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學點歷史——歷史上的三家分晉

學點歷史——歷史上的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是指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因此韓、趙、魏三國又被稱為三晉。

晉國在春秋時代成是一個稱霸的大國。到了春秋末年,周靈王十四年,即公元前558年,晉國內一場長達數十年的公室與卿大夫爭權的鬥爭,在晉悼公死後,終於有了結果。晉國形成了韓、趙、魏、智、范、中行六卿專政的局面。六卿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晉國的奴隸制度也逐漸被瓦解,國君的作用日益減小。

晉平公十四年,即公元前544年,吳國的延陵季子出使晉國,同晉國的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晤談後做出了這樣的預言:「晉國之政,卒歸此三家矣。」其實,此時晉國的執政者除韓、趙、魏之外,還有范、中行、智氏三家。

在與晉國公室的鬥爭中,六卿為與晉國君爭奪人民,採取畝制改事,度除井田制,取消奴隸式的勞役剝削制度。周敬王七年即公元前513年,六卿在法律制度上進行了重大改革。鑄刑鼎,公布范宣子的刑書,以體現新興地主階級的意志,動搖了奴隸主階級的政治地位,並且損害了他們的經濟利益,這也預示了奴隸制國家的滅亡。

六卿勢均力敵,相互約束,但心懷各異的六卿都在暗中準備擴張,周敬王23年即公元前497年,醞釀已久的六卿之間的兼并戰爭終於爆發了。趙、魏、韓、智聯盟的一方,經過七八年的戰爭終於將范、中行二氏聯盟的一方徹底消滅。周貞定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53年,趙、魏、韓又聯合將智氏消滅,逐漸形成了「三家分晉」的局面,成了與秦、齊、楚、燕一樣的政治實體。從此,晉國公室成了趙、魏、韓三家的附庸。

「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史學界以作為東周時期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它是中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立的標誌。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滅亡了,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三大陸生了。由此,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七雄兼并的戰國序幕由此揭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秦國一個國王本是庸才,因為用對一個人建立了不朽功業
秦國丞相范睢成功之路離不開這兩個人,可最終兩人也將他落下了水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