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抽象主義前的小插曲

抽象主義前的小插曲

康定斯基於1866年生於莫斯科,他繼承父母的俄羅斯與蒙古血統,先是念法學院,後來才成為業餘畫家。1895年在莫斯科首次看到法國印象派畫展,被「乾草堆」所震撼。在他於1926年發表《點·線·面》一書,跟包豪斯公立藝術學校的克利(Paul Klee)一起創立「抽象畫理論」,並且成為表現派畫家之前,曾經歷練過「新藝術」的洗禮。從中讓我發現,在德國洛可可藝術抵禦著「新藝術」擴散,發展成為「青年風格」時,有一款康定斯基未完成的藏書票草圖。

1896年,30歲的康定斯基來到慕尼黑。他曾管理過莫斯科的一家美術印刷廠,為了追尋少年時代的畫家夢,放棄塔圖(Tartu)大學法學系提供的教師職位。14歲時在敖德薩為自己買過一盒顏料,後來做學生時利用業餘時間畫畫。在那個時代,慕尼黑對來自全世界有天賦的藝術家而言,等於麥加聖地,對康定斯基而言便是開始嚴格學習的地方。根據他的情婦加布里樂·明特爾(Gabriele Munter)的說法,到1896年為止,他已經在設計一個特定的藝術目標。

康定斯基進入慕尼黑的安東·阿茨貝藝術學校,當時這所學校特別有名氣。他在那裡結識比自己稍稍年長的俄羅斯同胞阿列克謝·馮·雅夫倫斯基。裸體畫是按那時通行的方式教授,「許多種族的男女學生們繞著氣味惡濁、蠢笨可憐、面無表情的模特兒亂轉」,康定斯基經常在這種環境里體會到嫌惡,體會到陌生和孤獨。所以他更多地在家裡或室外露天作畫,因為他「在家時從色彩王國感受的東西要比線條王國感受的東西多得多。」那時的慕尼黑是德國青年風格的中心,抽象藝術觀念正開始逐步發展成熟。

1901年康定斯基離開學院時,是心甘情願屈服於青年風格的影響之下,他的廣告宣傳畫不折不扣追隨當時的風格。他設計出「改良過的」服裝、具有穿帶襯架長裙紋樣的壁掛、綴有飾珠的綉品和手袋的圖案。他深深地迷上木刻(1903年的《歌手》Singer),但除了醒目的風格化特徵外,並無更多的建樹。他對自己的木刻評價甚高,而且分別從1902年到1908年的柏林分離派展覽,從1904年到1908年的巴黎秋季沙龍展,以及在1906年到1907年間的橋社德雷斯頓第二屆展覽時展出。

同時成為慕尼黑方陣社的成員,1902年出任董事長。這個社團開辦一所學校,到1903年為止,他一直在這個學校任教。但是方陣社所舉辦的展覽,包括一屆莫奈作品展和一屆後印象派作品展,對康定斯基而言才是更重要的。基希納也參觀過這些展覽。由於缺少成就,這個社團被迫於1904年停辦。

我從康定斯基的素描簿上,看到他曾經設計的藏書票,這款素描稿是以藍墨水畫在紙上的,大約完成於1903年。上半部是圓形圖案的帆船,和他刻的彩色木刻《金海》有關;並飾以交叉的圖案,圍成一個方形,底部有「Ex Libris」的文字,所以可能是一款未完成的藏書票草圖。下半部是吹號角騎馬奔跑的騎士,它和他的彩色木刻與粉蠟筆作的《夜色》有關。據明特爾回憶,這是康定斯基送給她的第一件禮物。畫面當中正在行走的婦女,很可能是以明特爾為模特兒的畫像,她本身也是一位表現派的代表畫家。

在「藍騎士」畫派成立之前,康定斯基便結合俄國風情與「新藝術」手法,刻繪出一些精緻的木刻作品,呈現童話般的幻想世界。1910年後,他開始專註探索新的藝術內涵,並以解析式的歸納手法,將音樂的法則融會到畫面,逐步放棄具象的畫面題材,引導出抽象藝術的天地。從「新藝術」過渡到表現主義,從表現主義捨棄具象題材,逐步成為抽象主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晶報 的精彩文章:

護唇塗唇膏?別塗超過這個次數,否則越塗越干!
等待被認領的孩子們

TAG:晶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