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節氣寓意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這時,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時間一般為每年3月5日或3月7日。驚蟄後,雨水漸多,乍暖還寒,春雷始鳴。「大地春又回,長空裂驚雷。」我們也從冬至一路走到了驚蟄,嘿,朋友,你還好嗎?

《觀田家》詩云:「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驚蟄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到了驚蟄,中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同時也是果園年周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閑。這時,我國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還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景象了。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於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僅與沿長江流域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節氣習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祁縣民間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註:「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

「打小人」驅趕霉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節氣三候

古代把驚蟄分為三侯:「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則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桃始華是說:驚蟄之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流水桃花,便勾勒出千媚百態。

倉庚鳴是說:驚蟄後五日,倉庚(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倉為青,青為清,庚為更新。「昔我雲別,倉庚載鳴」,文人由此也稱它「離黃」,「離黃穿樹語斷續」就成了悲聲。

鷹化為鳩:再五日,「鳩」(布谷鳥)仲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到秋天,鳩再化為鷹。

節氣飲食

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而且製作簡單方便,平時不妨把其當作甜點食用。

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

節氣養生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銀耳等食物。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以緩解病痛。

節氣詩詞

春晴泛舟

宋 陸遊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觀田家

唐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 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風雷這天,你站在柳煙中開顏一笑 ,從此我每個春天的名字 ,都叫驚蟄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獨家照片放送:繼續尋找圖坦卡蒙陵墓里的隱藏墓室
日漸沒落的傳統泥地摔跤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