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嚴嵩處心積慮害夏言

嚴嵩處心積慮害夏言

嚴嵩處心積慮害夏言

明嘉靖中期,嚴嵩和夏言同為朝中大臣。夏言地位在嚴嵩之上,並且寫得一手好文章,深為皇帝所重。但夏言剛愎自用,而且自視甚高,看不起別人。嚴嵩並不甘心久居人下,想方設法討好夏言,對他畢恭畢敬,察顏觀色,處處迎合他的意思。

嚴嵩處心積慮害夏言

夏言

夏言(1482~1548年),明朝權臣,字公謙,號桂洲,正德年間進士,官拜大學士,後又升任一品宰相之職。


有一次嚴嵩準備了酒筵,親自去請夏言。夏言根本沒把這個同鄉放在眼裡,找了個借口推掉了。嚴嵩卻極為謙恭,他跪在堂前一遍又一遍高聲朗讀自己帶去的請柬,使夏言極為感動。從此夏言非常器重嚴嵩,一再提拔他,甚至向皇帝推薦他接替自己的首輔位置。嚴嵩逐漸受到重用,但他遠遠沒有滿足,他知道必須搬開夏言這塊大石頭,他才能大權獨攬。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有一次他命人製作了五頂香葉冠,賜給幾位寵臣。夏言一向反對迷信,不肯接受。而嚴嵩卻把香葉冠戴在頭上,外面還鄭重地罩上輕紗。皇帝對嚴嵩的忠心大加讚賞,對夏言很不滿意。嚴嵩一看時機成熟,一改往日的謙卑,勾結皇帝寵幸的一個道士,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說了夏言很多壞話。一怒之下,嘉靖帝罷免了夏言的官職,令嚴嵩取而代之。後來內閣中只剩下嚴嵩一人,皇帝也覺察到嚴嵩專權,於是再度起用夏言,而且位在嚴嵩之上。夏言複位後把嚴嵩撇在一邊,什麼事都自己作主。嚴嵩表面上不動聲色,從不提意見,暗地裡卻收買皇帝身邊的太監,讓他不時地在皇帝面前揭夏言的短處,同時又不露痕迹地說嚴嵩的好話。終於,嚴嵩抓住了一個機會。很早以前,北方少數民族就侵入河套地區,不斷擾亂北方邊關。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兵部侍郎曾銑上疏力主收復河套,得到皇帝讚賞。但皇上後來又覺得沒有把握,猶豫不定。夏言對皇上的反覆不知如何是好,乾脆上表請皇帝自己裁決,把難題甩給了皇帝,使嘉靖帝很生氣。而嚴嵩則摸透了皇帝的意思,極力宣揚河套不可收復,並趁機攻擊夏言專權。皇帝大為憤怒,免去了夏言的所有職務。嚴嵩可不願放過這個機會。他散布流言說夏言離朝時心懷不滿,曾口吐怨言,又造謠說夏言收了曾銑的賄賂,兩人狼狽為奸,說得有鼻子有眼,不由皇帝不信。第二年,夏言被殺。從此嚴嵩穩坐首輔之座達十五年之久,再也沒有人能和他分庭抗禮。

嚴嵩處心積慮害夏言

《杏園雅集圖卷》

圖中描繪的是明代大學士聚會的情景。


《孫子兵法》說:「卑而驕之。」是說對待鄙視我方的敵人,要使其更加驕狂,喪失警惕心。嚴嵩把此招術運用得很是得心應手,面對傲慢自負又位高權重於己的夏言,嚴嵩欲除此政敵,頗費苦心,明裡曲意奉迎夏言,暗裡不失時機地構陷對方。不諳此道的夏言陷入其為自己設下的圈套,終遭殺身之禍。

嚴嵩處心積慮害夏言

朱漆填彩戧金方勝式盒


圖文摘自:《孫子兵法經典故事》.北京電子出版物出版中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李夢姣


【往期精選】

司馬紹轉移目標巧脫身

畢再遇「懸羊擊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粟文化 的精彩文章:

好書文摘|情緒活化劑
漢武帝滅南越國(三)

TAG:一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