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嘉祥城區歷史典故知多少?

嘉祥城區歷史典故知多少?

嘉祥城區歷史典故知多少?

嘉祥城區是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現摘選部分歷史典故,以饗讀者。

運河前身桓公溝

嘉祥縣城東有大運河的前身桓公溝。《元和郡縣誌》卷十一《任城縣》記載:「桓公溝源出縣理(「理」即「治」)西四十里萌山之下。《宋武北征記》曰:桓公宣武以太和四年率眾平趙魏時,遣冠軍將軍毛彪生鑿此溝,號曰桓公溝。」

桓溫(公元312-373年),字元子,東晉著名權將,歷任侍中、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後其子桓玄篡晉建楚,追謚其為宣武皇帝。桓溫執掌東晉兵權數十年,曾先後發動西征成漢、北伐前秦、北伐洛陽姚襄的大規模征戰,有勝有敗。太和四年北伐前燕,大敗而歸,但在進軍途中開挖的桓公溝,卻青史留名。

桓公溝是淮河至黃河的必由之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南北水運的紐帶,東晉和南朝的歷次北伐戰爭一般多動用水運軍糧,凡取道淮泗路線北上的,都少不了被利用,直到隋代運河開通後,桓公溝才被歷史淘汰。

關於桓公溝的位置,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三十三《山東四兗州府下濟寧州嘉祥縣》:「桓公溝在縣東門外。」

分水古湖薛訓渚

「薛訓渚」之名,見於酈道元《水經注》卷八《濟水》:「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水上承巨野薛訓渚。」

關於薛訓渚的位置,清末楊守敬《水經注圖》中所繪「薛訓渚」在嘉祥縣城附近。今人鄒逸麟《山東運河歷史地理問題初探》(載《椿廬史地論稿》)說:「薛訓渚當為今嘉祥縣萌山下的一個小湖。」

關於薛訓渚的作用,嵇果煌《中國三千年運河史》說:(桓公溝)「途中經過的那個小湖泊薛訓渚者,所處地勢較高,湖水向南、北分流,因此桓公溝也就隨之分為南北兩段。南段的水流自薛訓渚向南流至泗水;北段的水流自薛訓渚向北流至巨野澤北口附近的清水(濟水),約一百二十里,後世稱之為洪水。」由此可見,薛訓渚對於桓公溝來說,與南旺湖和南旺分水工程對於大運河起著同樣的作用。

唐代名將薛公墓

薛公即唐代名將薛仁貴。薛仁貴墓位於山東濟寧州嘉祥縣城東北萌山與橫山交界的平山口之北,墓地已無墳跡可尋,現僅存石坊一座,東向而立。石坊由三塊整石建成,兩邊石柱為方形,柱頂各雕石獅一隻。坊額為一條石橫穿石柱,正面鐫刻「重修唐朝名將薛仁貴之墓」,背面有小楷鐫刻「山東兗州濟寧州嘉祥縣奉巡兗西道並撫按兩院明文知縣王懷德,典史劉熙詔,儒學教諭彭允芳,訓導曲遷梧、張燕翼,大明萬曆三十五年歲次丁未夏六月上旬吉日立」等字。據當地群眾反映,石坊西10米處,曾有墓石露出,後被覆埋。1985年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薛仁貴墓的發現與重修,清光緒版《嘉祥縣誌·方輿志》有記載:「唐名臣薛仁貴墓在橫山陰,萬曆間墓石被盜。知縣王懷德神其事,奉兗西道並撫按兩院明文,同典史劉熙詔,儒學教諭彭允芳,訓導曲遷梧、張燕翼及鄉紳曾承業等數人重修。」這裡的萬曆間為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這年有人盜墓,盜出了薛仁貴墓誌,知縣王懷德感到這事很神奇,就報告給上司巡兗西道和山東撫按兩院,巡兗西道和山東撫按兩院明令重修薛仁貴墓,於是知縣王懷德帶領縣典史劉熙詔,儒學教諭彭允芳,訓導曲遷梧、張燕翼及鄉紳曾承業等數人予以重修。

有人懷疑此墓的真假,其實此墓的可信度是極高的。其一,薛仁貴為絳州龍門(現山西河津市)人,但河津至今未發現薛仁貴墓葬地,也無任何文物和史料可證薛仁貴墓就在河津。全國其他地方也沒有薛仁貴墓,只有嘉祥縣有薛仁貴墓。其二,早在此墓被發現和重修之前,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兗州府志·山水志》就有記載:「橫山之後二里為柏山,下有薛仁貴墓。」其三,古人異地而葬的情況,嘉祥縣範圍內就有多起。

薛仁貴何時葬於嘉祥,有兩種可能:一是初葬於此。縣城南馬集鎮有薛庄村,據明朝萬曆十年碑刻記載:薛氏祖薛豪世居花林。此村薛姓,很可能是留下來守墓的薛仁貴後裔,因家譜失傳,待考。二是其後裔遷葬於此。薛仁貴之孫薛嵩,官至六州節度使、高平郡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薛嵩子薛聿曾任金鄉令。也可能薛聿看此地風水好,而把曾祖遷葬於此。

靈公游地五老窪

縣城北部有落山和五老窪。明嘉靖《山東通志·山川志》記載:落山,在嘉祥縣北四里,宋時山下有靈公廟,今廢。《嘉祥地名志》記載,據《張氏族譜》此村始建於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以張詩為首的五位老人周遊各地,晚年流落此地立村,取名五落村。延至元朝中葉,黃河為患,積水成窪,始有今名。

靈公是誰?五老又是誰?有個道教傳說。唐朝元和四年(809年),福州舉人張元伯鍾士成劉元達史文業、趙光明五人進京長安赴考俱不第,掃興而歸元和七年再次赴考是不第,因而非常灰心,無心回鄉,便漫遊各地。五人在漫遊途中相遇,因是同鄉又有相同遭遇,便意味相投,為兄弟

一日投宿客棧五人夢中同聞空中有人談話:奉上蒼旨意要降瘴毒於水井,毒死這方百姓五人驚醒後商議:咱們兩次落榜,已沒面目返鄉,不如以死拯救眾人生命。次日一早他們便分別防守水井,不讓人飲用眾人不信,力不住,無奈題詩留名在井邊,脫靴投井飲毒而死。眾人將屍撈起,面容皆變,衙門臨場檢驗死因,結果判斷果然井水有毒,挽救了一方人的生命。

地方人士感激他們的恩惠,便建廟供奉。他們的義舉也感動上蒼,玉皇大帝敕封此五人為五靈公:顯靈公張元伯、應靈公鍾士秀、宣靈公劉元達、楊靈公史文業、振靈公趙公明。祭祀他們的廟宇便稱為靈公廟。五老窪的「五老」便是五靈公。

魯國始祖周公廟

不僅岐山、曲阜有周公廟,嘉祥也有周公廟,而且建的時間更早。嘉祥城區北部有個周庄,《嘉祥地名志》記載,因村西落山上有周公廟,以廟取村名周庄。

嘉祥為什麼有周公廟呢?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

周朝初年,周武王遍封功臣、同姓及親戚。便封周公於曲阜,建立魯國。因周公需留在朝廷輔佐武王,所以由其子伯禽代為就封。但現在的曲阜並非魯國始封之地,因為當時的曲阜一帶還被奄國佔據著。周公東征、奄國投降之後,魯國才遷居曲阜。

裴駟《史記集解》引《世本》曰:「煬公徙魯。」宋忠曰:「今魯國。」依《世本》的記載,是說魯國至第三位國君煬公時方遷都於曲阜。1940年代,日本考古者曾在魯城作過調查,但其所獲多為兩漢遺存。1977—1978年開始對曲阜進行大規模鑽探和重點試掘,證明曲阜魯故城確實存在,但沒有西周早期遺存。

史學家徐子紅考證,魯國早期都城就在嘉祥。「魯」「嘉」甲骨文本為一字。阜,甲骨文字形,像山崖邊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勢或升降等意義,本義為土山。曲阜符合嘉祥山區一帶的地形。嘉祥周公廟應為魯國在嘉祥時所建的祖廟。

鳳凰是姬姓周族崇拜的神鳥,嘉祥城附近至今有許多與鳳凰有關的地名和遺址,如東有鳳凰台,南有鳳凰嶺,西有雙鳳村,北有鳳凰山等。

註:部分圖片選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作者撤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祥苑 的精彩文章:

TAG:吉祥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