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在沒有看過電影的情況下評價一個導演?

如何在沒有看過電影的情況下評價一個導演?

寫作100-19,音樂100-36,讀書100-24,鍛煉100-30,電影100-32。

這是《川閱時光》的第220篇文章。

說來慚愧,作為一個電影的愛好者,有很多知名導演的知名作品我都沒有看過。

比如賈樟柯。

在春日裡陽光明媚(酷烈)的攻勢下,我因為草率的脫了一件衣服,導致周五晚上陷入突如其來的感冒。整個人都不好了!

等到好了,想了半天,卻記不起來最近看了些啥玩意兒?好像有很多很多值得推薦的音樂啊,電影啊,書啊之類的。

然而名字都太複雜了,記不住。唯一記得住的,就是《賈想Ⅰ》和《賈想Ⅱ》。

然而,我並沒有看過賈樟柯的任何一部電影。

如何在沒有看過電影的情況下評價一個導演?

答案,讀書。讀導演寫的文章,彙集的書。

導演電影拍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是好的電影導演,思路一定非常清晰。而且不論是對白、獨白、還是電影劇本,一個導演沒有好的文字功底,是不可能拍得好電影的。

不信?

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時光》,黑澤明的《黑澤明論導演》、蒂姆·伯頓的《在好萊塢圖謀不軌:伯頓談伯頓》,胡金銓的《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山田洋次的《我是怎樣拍電影的》,小津安二郎的《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伍迪·艾倫的《我心深處》、伯格曼的《伯格曼論電影》等等等等……

好吧,這些人的電影我基本上都沒有看過,就是看過,估計也就是那麼一兩部(蒂姆·伯頓貌似看過)。但是他們的書我都讀過,也因此興緻勃勃的只要找到片源,會毫不猶豫的去看。

賈樟柯的電影雖然在國際上據說是屢屢得獎,可是實際上在國內院線里基本就沒有放過。至少在我們這個所謂的1.5線大城市沒有放過,或者說在我的視野里沒有出現過。如果不是大眾傳媒偶爾會提到這個人的名字,我根本就不知道有這號人。

看《賈想Ⅰ:賈樟柯電影筆記1996-2008》,他1996-2008年的文章,主要考慮的如何拍電影,看他寫自己如何理解電影,闡釋自己對電影的理解,看他在每一部電影的筆記中,講如何使用鏡頭,如何利用光線,如何和群眾演員一起互動,如何讓事情發生、做成。那些帶有寫實色彩的變遷中的真實,有一種彷彿是紀錄片的故事片的感覺。而他的思想清晰,理念明確,即使是彷徨和痛楚,寫得明白,想得透徹,行得執著。

《賈想Ⅱ:賈樟柯電影筆記2009-2016》,就像一個技術員贏得了一個話語權一樣,2009-2016年,他開始不談自己的電影,而就中國的電影生態大聲疾呼,看他對侯孝賢、楊德昌、馬丁·斯科塞斯等人的認識、態度,看他自己一邊身體力行地繼續拍片,一邊和在各種雜誌上真實的談論著自己的各種經驗。真實,誠懇,這樣的經驗對每一個在中國生活的人而言,都有著共識和獨特的雙重價值。

於是作為一個有點分裂的我,果然分裂了:

理性的一面,只需要理解如何去鑒賞他的電影,因為從內容上看,他的電影並不是故事性很強的劇情片,甚至有可能會無聊。但從鏡頭、光線、人物上看,又分明帶著深刻的時代和個人烙印,風格即人。所以我非常喜歡《賈想Ⅰ》,而對於第二本,興趣就很一般了。

感性的一面,需要感知私人經驗的溫度,需要體驗生命的細節,需要直面那種在世故中袒露的真誠,電影技術之外的社會性,一切技術皆為人用。在這方面,知道一個人的愛憎分明,也就懂得了這個人全副的藝術抱負,完整的生命。從這個角度看,我又覺得《賈想Ⅱ》很不錯。

如何在沒有看過電影的情況下評價一個導演?

賈樟柯,2005年左右的盜版市場被不懂文化的人,喊做「假科長」,科長雖然是假的,但是他優秀的文筆以及文筆之下顯出來的獨特的氣質,讓我感受到了為人之真,藝術之真。

是時候找一點他的作品來看了。我未必喜歡,但不看,一定有點缺憾。

推薦!最後還是覺得《賈想Ⅰ》更好一點,畢竟質樸,乾貨多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川閱時光 的精彩文章:

TAG:川閱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