卻做不到時,他們會哭得慘烈,世界都要崩塌了一般。

0~2歲的嬰幼兒是完全自我中心的,認為世界因自己而動,所謂「全能自戀」。

在嬰兒時期,孩子餓了、困了,就會立刻有爸媽過來照顧或者解決困難,嬰兒覺得自己的意識就可以讓環境發生改變。

但是當寶寶一歲半以後,能夠更快地走和跑、手指操作能力增加了,隨著探索尺度加大,遇到的阻礙會越來越多,這對他們的心理是個很大的打擊:原來世界並不都是圍著自己轉的!

雖然每一次受挫,都像是情緒上的末日,但孩子認知和抗挫力,也是在這個過程里積累和發展著。正是這種不斷的受挫,幫助孩子發展了獨立意識:原來自己和他人以及環境是分開的,自己是獨立的個體,需要在探索和受挫中,建立自己和外界的關係。

在寶寶受挫情緒崩潰時,爸媽們不用和孩子著急,給他們一些時間去感受情緒,然後學會在崩潰後恢復和反彈。

「兩歲的邏輯」二: 我的意思你怎麼不懂?我要和你絕交!

第二種引起兩歲寶寶可怕脾氣的常見原因,就是交流阻礙。

有時寶寶遇到了挫折,可能情緒上還沒有很激動,但如果自己和大人解釋說不清楚,或者大人沒聽懂,這就像會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瞬間讓寶寶的情緒崩塌。她會嚎啕大哭,把所有東西扔到地上,還生氣地把你推開,好像你再也不是她的朋友了。

其實兩歲寶寶遇到的很多困難,從根源上,都是在於語言。因為語言發展和認知發展是緊緊相關聯的,寶寶需要能夠從語言上解釋事物,才能夠從認知上理解事物。

所以我在很多遊戲案例中都反覆強調,一、兩歲的寶寶的早教遊戲,除了身體大運動以外,都是要以語言發展為核心的。

當寶寶因為交流阻礙大發脾氣時,先陪著她等待暴風雨過去。等她情緒完全平靜下來之後,要用語言「反芻」之前發生的事:發生了什麼,寶寶是什麼感覺,想要表達什麼,應該怎麼說,應該怎麼做。讓孩子能夠把詞句與事件情景聯繫在一起,下次再有相似的情況發生,她的記憶庫里就有現成的辭彙可以拿來使用,一旦寶寶能夠表達清楚,與爸媽能夠交流,情緒就立刻有了緩衝地帶和出口。

「兩歲的邏輯」三:我剛才承諾了什麼?對不起,我的記憶就像金魚一樣瞬間即逝!

兩歲寶寶似乎很善變,剛剛點頭答應的事情,轉眼間就變卦了!

就像Sula早上說要游泳、到了泳池又說不要游泳那樣,不管你怎麼抓狂,她說變就變了。

「善變」也是兩歲寶寶的大腦發育水平決定的。首先是她的工作記憶非常短,就跟金魚一樣,她真的記不起來之前答應的事!

即便是成人,同一時間也難以記住超過7件事。而兩歲的寶寶,同時處理兩種信息都會很困難。她做選擇時經常是矛盾的,常常前一秒要選這樣,後一秒就變了。

其二是,兩歲寶寶是「活在當下的生物」,她只注重此刻的感覺,以此刻為出發點去做決定。她其實難以想像半小時以後的情況,並為此作出決策!比如早上她也是真心覺得游泳會很好。到了泳池,也是真心覺得不想再去游。而對媽媽而言,就會感覺她是在故意挑戰底線!

既然是大腦發育的特定階段,著急也是沒辦法。想要平時幫助孩子增強決策能力,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需要決策的事情出現得非常規律、並不斷地重複。

比如看電視,每天都是看20分鐘關電視;或者每天都是到了8點就睡覺;每天都是睡前刷牙和讀五本書,那麼這些事件就會從孩子短期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就更容易遵守約定。

而臨時出現的那些約定,就要用具體清晰的話語告訴孩子,並多次重複即將發生什麼,幫助孩子記住並理解自己的承諾。

但如果真的發生善變的情況,也不用太氣憤地覺得是孩子和自己作對,是她的腦袋還沒長好呢!這時,該執行的事去執行就好了。

「兩歲的邏輯」四:什麼是五分鐘?我的當下就是永恆。

兩歲寶寶不守時,和上一條的「善變」出於同一個原理:她不能夠抽象地去想像時間,她是一個只關注當下的生物。

當你說「五分鐘之後就出門哦」,「十分鐘之後就關電視哦」,她也許點頭答應,但她其實根本不明白什麼是「五分鐘」和「十分鐘」,而且她也無法想像五分鐘和十分鐘之後,她自己是什麼樣的感覺,會做出什麼決策。

所以不能對兩歲寶寶的時間觀念期待太高。我們能做的,是給寶寶具體的「時間參照物」。

比如說:「這一集動畫片完了,就必須關電視哦」;「等媽媽把牛奶熱好了,我們就上樓睡覺嘍」;「你把這張畫畫完了,我們就出門了」,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多重複幾次。

兩歲寶寶,最多就只能以此刻眼前的事物作為參照,以這件事結束為時間的尺度。再多一些的時間的想像,對她的大腦來說就比較抽象了,即使她當時答應,之後也不一定會記得和遵守。

「兩歲的邏輯」五:你拿了我的東西,我的世界就不完整了!

兩歲左右的孩子,處於建立自我意識的時期,她開始逐漸明白什麼是自己、什麼是別人、什麼是環境。

區分這個邊界,對寶寶來說很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物品屬性」。他們對物品的屬性非常敏感和看重。兩歲的寶寶會很喜歡說:「這是爸爸的眼鏡」,「這是媽媽的裙子」,「這是我的畫筆」。他們會覺得這些物品也是自己人格組成的一部分,有了自己的物品,獨立的個人才會完整!

正因如此,兩歲寶寶對於自己的物品被搶走的情況非常憤怒。

這個年齡,首先要幫助寶寶肯定她的物品歸屬權,給她以「人格完整」的安全感,第二步再灌輸給她「分享」的意義:分享來自自願,不來自強迫,讓她知道分享可以得到朋友,不分享可能失去朋友。

寶寶往往要先確認擁有權的安全感,才會有心理空間去考慮爸媽所說的這個「分享和朋友」的利害關係。

「兩歲的邏輯」六:如果不攻擊,我就不知道該怎樣做!

很多兩歲的寶寶會因為搶玩具而攻擊其他孩子,有時甚至會出現身體上的推人和打人的行為。但如果這樣就給寶寶貼上「暴力」的標籤,也有失公允。

首先,從心理上,保衛自己的所有權,確實是兩歲寶寶發展獨立意識的需要。

其二是,兩歲寶寶仍然處於「自我中心」的狀態,還難以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其三是,如果不去動手攻擊,寶寶其實不知道其他解決衝突的方法!

對於「打人」的寶寶,最重要的就是教給她這兩件事:「同理心」和「其他解決衝突的方法」。

這個過程,最重要的也是「語言訓練」。當寶寶情緒平靜的時候,用語言重複一遍發生過的事情:你是什麼行為和感覺,對方是什麼行為和感覺(引發同理心),如果不打架的話,我們還能怎樣做(建議解決衝突的方法、比如輪流、分享、共同遊戲等)。

我們也經常用玩偶來講故事、演繹衝突,訓練孩子主動和玩偶對話,想像玩偶的感覺,給出解決衝突的方案。

「兩歲的邏輯」七:我的便便屬於我,你不可以奪走它!

在我和爸媽們交流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很多國內的爸媽會非常著急地想要孩子早早脫離尿布、能夠自己坐馬桶,並在這件事上和孩子有很多衝突。

我的觀念可能稍有不同。如廁這件事,我傾向於順應孩子的成熟度,以鼓勵為主,但避免過多的強迫,要等孩子心理上準備好了,行為上才能夠自然地達到。

兩歲的寶寶處於強烈的「便便依戀期」,因為獨立意識的萌芽,她對自我世界的完整感特別看重,從「自己身體出來的東西」,她會覺得是自己的擁有物,感覺好奇和得意。

所以你可能會發現,兩三歲的寶寶特別喜歡談論便便,那種情緒其實是喜愛多過於噁心。她剛開始如廁訓練時,在心理上可能會有」害怕失控「的恐懼:覺得在尿布以外便便、在馬桶上便便,便便立刻會被沖走,屬於自己的事物被「搶奪」了,因此會有想要「守衛」的本能。

當然,兩歲孩子是需要開始如廁訓練的,只是這個過程中爸媽也需要照顧到孩子「便便依戀」的心理,多鼓勵少強制,按照孩子的步調來。

寫到這裡,不由得感慨:這些脾氣大、不守時、多善變、用哭號代替說話、還熱愛便便的兩歲的小魔頭們,其實是為了讓我們精神錯亂才存在的吧?

而且這些兩歲的邏輯,我還能十幾條、幾十條地羅列下去,像是廠家寫使用手冊那樣,讓使用者越讀越想退貨。

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認知水平都不能一夜完成,所以我們不能對改變他們的行為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作為爸媽,該抓狂還會抓狂,該崩潰還會崩潰,但了解了孩子的發展階段規律,我們起碼可以在心理上,給自己多一點鬆弛的空間,對孩子多一點成長的時間。

畢竟,這些不講理的小怪獸,可愛起來也是登峰造極的可愛啊!因此我們才痴迷得欲罷不能吧?

等他們都長大了,成了口齒清晰、懂事伶俐的小大人兒了,再回頭看這個瘋狂的兩歲,你我的回憶里,就只會剩下他們幽默的邏輯、和擰巴的真性情。

那時除了感動,無他!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180首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讓孩子們的寒假更充實
一場流感,就能壓哭多少中國家庭!

TAG:二胎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