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食養齋·三乙說:戊戌驚蟄養生

食養齋·三乙說:戊戌驚蟄養生

| 三乙聊節氣,食養有學問 |

今天是陽曆3月5日,陰曆正月十八,驚蜇。

祝今天出生的小夥伴們長有天命,永遠是芳年,歲歲有華月。

我們坐在地球的順風車上,

繞著太陽開始了新的一個環遊。

「周雖舊邦,其命唯新。」

表面上周而復始的重複,卻是歲歲新生。

—大道小作—

驚蜇是陰陽交匯的時間段,風雨多變,烈日爭權。

驚蜇以後,肝氣正旺,脾氣漸虛,加之戊戌年火氣偏勝養脾氣,護肺陰五味少吃酸,多吃辛辣、甘甜,剛過的元宵節,不就是甜甜蜜蜜,養脾護肺的好日子嘛。

戊戌驚蟄養生

食養齋·三乙說

運用食物預防疾病、保證健康叫食養,是為了今後長治久安,進入天年做準備的;用食物治療疾病,那就是食療,是不是挺難分的?

按四時,循節氣的吃法,只要是純食物,即使有治療作用,也是食養;而不按套路,只是為了運用食材的功效,治療疾病,就是食療。

1

1

1

驚蜇必須吃的食品是梨。

在養生家眼裡,百害而少利,卻是驚蜇唯一入選水果,唯一的節令食材。原因是它具有降火通泄的本事,能把冬天藏在胃腸的邪火,一瀉千里,排出體外。它就是春分倒倉的前戲,排頭兵。

年年吃梨,歲歲驚蜇,原來是食養的學問。

1

2

1

養脾的肉類,首選牛肉。

牛肉有肉中黃芪之稱補中益氣,尤其是牛筋部分完美的牛腱子肉,更是養脾的專業肉品,兼之能柔肝,不是瀉肝火,而是用內柔外剛的懷柔之術。

不過,把功效做出來不只是靠功夫,更要靠配方。

食養齋的金錢牛腱料包,就是專業懷柔的選手,按理法方葯選擇食材,按君臣佐使搭配原料,這可是三乙的長項、黃帝食養的精華,成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三的食養顧問,靠的就是祖先留下的真功夫。

羊肉大熱,肉中人蔘。

《黃帝內經》說:「形之不足,溫之以氣;精之不足,補之以味。」

所以羊肉是冬天的君,春天的臣。羊肉做調劑,不能做主角,這就是因時之序,隨四時陰陽變化而變化,拿得起,放得下。

豬肉補陰,春天是肝旺腎休,如果是陽虛之人,豬肉不如牛肉;如果是火旺之人,豬肉就是當家之物。

豬肉滋陰助濕,所以使人暴肥,什麼是暴肥?就是吃幾年,想抑你的人都費勁了。所以,想減肥,就得和二師兄有個分寸,不能總是拉拉扯扯,不清不楚的。

食養齋二十四的紅燒肉是四時都有的菜品,配料用的是高良姜,避免了生薑做的豬肉讓人臉黃的尷尬。

這還不行,不安全,三乙還專門給紅燒肉,配了一個家,南瓜盅紅燒肉,吃過嗎?《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那個青椒盅,就是三乙的創意,在二十四養生店叫做「傾囊相贈」。

南瓜能解豬肉的寒涼,卻失去和羊肉一起吃的權利,這是相剋的學問,食養的基本知識,不傷就是養。

茨菇紅燒肉、香菇紅燒肉,可以去火,這叫食養,治療牙疼,就是食療。

海鮮可以適量吃。

驚蜇最好的是鱸魚,最補肝血的鮑魚,鯉魚不能吃,危害已經在養生群聊過。

1

3

1

驚蜇後的蔬菜,地道的只有韭菜一種。

黃帝食養講的是吸收天地精華,人是萬物之靈,必須天地靈性才能濡養。蔬菜的靈性,就是元氣,這可是不是固定模式,而是四時的更替,陰陽的消長,順序變化的,不著急,有規律。

春食苗,夏食心,秋食果,也有叫秋食葉的,冬食根,這就是精氣所在,元氣所聚,天成地就,萬物根本。這種尋精之法,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致吧!

戊戌年上半年火運,三乙大寒時曾提醒,今年春分後會有溫病,可不是流感,不是風寒,而是傳染力度較大的疾病。

韭菜助陽,可以幫助身體驅散寒邪,就是今天說的病毒,用詞不同,意思相近。

《黃帝內經》說:「冬不傷寒,春不病溫。」就是這個意思。當今講的是「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黃帝養生就好比是運用孫子兵法的貓,預見未來,預防為上。

韭菜不能和牛肉一起吃,韭菜不能和雞蛋一起吃。

韭菜也不是人人都能吃,失去吃韭菜的權利,全是健康惹的禍,這個內容之後說說。

驅寒外出,那得用小酒。酒和韭菜犯沖,不能一起進口,胃容不下。養生酒是中古必備的預防之物,柴米油鹽醬醋茶,說的就是這段。

驚蟄已至,鹹菜該離開餐桌了,如果還有存貨,儘快消滅光吧,天氣一熱,鹹菜就脫離了時間的庇護,產生殺人毒素。

除了韭菜,沒有其它蔬菜了?這也太單調了吧

菠菜也是春菜,但是現在菠菜化肥殘留嚴重,不安全,好菠菜哪裡有?

還有牙類菜呢,壯陽的碗豆苗,春天吃的,別等到秋天;黃豆牙能養脾胃,還能排邪外出,這是食養,腹瀉的人少吃,這也是食養;花生也能發牙,化痰利濕。

反季節菜,好的西紅柿可以吃,好的扁豆可以吃,好的菜花可以吃。

四季菜蓮藕多吃,純正的白芝麻醬,拌上焯好的蓮藕,口頭清火避溫,還以補血養脾胃;芝麻醬拌蓮子,健脾助睡。

白菜不能吃,多吃腹瀉,還會得皮膚病,不傷就是養。

腹瀉,不能長久,瀉掉的是精氣。

暖胃花生料包煮蓮子,秋天吃是食養;現在吃,暖胃澀腸止瀉,這可就是食療。

安身之本,必資於食。

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才知服食。

吃可是有學問的,

這可是關係到每一人健康的大學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養齋 的精彩文章:

食養齋·三乙說:防流感,記得來碗牛蒡桔梗甘草湯

TAG:食養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