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的一個太子,被人借著名號反清復明,76歲時被康熙無辜處死

明朝的一個太子,被人借著名號反清復明,76歲時被康熙無辜處死

明朝是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王朝。崇禎皇帝的自縊,大明的滅亡,讓後世許多漢人都感到非常痛惜。崇禎自殺前,曾經親手入後宮殺死自己的妃子和兒女,免得皇室族人受人侮辱,辱沒祖宗。

崇禎自縊

但是,仍然有幾個皇子和公主幸免於難,逃出宮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長平公主了。在包括金庸和梁羽生的多個小說家筆下,長平公主被廣為人知。還有一個皇子很有名,但他的名氣不是他自己想要的,而是因為自己的名號被一群反清復明的漢人借用,為此,到老年,他還遭受殺身之禍。

長平公主

這位皇子就是人稱「朱三太子」的朱慈煥。朱慈煥的一生,可以說是一直在逃亡中度過。明朝都城被攻破後,十二歲的朱慈煥跟隨兩個哥哥哥一起出逃。又在軍中與哥哥們失散,由一個毛姓的將領照顧。清廷查得越來越緊,毛姓將領為了自己活命,丟下朱慈煥自己就跑了。

後來朱慈煥改姓王暫住在前朝一個王姓的官員家中。沒過幾年安穩日子,王姓官員又身陷前朝案件,朱慈煥只好繼續流浪。後來,朱慈煥在一個廟中當和尚,一個同為明官後裔的人與他攀談後,十分賞識他的文采,並將女兒許配給了他。朱慈煥就這樣在鄉中私塾教書,默默無名幾十年。

本以為自己隱姓埋名後,能夠漸漸被世人遺忘。沒想到,很多希望恢復前朝的漢人,紛紛借著「朱三太子朱慈煥」的旗號起來反清復明。朱三太子的名號在幾十年間也一直被世人提起。所以清廷一直沒放鬆對朱慈煥的追捕。

好死不死的,朱慈煥雖然隱姓埋名了,但還是不能徹底放下自己皇室的習慣。在給自己的兒子們取名字時,他還是照著明朝皇室取名的習慣用「和」字排輩,名字最後一字都為帶有土部的怪字。這一個不經意的小小舉動,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被人舉報後,76歲朱慈煥全家被捕。

審問過程中,官府問他朝廷對朱家後人不薄,為何還要造反。朱慈煥辯解自己不想造反,並陳述了三大理由。一是滿人對朱家人並沒有趕凈殺絕,留有生路;二是自己要造反也是在三藩叛亂的時候,怎麼會在現在天下太平的時候造反;三是自己只是教書,有沒有佔據城池,招兵買馬。

雖然,朱慈煥年事已高,也沒有造反的心思了。但實在是還有很多人借著朱三太子的名義造反。為了杜絕後患,康熙以「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的罪名處死了朱家父子,並且詔告天下:朱三太子已經伏法,你們這些反賊不用再借著他的名義造反了。

作為曾經的皇子,沒怎麼享受到皇家的富貴,卻因為其他人借著自己的名義起義而受到連累,當個普通人也不得。朱慈煥也算是一個悲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皇帝經常幾十年不上朝 為何無人敢篡位?
揭秘滿清奴化中華三百年,漢民族到底丟失了哪三種最重要的品質?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