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上那麼多星體,為何人們獨愛月亮

天上那麼多星體,為何人們獨愛月亮

正月十五是每年春節之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在這一天,除了祭祀、賞燈、舞獅、秧歌、吃湯圓或吃元宵之外,賞月望月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月亮對於地球人來說地位太特別了,全世界的古人如果幻想一次太空旅行的話,那麼月球一定是唯一的目的地。

在中國,與月亮相關最著名的神話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可以追溯至上古時期,而關於嫦娥原型「姮娥」的形象最早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後來又衍生出了與后羿的夫妻關係、玉兔、吳剛等形象和故事,而且嫦娥的出現也為我國古代文學、音樂等藝術發展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素材。

在以希臘神話為代表的西方文化中,「月神」倒是有好幾位。神話中正統的月亮女神是塞勒涅,她的形象源自古希臘人對月亮的崇拜。後來,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也與月亮有了關係,被視為另一位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是希臘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宙斯與黑暗女神勒托所生,是阿波羅的孿生姐妹。

1610年,伽利略用他的望遠鏡第一次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細節:表面並不光滑,也不像一個鏡面;地面起伏不平,就像地球一樣,到處都是高大的山、深幽的峽谷,而且蜿蜒曲折。儘管很多古希臘哲學家曾經推測出了月球表面的這般情形,但伽利略卻是第一個真正證實了這些推測的地球人。

觀察完月亮之後,伽利略還利用他的望遠鏡發現了恆星、行星和月球這樣的衛星之間的不同。然而當時的天主教廷卻逼迫伽利略公開承認他的發現以及學說都是錯誤的,並在1633年以「反對教皇、宣揚邪學」判處了伽利略終生監禁。然而伽利略的理論已經開始給大眾的認知帶來了巨大衝擊,人們開始逐漸睜開了科學的雙眼。

幾乎與伽利略同時,德國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寫了一個看似古怪的月球之旅的故事,名叫《夢》。這部第一本由科學家創作的科幻小說最大的意義在於,它象徵著天文學發現首次對文學產生了影響,並從此開啟了太空旅行小說的一個井噴時代。不過遺憾的是《夢》並沒有插圖,而描繪月球風光的繪畫作品也是很久以後才出現。

進入19世紀60年代,已經開始有畫家能夠繪製出如實反映星球表面情況的作品。進入20世紀初,更有一部分畫家開始專門主攻外太空的景觀畫了。他們筆下的天體體現了當時世界對天文學的認知程度。儘管畫中的火星運河交錯、木星有固體表面且火山密布,但這些錯誤都掩蓋不了這些作品對當時人們科學思想普及的重要性。

1835年,《紐約太陽報》一位記者說自己通過超級望遠鏡觀測到了月球上的生物,它們「形體跟人相似,不過全身長滿毛髮,還有蝙蝠那樣的翅膀……」這一消息很快從美國席捲歐洲,並且越傳越神。儘管騙局最終被戳穿,但它卻給了著名作家愛倫·坡以靈感,他據此創作了一部名叫《漢斯·普法爾歷險記》的太空旅行科幻小說。

——以上內容均轉載自鵝說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鵝說APP 的精彩文章:

六朝古都金陵,這裡的人們都愛做鴨!
為什麼每個美國富豪都嚮往美國最貧窮的地方?

TAG:鵝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