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隋唐繁榮香事唐人奇趣的香料生活

隋唐繁榮香事唐人奇趣的香料生活

在結束了魏晉南北朝四百多年的分裂狀態後,我國進入了空前統一的隋唐盛世。

在寬廣遼闊的疆域,各族人民相互融合,創造出更加燦爛輝煌的文明。封建社會進入到了一個鼎盛時期。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交通的發達,疆域的不斷擴展,香料貿易空前繁榮,大批香料通過陸上、海上兩條絲綢之路傳入中土。

對外來香葯的崇尚與喜愛,說明唐人對文明的態度是開放與包容的,從地中海到印度洋,從波斯灣到河中地,只要是芬芳四溢、品質優良的香葯都能在唐代醫書中找到。

同時唐人又是善於發明和思索的,對進口香葯並不簡單照搬原產地的用途和功效,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創新使用。香料的使用更加多變,普及和平民化。

香料極大的豐富了唐朝人民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提升生活品位,解除疾病痛苦,甚至還能用來護膚養顏。

藥王孫思邈是中國最具影響力之一的醫師,他認為最佳的治療方式就是預防疾病的發生。著述《千金方》等收錄了三百多種香葯美容方,用於悅澤人面、香身解毒、返老祛皺、香湯沐浴等。也有以花、香、葯料及豆末製成的澡豆,可白凈肌膚。

【唐代仕女妝容樣式】 圖片來自揚眉劍舞

唐代仕女除了服用美容藥方、膳食、佩戴香囊,也有外用的香葯敷臉面膏,可淡斑、凈白肌膚。

貴族仕女爭妍鬥麗,喜歡大膽新潮的展現自己的獨特之美,敷白粉,塗胭脂,貼額黃,點妝靨,描唇紅,畫黛眉、、、、、、彩妝步驟一個不落。

她們使用的胭脂、口脂是由西域進口的香料製作而成,粉底則是以粟米粉末加上各種香料製成的香粉。

唐妝畫風奇絕,以香汗淋漓,紅膩而多香,沾染羅衫手帕為美。

據《香乘》記載「利汗紅粉香」以滑石、輕粉、硃砂、麝香等香葯調製而成,擦在身上可香肌、利汗。

華清出浴圖

「撲粉更添香體滑,解衣唯見下裳紅。」 輕軟的薄衫透著粉紅與香氣,引人無限遐思。

《杜陽雜編》記載了一段奇聞:宰相元載的寵姬薛瑤英,「攻詩書,善歌舞,仙姿玉質,肌香體輕」,她的皮膚永遠散發著香氣,據說她的這種體質並非天賦異稟,也不是塗脂抹粉的作用,而是賴於養母從小給她餵食各種香料,香氣早己沁入她的五臟六腑和血液肌理。這段傳說,從側面反映了香葯作為食療或是葯療可以通調補養,養顏悅色。

《百美圖》收入薛瑤英畫像

翻開唐代典籍,常覺芬芳撲面。《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了大量王公貴族,民間富商,文人雅客們或奢靡或奇絕或風雅的香事,唐代香文化之興盛,香料使用之廣泛,可見一斑。

寧王李琳十分注重個人形象,宴會賓客前,先嚼兩片沉香或麝香,甫一開口,便香溢四座。看來到了唐代隨著異國名貴香料的引入,達官貴族已經找到了比雞舌香更為高級的口含香。

在今世看來這種口含沉香的風雅已是十足奢侈,殊不知這只不過是隋唐宮廷香生活中極為日常的一幕。

以驕奢淫逸而臭名昭著的隋煬帝在位時瘋狂搜刮民脂民膏供為己用,作為宮廷慶賀的保留節目,每年除夕夜都要在各宮各院堆積數十座「沉香火山」,焚燒的過程中不斷加入甲煎香料,火焰數丈高,香飄數十里,照耀的整個宮殿比白天還要明亮。如此一夜之間用掉沉香二百餘乘,甲煎兩百多石,真是土豪級的香事活動!

GIF

到了開元盛世,隨著廣州、泉州等地逐漸形成規模的香市,更加方便了南海諸島的沉香、檀香等名貴香料的進貢,唐宮開始流行使用大塊香材打造桌椅甚至亭台建築,最出名者當屬楊國忠的「四香閣」。

《天寶遺事》記載,「國忠又用沉香為閣,檀香為欄,以麝香乳香篩土和為泥飾壁。每於春時,木芍藥盛開之際,聚賓客於此閣上賞花焉。」而唐玄宗特意為楊貴妃建造的沉香亭,李白曾在此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欄露華濃。」的千古名句。

圖為原址復建的興慶宮沉香亭

唐人對香文化的精神追求與感官享受兩面性認可反映了這個朝代的人民全面而健康的追求,哪怕是形而下的食色,也在怡人的香氣中顯得溫馨而浪漫,這正是唐人的風流蘊藉之處,也是值得當代疲於奔命的都市人學習的一種生活修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來儀香道館之蘭兮 的精彩文章:

一支喚醒冬日幸福感的手霜

TAG:鳳來儀香道館之蘭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