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怎麼不理我?

你怎麼不理我?

第123篇| 共1928字 | 讀完約需3分鐘

每天回家,我都享受著差別待遇。

對我最好的,是那隻狗。不論早晚,只要聽到我的腳步聲,它就會等在門口。開門的瞬間,它從門縫裡擠進來,咬我的褲子、衣角,高興得又蹦又跳。久久不願意離去。

其次是如意。門鈴響起,多數時候能聽到他歡欣雀躍在通話系統喊:「是爸爸回來啦,是爸爸回來啦!」開了門,會叫著「爸爸!」然後撲進懷裡。如果沒有及時抱她,她會說:「爸爸,你今天還沒有抱過我呢。」可是有時候,我進門半天,她都懶得理我一句,可能在吃飯,可能在看電視,可能在玩。但是,她不需要理由,就是今天不想喊,不讓抱。這完全看心情。

然後是兒子。經常回家,他在埋頭做作業。進屋了,也不搭理我。問一句,答一句。心情好的時候叫聲「爸」。

前天回家。

兒子和姑娘在陽台上玩。

推開門,姑娘就從陽台衝過來,「爸爸回來啦,爸爸回來啦。哥哥,爸爸回來啦!」

抱完姑娘,換好衣服。兒子屁都沒有放一個。

頓時覺得不爽。

「兒子,爸爸回來了怎麼不打聲招呼呢?」

兒子看了我一眼。點點頭。

「妹妹都知道叫爸爸回來了。」

「哦。」兒子從鼻子里發出點聲。

「不會說話呀?」

「爸。」

有時候,要來的東西感覺一點都不好。

問題出在哪裡呢?

兒子已經吭聲了,我也不想折磨他。

但是,想想他一貫的表現,恐怕折磨也沒有用。

還是得找原因。

我們中國父母特別在意教孩子和別人打招呼。但是和父母打招呼以為是個天然就會的事情。

誠然,孩子和父母打招呼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以前,兒子也和妹妹一樣。每次見了我,都熱情的歡呼。出門的時候,會說「我出去啦!」。回來的時候,很大聲地喊,「我回來啦!」但是,後來是怎麼變了的呢?

對照想想,我們對父母打招呼是不是也這樣?

早上起床,急匆匆地上廁所,急匆匆地洗臉,有時不小心撞上了,也不說句話。然後急匆匆地出門。看見了,就當打過招呼了。只有沒看見,才會問一聲:「爸呢?」「媽呢?」

無趣的日常改變了我們。

曾經,兒子每次出門回來都開心地和我們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甚至是迫不急待。

但是上學之後,情況慢慢就變了。

以前我每次回家,都問「兒子,今天過得怎麼樣?開心嗎?」剛開始,兒子會說開心或者不開心。時間久了,回答的只是「差不多」或者「還行」。

就像爸爸媽媽問我:「兒子,工作怎麼樣?」「嗯,還行。就那樣吧。」因為,工作就是工作,更多的情景細節,其次回家已經不想說,或者不能說。畢竟精彩的日子不是天天有。

如果每次回家第一句是「今天的作業做完了嗎?」孩子真的不想和我們說話。

感情的內斂束縛了我們.

說真,咱們中國人真的不善於表達。尤其是親人之間。

春節回家,我已期盼了很久,也準備了很久。

據說,爸爸媽媽也暗自高興了很久。提前很多很多天,就把我愛吃的東西準備了。

可是見到爸爸媽媽的那一記刻,大家都是開心地笑了。

就這樣,咧開嘴笑笑。不知道說啥。

然後各自又忙。

把喜悅和尷尬都掩埋在忙碌之中。

由此,我推斷,每次看到我回家,兒子是開心的。因為我如果回去太晚,他就會念叨「爸爸怎麼還沒回來?」或者我出差,他會很關心「你去哪兒,去幾天?」但是,見面說什麼呢?不知道啊。除了叫聲「爸」,然後無話。

響應不足阻礙了我們。

孩子其實天生就貼近父母的。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慢慢煩了他們。

一個朋友說,自已在家帶孩子。孩子一會兒叫「爸爸,爸爸」,答應了又沒有什麼事。一會兒又叫「爸爸,爸爸」,煩死了。

我開玩笑說,好好珍惜這個時光吧。再等幾年,你想他叫都不叫了。

如果孩子的交流我們沒有響應或者不及時響應,慢慢他們就會用其他方式代替。

就像每天晚上睡覺前,我會說,「夫人晚安」「兒子晚安」「如意晚安」。

可是天意媽媽就不搭理我。如意會響應我。兒子剛開始不響應我,現在每天躺床上就會主動說,「爸爸晚安」。

儀式的缺失疏離我們.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怎麼打招呼。

太子和公主們每天要給父皇請安。在大家庭里,兒輩和孫輩每天早上要去給老太爺和老太婆請安。比如賈寶玉就必須每天干這事。

普通人家則沒有這個規矩。

前段時間看《最好的告別》,我就在想,如果我某天躺在那個小盒子里,我兒子給我的最後一個動作是什麼?最有儀式感,又最習慣?

我用了三天來想這個問題。

天意媽媽選的是吻。每次兒子出門的時候,「來,和媽媽goodbye kiss」。以前兒子很自然。可是等他上學之後,則個動作就有點難了。好幾次,吻完媽媽後小臉就紅了。再後來,就是「mum, I"m too old for a goodbye kiss.」

我們和父母慢慢地不會打招呼的演變,這是其中一個環節。

經過三天的思考,我選了,碰碰額頭。

每次分別是,碰碰額頭。

我和兒子都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

我想,應該有個儀式,應該有個我倆特別的動作,可以付諸實踐一生,形成我們的儀式。

現在,我的新課題是:找個什麼方式來解決我和兒子見面打招呼的問題。然後,找個什麼動作解決我和爸爸媽媽、岳父岳母打招呼的問題。

不然,見面就說,「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謙意坊 的精彩文章:

我的孩子是個「兩面派」
不要讓他成為「假爸爸」

TAG:謙意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