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苦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再苦再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作為父母,我們都知道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

但是生活的瑣碎,謀生的無奈等等,

讓我們不得不去選擇,

有可能會犧牲了陪伴孩子的美好時光,

讓陪伴成了最昂貴的奢侈品。

前幾天,一位媽媽說過完節就面臨一個很糾結的選擇。

因為家裡的一些特殊情況,她不得不考慮把1歲多的孩子送回老家,或者放在自己的哥哥家,由媽媽幫忙照看。

我聽了她的講述,覺得沒有到非跟孩子分離不可的境地。只是家裡老人覺得她可以去上班,減輕家裡的經濟壓力。

老人勸說孩子小,給誰帶都一樣。可是她跟丈夫還是不捨得,想把孩子留在身邊。

老人說小夫妻不懂事,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我們這一代父母,很多很多人都有過留守的經歷。

當童年時缺愛的孩子長大後,為人父母,更想著給孩子好的呵護,因為那樣的感受刻骨銘心。

而且身邊還有很多留守的小夥伴,已然在留守中迷失了自己。

我跟她說,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得沒有選擇,請堅持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

可惜的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且不能迴轉,更不能重來。錯過了真的就錯過了。

有很多的人都覺得孩子小的時候是不需要父母的。理由是孩子小,誰帶都一樣。

其實這個理由是最站不住腳的,可是從純餵養的角度來說,卻看上去很有道理。

但是孩子不僅僅需要餵飽就行,他們還有心理需求。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在談及個體發展時提到「在孩子生命的頭幾年裡的情感發展構成了人類個體心理健康地基礎。」

心理發展直接影響孩子人格的形成,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真正成為幸福快樂的人。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他會一直都被自卑包圍著。

在孩子成長的初期,誰能給孩子最好的心理呵護?

當然不是心理學家,因為他們沒有你那麼了解你的孩子。

也不是親戚朋友,他們會愛孩子,但其中還是會隔著一點東西。最能勝任這個工作的就是父母。

過年的時候回老家,看到親戚家多了一個3歲的男孩。

那個孩子一見到我們就趕緊躲起來。

你叫他過來吃東西,他就在那扶著門看著你,怎麼叫都不敢過來。

我拿了一點糖果給他,沒想到他趕緊跑了。親戚說這個是一個表侄女的兒子。

因為孩子的父母在外邊生了第三胎。所以只能把這個孩子寄養在這邊。過年的時候也沒有回來。

吃飯的時候,那個孩子就乖乖地端著碗在旁邊的小桌子上吃,不吵不鬧。

看到其他的孩子玩,就一個人站在邊上看著。飯後,大人們逗小孩,有人就問他3加3等於幾。

他把手指放在身後掰了老半天才怯怯地說等於7,大人哈哈大笑,邊上的孩子說錯了錯了。

「他腦子笨啊!不要逗他。」親戚輕描淡寫地跟客人說。

只見孩子低著頭,臉脹得紅紅的,沒有哭也沒有鬧。這時你會驚奇地發現,小小的他竟然出乎尋常的懂事。

因為親戚家本來就有兩個孩子。

那兩個孩子常常在爺爺懷裡蹦來蹦去,這個「外來」的他只能小心翼翼。

他就這樣被貼著標籤、有著跟自己年齡毫不相符的懂事。在這樣的原生環境中成長,今後心理肯定會出問題。

很多案例指出:很多問題孩子,小時候都常常表現出壓抑性地乖巧。

而到了青春期,他們的問題就報復性的出現,容易發展出反社會人格,叛逆,形成壞的癖好等。

所以,當父母將來有一天捶胸頓足地教訓孩子時,內心最後悔的應該是當年沒有好好養大孩子,想要重來一次就好。

誰都不曾設想自己的親生孩子,如今竟然形同陌路。

我想,對一個孩子最大的傷害,往往是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卻看不見。

而在孩子長大後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卻緊緊跟著,步步相逼。

你也許永遠無法知道,在那麼一些時刻,孩子是那麼渴望你的出現,渴望你的陪伴和擁抱。

他曾非常非常愛你,想跟你說話,想聽你說話。

記得有一次,天空下著小雨。我在兒子幼兒園前廳的一棵樹下躲雨,一邊等著孩子放學,一邊看著小班的孩子們陸續離園。

操場上滿滿的歡聲笑語,孩子們拉著媽媽或者老人的手回家去。有一個小小的身影在側面的那棟教學樓門口一閃一閃。

那是一個大約3歲左右的男孩,背著大大的書本,抬著頭看著大門。他盯著一個又一個進來的人,等著自己媽媽的出現。

可是等了很久,媽媽還是沒來。

看到他泛紅的眼睛,老師蹲下來安慰他說,「也許媽媽堵車了,快來了,快來了!」

孩子就一直在那等著,依靠在門框,吹著冷風,小小的頭一直仰著,眼睛一刻也沒有離開大門的方向。

風聲中還夾著幾聲:媽媽呢!媽媽哪裡去了,媽媽來了嗎?還有老師的安慰聲。

我懂這個孩子小小的期盼,還有心裡對母親的愛。可是媽媽呢?卻並不一定能感受到孩子的這份期盼和愛。

因為很多時候,大人的心已經被繁重的生活裹住了,一層又一層。

最近一期《金星秀》里,金星問朱茵是在什麼樣的家庭長大,朱茵說,家裡是賣餅的,小時候就被放在車裡,推著一起去賣餅。朱茵說起這段經歷時笑容滿面,也許在她看來,童年和媽媽一起去看店鋪,在她記憶里也是一種特殊的幸福。

我去菜場買菜時,總會看到一些年輕的媽媽一邊手腳麻利地賣菜,背上還背著孩子。這些孩子大都很乖,基本不吵不鬧,醒著時就轉著滴溜溜的大眼睛,也不怯生,看到人就笑。有時,我會看到媽媽教孩子數數,認錢幣,帶著孩子看菜場里的菜。偶爾睡著時,孩子也很安靜,靜靜地趴在媽媽的背上。

媽媽的背就是他們溫暖的床,在這樣熱的天,孩子是有點遭罪了,有些老人就搖頭,真是作孽啊,為了賺錢苦了孩子。

每次見到這樣的場景,都會對這樣的媽媽肅然起敬,再苦再累也不放棄陪伴孩子。不要同情心泛濫地說,為什麼不把孩子放在家裡。試想要是家裡有人照顧,誰不願意讓孩子舒舒服有睡個好覺?

睡在副駕駛上的女孩,睡在媽媽背上的孩子,雖然他們缺了一張舒適的床,但是媽媽的懷抱和陪伴就是他們童年最溫暖的記憶。

這些媽媽只不過是選擇了不同的職業而已,但她們從沒有因為自己的職業去放鬆對孩子的愛。這是她們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陪伴,在別人看來是那麼不堪,但對她們已經是所有。他們不過是知道再累再苦也要和孩子一起。

有人說,生活很苦,把孩子放家裡是迫不得已。當然,做父母是一件不輕鬆的活,沒有捷徑可走。

但是千百年來,我們還是有著含辛茹苦撫養孩子的父母,而且親手撫養孩子的快樂和滿足,是任何工作都比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這種愛能溫暖孩子一生。

(來源:整編自 養育男孩、裝睡貓等)

長頸鹿媽媽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長按專治#教育不好熊孩子#綜合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頸鹿媽媽 的精彩文章:

帶孩子太累?都怪戶型沒做對

TAG:長頸鹿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