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德國接受中醫不是因為療效 而是接受回歸自然的理念

德國接受中醫不是因為療效 而是接受回歸自然的理念

來自德國的醫史專家———文樹德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作了關於中醫倫理的報告,令中醫藥界人士眼界大開。

文樹德演講的重點是中醫在漢文化中的地位。在他看來,中醫面臨著宗教的質問,比如莊子曾經表示,人不應該喜歡生、厭惡死。在這一點上,也就是「是否需要醫學」上,中醫和西醫有著相同的處境———來自宗教的拒絕。不同的是,中醫還面臨著儒家的藐視,被視為「小技」,使醫家在中國傳統社會序列中地位較低。

在他看來,無論中西醫,流傳下來關於醫德的文字,僅僅是一種文本,他們行醫的實際目的不像他們自詡的那樣是「救死扶傷」,「謀生」還是其主要目的。因此很多關於醫生行為的規範文字,比如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寫道:無論患者家多麼毫華、富麗,不要東張西望。這樣的言論,其實際作用是避免其行醫目的被看成是為了金錢。文樹德認為,這種告誡和西方醫界中流傳的某些看法相似,比如說,西醫被告誡不要開太好的車,也不要開太差的車,兩種情形同樣會被患者懷疑為該醫生行醫是為了賺錢。

在德國,醫學倫理是醫學院學生的必修課。中國的醫學院(包括中西醫)普遍不設置倫理課程,而是以醫德教育取而代之。專家認為,醫學倫理與醫德還是有相當的差異的,前者是哲學思考,後者只是一種行為規範。現在醫生如果用化學、物理、技術之外的手段治療病人被認為是不道德的。這個看法解釋了中醫在國外(甚至是現代化的中國)應用上的困境。德國人目前普遍認為針灸是有效的,但問題在於它的療效無法得到化學的、物理的、技術的解釋。支持針灸的說,好,有效。而反對者則可以說,不是針灸的作用,是祈禱起了作用。

現代西方人接受中醫並不完全是因為中醫的療效,而是人們觀念的改變。人們越來越多接受回歸自然、接近自然的理念,他們對於物理、化學、技術的觀念有了新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