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5日驚蟄:春回大地,陌上花開

5日驚蟄:春回大地,陌上花開

5日驚蟄。

「春雷響,萬物長。」這句民諺說的就是驚蟄時節的典型物候。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時值太陽到達黃經345°之際,大概在公曆3月6日前後。「驚」是驚醒、驚動的意思;「蟄」是「蟄伏」之意。「驚蟄」就是說春雷始鳴,驚醒了蟄伏於地下的蟲卵和冬眠的動物。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流域自古以來非常重視驚蟄這個節氣,視之為春耕開始的日子。農諺有云:「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說的就是驚蟄一過,就是春耕農忙時節了。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對農耕民族來說,驚蟄時節的春雷就好比是一聲號令,讓人聞之一振。因此,傳統的農業文明又賦予了驚蟄節氣以振奮精神之意。陸放翁「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兩句詩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在驚蟄前後,剛好有一個與振奮精神有關的傳統節日——二月二。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古人常以蟄龍驚起來概述驚蟄節氣的物候,實際上是借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特殊符號意義,進一步強調這個時節應該順天應時,提振精神,勤於耕作。「待得春雷驚蟄起,此中應有葛陂龍。」金人所作的這首《春雷起蟄》,說的就是「春雷召喚神龍」。「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在這個時節召喚神龍,無非是希望它早抬頭、多布雲、勤施雨,在春耕之際廣灑甘霖,為一年的豐收打下基礎。

過去每逢二月二,按北方習俗要吃炒黃豆和面棋子。這種飲食習俗也跟春耕農忙有關。大忙時節,家家戶戶的勞動力都要下地幹活,吃食力求簡單耐飢,炒黃豆和面棋子便於攜帶,餓了就抓一把吃,久而久之普及演變為應節的吃食。

大地回春,萬物復甦,人們精神振奮的時候,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都是驚蟄過後易多發的時疫。因此,無論從公共衛生防疫還是個人防病保健角度看,驚蟄都是一個有重要養生意義的節氣。

說個驚蟄時節防疫的故事。

記者兒時每逢驚蟄前後,學校或居委會都會組織「挖蛹」活動。就是到廁所周圍的土裡翻出蒼蠅的蛹來付之一炬,不讓它們變成蒼蠅傳播疾病。蛹是黃豆大小深褐色的一橢圓球,殼脆而硬。孩子從來都是這項活動的主力,為了激發大家的積極性,活動會以競賽形式開展。每人規定的基本任務是100個,但結果往往會翻番。這項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最讓人難忘——大家把挖到的蛹集中起到,放到一個大瓦片上,底下架兩塊磚,搭成個簡易的灶,點起樹枝,隨著火燒旺起來,蛹會嗶嗶啪啪爆裂開來,一股高級蛋白質的異香便撲鼻而來。在動物蛋白不能敞開攝入的年代,那股異香對孩子們誘惑真的是不可描述……

資料圖片:驚蟄節氣,也是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大柳村瑤族同胞傳統的驅「蟄蟲」日。全村男女老少走到田間地頭舞起草龍,祈福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新華社2017年3月5日發(石農兵 攝)

講完防疫再說說養生。

中醫認為,春季陽氣生髮,五行與木的曲直之性對應,在臟象上與肝的升發條達之性相應。到驚蟄時節,陽氣已從地下向上萌動,故而此時應順乎萬物萌發的物候特徵來養生。五臟之中尤重養肝,扶助肝氣疏泄,同時滋養肝體,令氣血運行舒活暢達,身體如春日般生機盎然。

中醫主張「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人體正氣充盛,經絡氣血暢達,則邪氣不易侵入機體。

現在每談到節氣,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吃什麼。從養生角度看,驚蟄的吃確實大有學問。

驚蟄時天氣雖然轉暖,但余寒未清,經常出現倒春寒。飲食上宜適當多吃些溫熱、辛散之品。韭菜、洋蔥、大蒜、香菜、生薑、蔥等,這些食物性熱味辛,一來可以助陽禦寒,二來也有助於陽氣的升發。中醫認為,驚蟄時還應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的飲食原則,適當多吃一些性溫味甘補益脾胃的食物以增強人體正氣。糯米、黑米、高粱、燕麥、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栗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驚蟄時節還有一樣東西是必吃的,那就是野菜。驚蟄之後,各種野菜陸續上市。野菜吸取大自然之精華,營養豐富,有些本身就是藥材,多食有益健康。這個時令無論南方北方,最常見的野菜當屬薺菜。薺菜味甘,性平、涼,入肝、肺、脾經,涼血止血、清熱利尿,能防治多種出血性疾病,還有助於防治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腸癌及痔瘡等。薺菜可炒食、涼拌、做餡等。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這段話的意思是陽春三月,是推陳出新、萬物萌發的時節,要早睡早起,散開頭髮、松解衣帶,多在庭院里漫步,以使精神振奮、情志暢快。至於「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的目的則在於讓人避免心生幽怨怒氣,以防擾動肝木升發。這樣才是順應春天時令的養生之道。否則就會傷陽氣,陽氣得不到充分伸展,到了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疾病。至於為什麼要披頭散髮、寬衣解帶地散步,其要義就在於解放身體,讓體內陽氣充分伸展。

驚蟄時節的運動養生也頗有講究。

驚蟄過後,自然界呈現復甦之勢,人體臟腑功能和整體機能都還未恢復到最佳狀態,這個時候不宜進行激烈的運動,應選擇走路、慢跑、太極拳等比較和緩的運動方式,讓關節和肌肉得到充分的舒展,同時逐步提升臟腑功能。從提振陽氣的角度看,郊遊、踏青、放風箏也是特別適合這一時節的運動。這有助於讓冬季久居室內積累於體內的濁氣儘快排出,趁驚蟄陽氣生髮之際,加快人體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機體陽氣生髮與自然界陽氣生髮相一致。

新華社記者孫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視點 的精彩文章:

看過來,這幾個少數民族如何過大年
世上從來沒有白走的路

TAG:新華視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