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朝末代的紛亂——十八路諸侯,十八路王

王朝末代的紛亂——十八路諸侯,十八路王

一個王朝的統治者,往往都對整個王朝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王朝的末代皇帝所統治的時期,國家則必然是農民揭竿而起,戰火紛飛,於是在王朝的末代,就會出現一些農民領袖,踏上推翻政權的道路。歷史上幾個朝代的末期,存在著有名的十八路軍閥,在各自的王朝末期,群雄並起,逐鹿天下。比如秦末十八王,漢末十八路諸侯,隋末十八王,但關於隋末十八路反王有很多說法,故不予討論。

秦末十八路王——項羽分封十八諸侯

公元前206年,項羽率眾諸侯兵破函谷關,到鴻門時,劉邦比項羽早入關一個月,雖然沒有聽亞父范增的計謀,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但對楚懷王熊心「先入關中者王之」不滿。次年,一方面,在郴縣尊楚懷王熊心為義帝,卻暗中將其殺死於南遷途中;另一方面,項羽手握四十萬大軍,假借楚懷王之名,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並分封了十八路諸侯。這十八個王是:漢王劉邦(漢高祖)、雍王章邯(楚漢戰爭中,章邯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後城破自殺。)、塞王司馬欣(秦朝長史,後來在成皋被漢軍擊敗,後自剄於汜水)、翟王董翳(秦朝都尉,後來在成皋被漢軍擊敗,死於汜水之畔)、西魏王魏豹(逃亡到楚,向楚懷王借兵數千人,攻下魏地二十餘城,自立為魏王。投劉邦,又叛歸項羽。後韓信破魏被虜,被漢將周苛所殺。)、河南王申陽(劉邦與項羽開戰後,投降劉邦。)、韓王韓成(項羽因張良跟隨劉邦,而把韓成斬首,改立大夫鄭昌為韓王)、殷王司馬卬(投降劉邦,彭城之戰,項羽率3萬精兵大敗劉邦及五諸侯聯軍56萬人,司馬卬被楚軍所殺)、代王趙歇(漢楚戰爭中,被漢將韓信所敗,被殺)、常山王張耳(漢高帝五年薨,謚曰景王)、九江王英布(漢初三大名將之一,因謀反罪被殺)、衡山王吳芮(漢朝第一代長沙王,漢初劉邦共封8位異姓王,7王皆反,唯吳氏長沙國忠於漢室)、臨江王共敖(楚漢戰爭開始後,臨江國屬項羽陣營, 但未出兵支援與劉邦的戰事。漢高祖3年7月死)、遼東王韓廣(項羽不放心燕國,借口臧荼功勞大,就把韓廣遷為遼東王,立韓廣手下大將臧荼為燕王。韓廣不肯搬遷,結果被臧荼擊敗殺害。)、燕王藏荼(漢高祖登基兩年,謀反被殺)、膠東王田市(被叔叔田榮所殺,田榮自立為齊王)、齊王田都(田榮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濟北王田安(田榮造反時被殺)。隨後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逐鹿中原,楚漢之爭。

項羽分封十八王

西楚霸王項羽VS漢王劉邦

還定三秦之戰:項羽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王,企圖以三秦王控制關中,防止劉邦東進。公元前206年,劉邦暗度陳倉,突襲關中,戰局漢軍奪取三秦,劉邦勝。濉水之戰:公元前205年,是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項羽以三萬人大破劉邦六十萬人,濉水被血染成紅色,屍體遍野,濉水被其阻塞,為之不流。漢軍幾近全軍覆沒。項羽勝,劉邦大敗。彭城之戰:公元前205年,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京索之戰:彭城之戰後。當時,聯軍大敗。劉邦被迫率領漢軍撤退滎陽,楚軍乘勝追擊。這時,漢王劉邦率領諸將在京索之戰中大敗楚軍,使得楚軍不能再向西追擊,使楚軍不得不退回彭城修整一年,穩定了局勢,使楚漢進入相持階段。京索之役後,項羽軍轉入休整和擊敗英布準備;而劉邦則乘機進行穩定後方、清除異己和平定魏國、趙國有了充分時間。為漢三年開始的楚、漢新一輪大戰作好了必要的準備。滎陽之戰:公元前204年,劉邦與項羽在滎陽對峙相持,項羽的重要謀士,亞父范增在這場著名的戰役中身亡。劉邦築通道以取敖倉(在成皋,為秦所建之糧倉)粟濟軍。這樣,楚漢雙方在此對峙了一年多。項羽屢次侵奪甬道,漢軍乏食,劉邦向項羽求和,請割滎陽以西為漢地,項羽不同意。當時為項羽出謀劃策的主要是范增,陳平用計離間項、范君臣,項羽果然中計懷疑范增,范增怒而辭歸,中道病死,項羽失去臂助。井陘之戰:公元前204年, 漢軍與趙軍之間的戰役,韓信是在獲得劉邦的允許後,進一步擊垮項羽在國內的割據勢力,在井陘口一帶和趙軍交戰,背水一戰,最終以少勝多獲得了戰爭的勝利。漢軍的勝利,使得其在戰略全局上漸獲優勢,即消滅了北方戰場上最強勁的敵手,為下一步「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創造了聲勢和前提,並為東進擊齊鋪平了道路,從而造就了孤立項羽的有利態勢。固陵之戰:漢五年十月,楚軍為擺脫漢軍追擊在固陵(今河南太康)發起反擊。劉邦在為最後消滅項羽做準備,在固陵堅守疲敵已待各路漢軍圍殲項羽。西楚大將靈常投降漢軍,漢將宣曲侯丁義擊破西楚大將鍾離昧。垓下之戰:公元前202年,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決戰,垓下之戰,漢軍適時發起戰略追擊,調集援兵,多路圍攻,以絕對優勢兵力全殲楚軍,創造了中國古代大規模追擊戰的成功戰例。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它既是楚漢相爭的終結點,是漢王朝繁榮強盛的起點,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

楚漢戰爭形勢圖

楚漢之爭,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逐鹿天下,建立漢朝。

西楚霸王項羽

漢末十八路諸侯——反董卓聯盟

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群雄見此,以討董為名起兵,推舉袁紹為盟主共計十八路諸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建安二年稱帝,建號仲氏。此後袁術奢侈荒淫,橫徵暴斂,使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飢死,部眾離心,先後為呂布、曹操所破,於建安四年嘔血而死。)、冀州牧韓馥(袁紹用計奪取冀州,韓馥被迫投靠張邈;之後張邈與袁紹的使者見面,韓馥以為是要來殺害自己的,於是在廁所中以刻書用的小刀自殺。)、豫州刺史孔伷(董卓的部將李傕等人攻殺或病死)、兗州刺史劉岱(討伐兗州黃巾時,不聽鮑信之勸,擅自進兵,被殺)、河內郡太守王匡(董卓擊敗後敗逃鄉里,想與張邈會合,但被其所殺害的胡母班之親屬聯合曹操攻殺致死)、陳留太守張邈(呂布被曹操擊敗,張邈隨呂布投奔劉備。其弟張超護送全家去雍丘,被曹操圍殺。張邈向袁術求救,途中被部下所殺)、東郡太守喬瑁(初平元年,為劉岱所殺)、山陽太守袁遺(袁遺敗軍之際為士卒所殺)、濟北相鮑信(在壽張迎擊黃巾軍,鮑信深入重地,為敵所殺。)、北海太守孔融(與曹操政治上頗有分歧,每多乖忤,在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所殺)、廣陵太守張超(謀叛曹操,曹操斬超及其家)、北平太守公孫瓚(被袁紹擊敗,最終被困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之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併)、上黨太守張楊(呂布在下邳被曹操圍攻時,出兵響應呂布,卻被部將楊丑所殺)、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與劉表作戰時陣亡,子孫權為東吳的開國皇帝。孫權建國後,追謚孫堅為武烈皇帝。)、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於建安七年病死)、驍騎校尉曹操(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謚曰武王。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西涼太守馬騰(馬騰入朝為官,把部隊交予兒子馬超管理。馬超統眾,與韓遂合從,進軍至潼關、導致馬騰被殺)、徐州刺史陶謙(初平四年,曹操征討陶謙,攻下十幾座城。在彭城大戰,陶謙敗走,退守郯城,死傷過萬。後曹操因糧少退兵,後陶謙病死)。

三國各州

官渡之戰,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袁紹戰敗,曹操統一北方。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之子孫權建吳國,三分天下。

一代梟雄曹操

朝代末的軍閥混戰,戰地遼闊,規模巨大,前所未有。兵法的運用,謀略的手段,也令人嘆為觀止。經過混戰,楚漢戰爭最終實現了漢王朝的大一統;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也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這些精彩的角逐,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的七十二疑冢

TAG:雨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