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驚蟄養生:宜夜卧早行 防「驚蟄病」有四大招

驚蟄養生:宜夜卧早行 防「驚蟄病」有四大招

編者按:今天,我們迎來驚蟄節氣。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我們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飲食篇】

驚蟄養生防病有三湯

▲止咳安神——百合杏仁粥

春季生髮,在辦公室內經常聽到「咳咳」的乾咳聲,晚上往往咳嗽更嚴重,影響休息和睡眠。建議可以喝點百合杏仁粥,百合具有補中益氣、溫肺止咳的功能,杏仁歸肺經、脾經,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乾燥上火——白菊花泡茶

牙齦腫痛、便秘乾燥,不妨喝點花茶。花茶中以菊花為好,而在菊花中以白菊花為佳。在古書中就有記載:「甘菊,取白色者,其體輕,味微苦,性氣和平,至清之品。」泡沖白菊花茶,代替水來喝,可以起到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作用。

▲預防感冒——蔥白蘿蔔飲

驚蟄時期是流行性感冒高發時期,可以熬點蔥白蘿蔔湯喝。將蔥白切成段後和蘿蔔片一起用大火煮開;也可以先將白粥熬好,再加入蔥白燜煮一會。鼻塞、嗓子不舒服時喝一些,有預防感冒的作用。【詳細】

驚蟄應多吃清淡食物

驚蟄節氣是傳染病多發的日子,要預防季節性的傳染病的發生,應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

1、梨

驚蟄時節,應多吃生津潤肺的食物。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在民間還有驚蟄吃梨的說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建議春季吃梨最好還是以冰糖煮制,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於和胃降逆。冰糖蒸梨、川貝蒸梨製作簡單方便,對咳嗽有一定的作用。

2、菠菜

驚蟄節氣後,陽氣生髮容易導致肝火旺盛,中醫有「春宜養肝」之說。有人說,菠菜是最適宜養肝的綠色蔬菜。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入腸、胃經,有補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等功效,對肝氣不舒並發胃病、頭痛目眩和貧血等有較佳的輔助療效。不過,菠菜應先用沸水焯後再烹調。

3、枸杞

杞子性平味甘,功能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精助陽、補虛勞、強筋骨,是滋補性強壯葯,為廣東民間煲湯的常用藥材,如《食療本草》說它「堅筋耐老」, 「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則有保肝護肝、促使肝細胞再生的良效。

4、韭菜

春季適當食用韭菜一方面可以養護人體的陽氣,增強人體抵抗細菌病毒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直接抑制或殺滅致病菌,使人體遠離細菌病毒的危害,春季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韭菜性溫,最宜人體陽氣,而且春季常吃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

5、蜂蜜

古人言:「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傳統醫學認為,春季乾燥,要想滋陰潤肺喝點蜂蜜水乃上選。在所有的天然食品中,大腦神經元所需要的能量在蜂蜜中含量最高。蜂蜜所產生的能量比牛奶高約5 倍,能夠在很短時間內補充給人體能量,消除人體疲勞和飢餓。

6、空心菜

春季是吃空心菜最好的季節。這個時候的空心菜,不但脆嫩多汁、味道鮮美,更是解毒的最好蔬菜。中醫認為,空心菜具有很強的解毒功效。它性涼味甘,具有解暑行水、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潤腸通便等功效,被《南方草本狀》譽為「奇蔬」;適用於痔瘡、便血、折傷、蟲蛇咬傷、淋濁、帶下及飲食中毒等症。【詳細】

驚蟄時節:煎餅、春筍正當季

山東的不少地區,驚蟄這天要在院子里生火用鏊子攤煎餅;煎餅的原料由五穀雜糧研磨而成,屬於粗加工,營養損失少,膳食纖維多,有益健康。吃煎餅,一般用煎餅卷著各種食物吃,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卷著吃。最經典的吃法是煎餅卷大蔥,拿一個煎餅放上大蔥,抹上豆瓣醬或面醬,那叫鮮香可口。喜歡吃素的,可以把各種蔬菜、豆腐卷著吃;想來點葷的,豬頭肉、肉絲、蛋、魚都可以卷;也可以葷素搭配,這樣的吃法很容易就實現了食物多樣的健康飲食原則。

初春的南方,一些蔬菜上市了,如春筍、豌豆尖、菠菜、薺菜等,不僅看上去誘人、而且吃起來味道鮮美。特別是春筍,色白如玉、肉質鮮嫩,被譽為「菜王」。春筍含的水分多、還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春筍的種類多,做法也多,可葷可素,炒、燉、煮、燜、煨等皆成佳肴。可以單獨吃,做成油燜春筍;也可以和肉類一起做,如春筍炒肉、春筍白拌雞;也可以和海鮮搭配在一起,春筍燒鰣魚、春筍燒海參;還可以做成燒麥、面、湯等。【詳細】

【養生篇】

驚蟄養生從日常做起

驚蟄養生要根據自然規律,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情緒、起居、運動、飲食的調養。

1、起居方面。隨著氣溫回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睏乏,這就是俗稱的「春困」。為了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充足的睡眠必不可少。為了一個良好的睡眠,建議睡前泡腳、按摩腳底,這樣可以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睡前還可以稍微活動身體,有利於身體舒展和放鬆。

2、運動方面。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從事文職工作的朋友,在春暖花開之際,應走出辦公室,積极參加各種體育運動,以防未老先衰。對於老年人,由於不適宜作劇烈運動,故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廣播體操、老年保健操、氣功、太極拳等運動。

3、飲食方面。春季氣候乾燥,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我國民間有驚蟄吃梨的習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驚蟄飲食調養應以保陰潛陽、以食養肝為原則。要注意全面營養,宜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少食動物脂肪性食物,按時就餐,消化功能差時採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保證營養的攝入。新鮮熟透的水果,有益於健康。

4、情緒方面。調適情緒,以養肝氣。春天萬物生髮時,人的情志也處於一種開放宣達、生髮疏泄狀態,情緒易變,因而精神性疾患較多。可見春季要重視情志調養,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還要特別注重養肝,避免怒傷肝。《黃帝內經》云:「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這句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闡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它對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數千年來一直有效地指導了中醫學的防治實踐。驚蟄養生還需根據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調養,但是不管你是何種體質,只要堅持有目的的保健養生,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相信都能過得健康長壽。【詳細】

驚蟄過後補「陽氣」

▲春三月,宜夜卧早行

中醫學上,以四季配五臟,春季屬肝臟,中醫很早就提出「春宜養肝」的說法。春季應保持肝臟的生理功能,以適應自然界生機勃發的變化。如果忽視了護肝養肝,易影響健康。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注重養生,提高免疫力。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這概括了驚蟄養生在起居方面的基點要點:早睡早起,睡前用熱水泡腳,並按摩足底湧泉穴,可促進睡眠。晨起可站在陽台或窗前,充分舒展身體,微睜雙眼,凝視屋頂,然後雙眼微閉,將雙手搓熱,捂在雙眼上片刻,反覆21次,可以保養眼睛,防止春天眼睛乾澀。白天多到戶外曬太陽進行日光浴,可以養人體之陽氣。

▲多吃升發陽氣之食物

「驚蟄時節的飲食調養同樣是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池曉玲建議,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但此時正值仲春,肝氣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具體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

中醫所說的體質不同於人們常說的氣質。氣質是人體在後天因素影響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總和,也就是「神」的特徵,而體質是形與神的綜合反映。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即體質可以包括氣質,但氣質不等於體質。【詳細】

【注意事項】

驚蟄需防「驚蟄病」

1、流行性疾病。民諺說的好,「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早春三月,冷暖驟然變化,使人免疫力與防禦功能下降。冬眠後開始滋生繁殖的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機肆虐,從而導致各種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與流行,如流感、麻疹、流腦、結膜炎、腮腺炎等,而老人兒童更是高發人群。

預防措施:可以去醫院或防疫站注射疫苗,如流感疫苗、流腦疫苗等。同時要加強自身抵抗力,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保證充足睡眠,勤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呼吸道疾病。早春氣溫多變,是急性支氣管炎高發季節。寒潮前的溫暖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躍,氣溫驟冷,容易引起全身受涼,呼吸道局部溫度也隨之降低,抵抗力減弱,病毒或細菌極易入侵,原來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細菌也會乘機搗亂,導致支氣管炎複發。此外,之前春節長假娛樂活動多,身體疲憊,抗病能力下降,故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流腦等疾病。

預防措施:要注意氣象台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洗臉的時候使用冷水,可以起到預防支氣管炎的作用。

3、心腦血管疾病。早春時節冷暖變化無常,晝夜溫差大,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春季氣溫不穩定,氣壓變化大,氣候較乾燥,體內的血液粘稠度會增高,血液流動速度減慢,加上血管收縮時間相對延長,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因為血管硬化,難以適應環境溫度變化,容易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的,甚至還會誘發腦溢血、中風、心梗等。

預防措施:患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的病人尤其要注意,做好防病的心理準備,提前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識,如遇氣候突變帶來身體不適時,要靜心養氣,防止舊病複發。家中有此類患者,可提前備好急救用藥,以備不時之需。

4、風濕性疾病。寒潮來襲,濕邪纏綿,稍有不慎,年老體弱者若過早減衣,或早晚寒冷時外出鍛煉,或接觸冷水冷物等,極易感受風寒濕邪,導致原有風濕病複發。有些愛美女性,過早穿上薄衣短裙,膝關節對冷空氣刺激特別敏感,遭受寒冷襲擊後,關節局部易出現麻木、酸痛等症,久之,易發生風濕性關節炎。

預防措施:防止受寒或淋雨,注意對關節處的保暖,晨起時尤其注意保溫;加強體育鍛煉,學會勞逸結合,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詳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黎巴嫩展出5件被追迴文物
台州市市場主體總量首次突破54萬戶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