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疑點重重的堯舜傳說,與「君子比德」思想的誕生

疑點重重的堯舜傳說,與「君子比德」思想的誕生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湯顯祖《牡丹亭》

歡迎來到玉龍空間。

如果你仔細讀過上期玉龍兄整理的那份「可能是史上最全的一份中國神話人物編年史」,應該會發現,關於堯舜的傳說存在著不少疑點。

疑點一:為什麼堯舜的傳說這麼平凡?

無論是之前的黃帝、顓頊、帝嚳,還是之後的禹、啟,都非常具有超現實主義色彩。偏偏中間這兩位,除了「堯眉八彩、舜目重瞳」之外,人生經歷特別正常。

撇開「后羿射日」這種可能是後人附會的段落,堯的主要事迹只有一個:尋找接班人。堯找沒找許由不好說,畢竟這事出自《莊子》。而《莊子》,你可以把它當作哲學書、散文書、寓言書、童話書,就是不能當作歷史書。那就只剩下「堯王歷山訪大舜」一個典故了。

而舜的經歷稍微豐富一些,除了多次成功避開父親和同父異母弟弟的謀殺外,還為堯的各位大臣明確工作崗位和業績考核。

前後一對比,怎麼關於他倆的事,道德說教味兒這麼濃呢?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舜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舜年二十以孝聞。

——《史記·五帝本紀》

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實;伯夷主禮,上下咸讓;垂主工師,百工緻功;益主虞,山澤辟;棄主稷,百穀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

——《史記·五帝本紀》

疑點二:堯舜傳說是誰傳的?又是誰說的?

在第一期時你已經知道,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是殷商甲骨文;商之前的事情,我們是聽周朝人說的。

早在周朝之前,就有《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等文獻,到了周朝,它們一部分失傳了,一部分被孔子編入《書》100篇,其中就包括《堯典》《舜典》。漢朝以後,《書》被稱為《尚書》,即上古之書。

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左傳·昭公十二年》

《三墳》,三皇之書;《五典》,五帝之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九州亡國之戒。

——唐·孔穎達《五經正義》引東漢賈逵

《尚書》記載的絕大部分為誓、命、訓、誥一類的帝王言行,晦澀程度不亞於甲骨文和金文,沒個明白人給你解釋,你根本不知道那些漢字為什麼要排列組合成那個樣子。歷經戰火毀滅和後人偽造,目前流傳的58篇更是真偽難辨。

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庄》《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唐·韓愈《進學解》

總之一句話:堯舜傳說是孔子最先傳開的,然後司馬遷跟孔子是一路的,而我們是依據《尚書》和《史記》來了解堯舜的。

是不是有種恍然大明白的感覺?

2008年7月,清華大學收藏了一批戰國竹簡(俗稱「清華簡」),經過整理後,古本《尚書》部分篇目才又重見天日,其他作品也在陸續解鎖中。

所以說,有時候不必羨慕古人。儘管他們見過我們見不到的東西,但我們也見到了他們永遠沒機會見的東西。再一個就是,在戰爭面前,文化實在是太脆弱了,一不小心就遭到毀滅性打擊。

疑點三:堯舜的傳說到底是真是假?

無論是《論語》還是《尚書》,裡面所敘述的堯舜都帶有儒家烙印;而諸子百家裡的其他人,對堯舜則是另一種觀點。

最典型的是《竹書紀年》和《韓非子》,裡面描述的堯舜走的是暗黑風格。散見各書語句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

——《韓非子·說疑》

別急著喊毀三觀,先看看這兩部書的來歷再說。

《韓非子》作者韓非是韓國王子(這是一位真·韓國人),《竹書紀年》出自魏國,而韓趙魏「三家分晉」的黑歷史在《竹書紀年》裡面卻被巧妙地一筆帶過了。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韓、魏、趙為諸侯。

——《史記·周本紀》

靜公二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晉後而三分其地。靜公遷為家人,晉絕不祀。

——《史記·晉世家》

十一年,魏、韓、趙共滅晉,分其地。

——《史記·趙世家》

十一年,與韓、趙三分晉地,滅其後。

——《史記·魏世家》

六年,與趙、魏俱得列為諸侯。

——《史記·韓世家》

二十三年,王命晉卿魏氏、趙氏、韓氏為諸侯。

——《竹書紀年》

西晉咸寧五年(公元279年),用先秦文字寫成的《竹書紀年》從戰國魏襄王墓中被盜出,晉武帝司馬炎命人對其加以整理。而西晉王朝有類似「三家分晉」的「司馬代魏」黑歷史。

《竹書紀年》會不會也真假參半?關於堯舜的這部分到底是真是假?

疑點四:禪讓到底存在不存在?

堯舜之前的帝位繼承是不是一直禪讓?如果一直禪讓,那舜有必要避讓堯的兒子丹朱嗎?禹有必要避讓舜的兒子商均嗎?直接理直氣壯繼承好了,又沒人說帝王的兒子有繼承權……如果不禪讓,為什麼突然改成禪讓,又突然改回世襲了?

前面是一直是世襲,後面也一直是世襲,中間居然冒出兩次禪讓,這事太神秘了。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從炎黃到堯舜,帝位既不是世襲也不是禪讓,而是跟流動紅旗似的,根據實力在各個氏族部落傳遞。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禹當時所在的氏族部落,一定是靠某些過人之處獲得帝位的(當然,也可能某些人靠的是陰暗手段,沒有證據的前提下只能存疑)。

儒家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希望各位諸侯按照自己提倡的理念治國,必須找到有說服力的聖賢君王。距離自己年代太近的君王,底細大家都清楚,那就找夏朝之前的吧。

在禹之前最近的,自然是堯舜。

於是原本面目模糊的堯舜,經過孔子等人的宣傳推廣,一下成為上古先賢,賢到有人專門送帝位的程度。

從此,儒家弟子便指著這兩位對所有國君說:「吶,你們都跟他倆學著點!」當然,在講這事時,還得強調一下世襲制的合情合理合法性,不然周天子和各諸侯聽著難受不?

而篡位立國的韓趙魏三家,自然不吃這一套。他們不但不說堯舜賢德,反而把堯舜抹黑到跟自己一個水平,從而卸下自己身上的道德包袱。

上演了兩出「禪讓」鬧劇的曹魏和司馬氏,自然懂得韓趙魏三家的心,所以晉武帝看到《竹書紀年》的相關記載後,自然命令大肆宣傳並夾帶一些對自己有利的私貨。

最終,我們看到了兩版面貌截然相反的堯舜。

他們都未必是歷史上真實的堯舜,而只是某些思想理念的形象代言人。但上古先賢一說長期佔主流,讓我們傾向於認為上古時期民心淳樸。

在儒家那裡,除了堯舜,其他君王的事迹也可能出於自身目的進行過美化。曾經有人認為武王伐紂的歷史真相跟《尚書·武成》記載的那樣血淋淋,結果被孟子懟了一句「盡信《書》,不如無《書》」。後來這篇文章便失傳了,現在傳世的是偽作。

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

——《尚書·武成》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盡心下》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儒家的良苦用心可見一斑:還嫌流血不夠多嗎?還想讓這種事繼續發生下去嗎?

儒家為了宣傳自己的理念,找的形象代言人不僅有上古君王,還有山水、植物、動物以及礦物質。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雞)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時不失者,信也。

——《韓詩外傳》

羔有角而不任,設備而不用,類好仁者;執之不鳴,殺之不諦,類死義者;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

——《春秋繁露·執贄》

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禮記·聘義》

儒家眼中的自然,是帶有君子德行的自然。

當儒家發展為後世主流思想後,這種看待自然的眼光就被一代一代傳下來了。看到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的特點,人們難免從倫理道德角度上為它加一圈正能量光環。

比如說,看到向日葵圍著太陽轉,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積極向上追求光明,而不是光照對植物不同部位生長素濃度有影響(估計只有學植物學走火入魔的人,才會這麼沒情調呢)。

當然,個別段子手也會加一圈負能量光環。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縉

給大自然賦予某種性格,並非儒家獨創。

這事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了。從事農牧業的祖先們靠天吃飯,面對各種不可控力量,很容易創造出各種脾氣不好的山神、河神、雷神、雨神,以為定期或不定期獻貢祭祀一下,就能保證五穀豐登風調雨順。

這樣一來,就得有專門跟各路諸神打交道的人員和場地。那麼,就得詳細說說業務繁忙的「巫」和功能多樣的「台」了。

畢竟,無論是巫還是台,都不僅僅是通神用的……

閑言碎語

舜和同父異母弟弟象的故事,有人認為是人類馴化大象經歷的演變。當年中原地區的確有大象出沒,小學語文課文《黃河象》大家都學過吧?另外,沒有哪個段子手有能力編纂《永樂大典》這種鴻篇巨製。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龍空間 的精彩文章:

坦白從寬:我是如何在上海博物館誤人子弟的……

TAG:玉龍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