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讀懂老子《道德經》?

如何讀懂老子《道德經》?

我有一個成見,那就是不能夠被理解的東西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思想家寫了文字作品就是要讓別人理解的,說有一位思想家就要寫一本讓任何人都無法讀懂的書籍,那他對於這個世界是沒有什麼貢獻的。基於這個思想我做了《道德經》和《易經》的研究。我先來談談研究老子思想的基本思路。

首先,當一本《道德經》出現在你面前時,一定不要想像它的作者是神一般的存在。它只不過是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試圖傳播自己思想的文字作品,它其實是與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物理學》等樣的作品。它們都是人類理智的作品而不是某位神聖的詔諭。

其次,我們還要了解老子為什麼要寫作《道德經》這樣一本書。《道德經》究竟是在研究自然還是研究社會?它主要目標是要研究物理還是研究人事?如果我們將老子與孔子放在相同的時代里去思考,那麼《道德經》就只能是在研究社會和人事。我的理由如下:

老子與孔子生於相同的時代,就是我國的春秋時期,此時正值周王朝禮崩樂壞的衰退期,天下已經分崩離析,動蕩不安。這個時候思想家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天下為什麼會亂以及如何才能使天下由亂變治。孔子正是為這些問題思考的,他關心的是整個社會的未來前途和命運。他為如何使天下安定而殫精竭慮,他時時刻刻都夢想著自己如周公一般使天下重歸於尊禮敬樂的安定的秩序中。為此他長年奔走於諸國之間,遊說那些君王們採納自己的政治思想。但當他年老體衰眼見自己的政治報負實現無望時,就決定以講學為職,目的是要將周代的優秀文化傳承下去。孔子死後幾百年,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會儒術的文化政策,在實事上完成了孔子的遺志。在此後的幾千年里儒學一直都是我國後封建社會的主流文化。孔子最後以以講學終老,他的一生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只為社會和未來思想,如此情懷,誰能不謂偉大?,他的思想和作為誰能不被後世效法嗎?但如果我們的老子看到天下大亂,卻獨善其身,只顧自己修道升仙,不問世間疾苦,那您還能認為老子這樣的思想和作為值得我們後人信奉和效法嗎?

所以,我得出結論說,老子的學說其實也是為解答天下為什麼會亂以及天下如何才能從亂變治的問題,它主要的還是一個社會和政治的學說。

再次,一定要正確理解無為的概念。無為是老子學說中特有的概念,老子書以前是沒有人使用過這一概念的,所以無為的概念的定義還是要老子的學說中去找。什麼是無為?作為概念無為就不能夠按照它字面的意義去理解,我們說了無不就是不和沒有的意思么?無為不就是不為和沒有作為么?其實不是的。老子在經文中對於無為是下過定義的,它的定義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所以,老子講的無為不僅不是不為,而是必有所為,而且是有所為而不恃,有功勞而不居,才是無為的真實含義。老子為什麼要說"上善若水",就是因為水具有滋養萬物的功用卻總是流向最低最窪處。利萬物而不爭處,才是水之德接近於道之玄德的原因。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的滋養,它對於萬物的功勞可以說是最大的了,但它卻不因為自己對於萬物有莫大的功勞而爭居萬物之前之上,反而總是流向最低最窪處。萬物都願居高位處前方,只有水功於萬物而不爭,這符合玄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的內涵.

老子為什麼強調無為呢?因為老子認為天下大亂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於統治者都有為,若要天下太平清靜只有統治者法無為才能實現。什麼為是有為呢?那就是生而有,為而恃,功而居。封建帝王君主帶領人民強國強政,從而為百姓謀得部分福祉,這顯然是功於百姓、有為於百姓的。但他們因功而居,高高在上,稱孤道寡,貪圖享樂,並常常以自己的意志強加於百姓頭上,役使百姓。結果天下就越不能得太平清靜。這就是生而有、為而恃、功而居了,這就是有為。那些君主越是有為天下就越亂,天下越亂君主就越有為,如此成了惡性循環,這就是有為而有以為。

老子的學說並不專為講道而立說,他講道是為了支持他的政治學說。因為道於萬物就是無為的,所以無為便成為了宇宙間的第一法則和根本原理了,所以法無為就不僅僅是一個政治主張,而成為一個符合自然宇宙終極法則的行為了。在《道德經》里道只是一個只知其有而不能知道它是什麼的概念,我們只知道它必然存在,而無法直接經驗它。我們所能知道的只是它於萬物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就是無為。道無為萬物能治,德無為天下能治,這就是老子學說的中心思想。老子為了講明無為勝有為的道理,他使用了正反兩個命題加以論證,就是有為而有以為,無為而無不為。經文中很多具有辯證意義的名言警句其實都是這兩個命題的實例證據。

老子學說如果是旨在說理,那麼就必然包含主要觀點的陳述和主要觀點的證明兩個部分,我們就要將它看作是一個邏輯上完備的理論和體系去理解,而不要將它看作是玄學。老子思想並不神秘,其原理在邏輯上也很簡單,只要抱定正確的無為概念,就能夠對經文獲得一個一致的理解。什麼是邏輯上一致的理解?就是內容前後不矛盾而且原理又簡單的邏輯體系。理往往是一以貫之的,要知道「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紅振 的精彩文章:

《周易》乾卦經文解讀
老子為什麼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物質是如何從無中生有?

TAG:李紅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