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簡述近當代紫砂名人名作——第六講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簡述近當代紫砂名人名作——第六講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殘酷月光

 跨年演唱會2012

林宥嘉 

00:00/02:15

-2018.03.02-

第六講【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鮑仲梅、顧紹培

鮑仲梅

鮑仲梅(1944—),陶刻泰斗任淦庭的弟子,與徐秀棠、譚泉海、毛國強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同門。早年從事紫砂陶刻,80年代以來主要從事紫砂壺嵌絲技術的研究和實踐。現為江蘇省工藝名人。其妻施秀春,乃著名陶藝家施福生之女、施小馬之同胞姐妹。其子鮑鑲是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孫女(徐達明之女)徐曲的丈夫。乃世家友好,紫砂聯姻。

鮑仲梅早年學徒時期(1958年5月—1966年前後)署名「雲梅」,因其姓名中有「梅」字,任淦庭二十餘位徒弟中只有他的姓名中帶有「梅」字。本人家藏幾個落款「雲梅」的花盆,其中一個圓鼓型盆(托色刻海圓平口線花盆:21.7×21.7×22㎝),還有一個紫砂鍋,署名「雲梅」。

文革開始後,紅色年代,激情澎湃,受其他師兄弟影響,改筆名為「紅梅」,本人沒有見過「紅梅」款的紫砂作品,但聽其他幾位藏友說曾經見過紅梅款的花盆。文革期間,鮑仲梅先生還曾經用過「喜連」、「紅連」「紅蓮」款,因為鮑仲梅先生姓名中有「梅」字,一生鍾愛梅花,事實上,他也非常喜歡創作梅花、喜鵲登梅、喜上眉(梅)梢之類題材的作品。「仲梅」畫「喜上眉(梅)梢」,喜上加喜,那不是「喜連」嗎!梅花代表堅貞,凌寒獨自開。文革期間,有一首歌曲《紅梅贊》:「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萬朵,香飄雲天外。紅岩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 」這首歌在當時影響很大,唱紅全國。紅梅、紅岩等紅色標記成為時代的最強音!紅色代表喜慶,「喜連」變為「紅連」、「紅蓮」,就不難理解了。本人家藏一隻「喜連」款小半顆印(色高小長方凸奎花盆:13.2×10.3×8.8㎝),筆法與「雲梅」款一致。

文革後期,隨著鮑仲梅先生年齡、學識、技藝的增長,文化大革命的激情消退,開始追求本真,回歸自我。受其他師兄弟影響,筆名也改成「石」字輩。起初,鮑仲梅先生也可能用過「石梅」款,但很快發現用「石梅」不妥,因為清代中期嘉慶、道光年間有個紫砂名家朱朱堅(字石梅,或石眉、石楳),他善畫墨梅、人物、花卉,篆、隸、行、楷均勁逸風致。於是鮑仲梅先生遂將筆名改為「梅石」。本人手頭藏有「梅石」款紅色四方漂口盆一隻(16.8×16.8×15.5㎝)。 鮑仲梅先生刻畫風格多變,其雙刀刻畫,用力較深,刀鋒起落轉合銜接自然。單刀刻畫,筆法嫻熟流暢,富有神韻。 鮑仲梅先生現在很少給別人的紫砂作品上刻畫,多給其子鮑鑲、兒媳徐曲刻畫美工。名家帶後生,薪火相傳,以培養他們迅速成長起來。

以上所言,純屬「蠡測」。吾生也晚,無緣親見鮑先生當年創作之情形,所言定有不妥和謬誤之處,敬請鮑仲梅先生及其他知情者斧正,「把歷史還給歷史」,「把真實還給真實」,讓天下愛好紫砂者和藏友們學得清楚,藏得明白,晚輩幸莫大焉。

顧紹培

顧紹培,1945年生於江蘇宜興,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常務委員,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紫砂研究所副所長、宜興錦達陶藝有限公司總工藝師等職,現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副總工藝師。

顧紹培在陶藝創作上,常常喜歡獨闢蹊徑。1958年,他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學徒時,主攻方向是做茶壺。1965年至1975年重點是花盆的設計創作。從1975年開始,他的主攻方向改為做紫砂花瓶。在紫砂歷史上,有過一些高檔的紫砂花瓶,但經過歲月的磨蝕,高檔的紫砂花瓶並不多見,尤其是經過文化大革命的一場洗劫,花瓶這種被視作「封資修」的東西更是少見。當時,做紫砂花瓶的人儘管不多,但他敏銳地感到,隨著人們生活的逐漸富裕,紫砂花瓶這種藝術品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他創作的紫砂花瓶,因為他善於捕影捉線,大多數顯得落落大方,有的像粗獷豪放的漢子,有的像體態輕盈的少女……1979年,他創作的特大紫砂「百壽瓶」,以其「均稱貼切、端莊凝重、靜中有動」等特點,被北京 中南海紫光閣作為珍品永久性收藏。此瓶曾在1984年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

創新是一位紫砂藝人永恆的主題,而富有時代特色的創新則更具生命力。前幾年,顧紹培強烈地意識到,人們的飲茶習慣,將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大壺泡茶改為小壺品茶。於是,他經過精心設計,創作出了適合於現代人使用的「顧氏八式小品圓壺」。這套壺有八種顏色,既是人們喝功夫茶的上乘茶具,又是把玩的藝術品,尤其是這套壺的造型富有童之靈秀,擺在那裡顯得神氣活現。2001年,在西湖博覽會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顧氏八式小品圓壺」獲得了金獎。

為一名紫砂藝人,顧紹培既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有著頑強的拼搏和無私的奉獻。這麼多年來,他的陶藝日益精湛,但他很少想到要用自己的陶藝為自己謀利,而是把心血和汗水傾注在了廠里那片泥土上。

就說1979年夏天,廠里要製作4隻1.08米高的扁方瓶,赴京參展,工期只有26天。當時,類似這種紫砂大件作品做的人不多,有人只做到80厘米高,就再也做不下去了,主要原因是力點與泥料的承壓力掌握不好。顧紹培領受任務後,每天加班加點工作,有時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有次他突然生病,只得去醫院輸液。可他剛輸完液,又進了工作室,赤著膊幹起來。當4隻1.08米高的扁方瓶按期製作成功後,他整個人就像散了架,癱坐在椅子上半天起不來。

顧紹培從38歲起,就開始帶徒弟,為廠里培養人才。他在帶徒過程中,自己總結出了7條經驗,如應知要領與基礎相結合、操作示範與自習訓練相結合、全過程操作示範與分解操作示範相結合等。「在藝術上應前有古人,後有來者」這是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因此,他帶徒很認真,使出了自己所有的本領。經由他帶的徒弟中,多數已成為高級工藝美術師。

如今,身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顧紹培,依然在紫砂藝術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攀登。2009年4月7日,他經過多年的精心籌備,「顧紹培紫砂藝術館」終於開館,館內陳列著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目前,他在各個時期創作的紫砂作品。他希望以此進一步弘揚紫砂藝術,他希望有更多的後來者在紫砂藝術上超越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書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科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