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七雄中,為什麼韓國始終是最弱的?先天出身很重要啊

戰國七雄中,為什麼韓國始終是最弱的?先天出身很重要啊

戰國七雄中,韓國的存在感最低。秦楚燕趙魏齊的國號,都被後世政權一再使用,唯獨「韓」沒有。

假如沒有法家名士韓非子和謀聖張良等傑出人物,韓國的人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究其原因,韓國太弱了。韓國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績是吞併鄭國,更多的時候是跟在列強後面撿漏。

戰國七雄中,為什麼韓國始終是最弱的?先天出身很重要啊

韓非

韓國雖不能與其他六雄爭鋒,卻比中山國、宋國、衛國、周國、魯國等二流諸侯強不少,比上不足而比下有餘。不管戰國七雄如何排序,韓國都是第七名。

韓國如此尷尬的原因並非韓人不努力,實在是歷史沒有給韓國多少出頭的機會。

缺乏強軍傳統的建國之路

先秦時代是個全方位混戰的大亂世,能從春秋存活到戰國的諸侯都不是泛泛之輩。韓國的建國之路充滿了血腥鬥爭,卻偏偏沒有形成強軍傳統。

韓氏先祖被封於韓原。韓原在今天陝西韓城一帶,晉國與秦國多次在此地交戰。公元前645年,秦軍在韓原大破晉師,秦穆公俘虜了晉惠公與晉大夫韓簡。韓氏一族為遠離戰禍而大舉東遷到晉國內地,多次遷都。

戰國七雄中,為什麼韓國始終是最弱的?先天出身很重要啊

韓氏的封地,春秋時期秦晉多次交戰於此

晉國設六卿時,韓氏首領韓厥憑藉戰功躋身其列。韓宣子在位期間積極擴張地盤,先與諸卿瓜分了祁氏、羊舌氏的地盤,又與趙簡子一同侵伐范氏、中行氏的封邑。最終,韓氏和趙氏、魏氏從激烈的鬥爭中脫穎而出,三家分晉,各自建國。

三晉起初的地盤大體相當,但沒過多久,魏國就率先稱霸。魏國衰弱後,趙國又強勢崛起,在戰國後期成為唯一能與強秦爭鋒的關東首強。而韓國從未改變自己的跟班角色。

儘管韓氏做過晉國首席執政大臣中軍將,卻沒有出過名將;而魏國先祖魏舒首創中原步兵戰陣,趙國先祖趙簡子和趙襄子威震北狄。

進入戰國後,兵家亞聖吳起利用魏國的軍事傳統打造出令群雄生畏的魏武卒;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趙軍也成為秦國最忌憚的善戰之師。

戰國七雄中,為什麼韓國始終是最弱的?先天出身很重要啊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大縱橫家蘇秦在遊說時聲稱,韓國的強弩劍戟名揚天下,裝備精良的韓卒能以一當百。可是,韓軍的戰績完全配不上這個客套話式的讚譽,哪怕是申不害變法錘鍊出來的新軍,也被魏將龐涓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只能求救於齊國。

倒數第二弱的燕國還有過大破東胡和差點滅齊的壯舉,韓國的勝績不多,而且幾乎都是靠強國的軍事支持才打贏的,被其他六雄當成弱雞也在情理之中。

比周天子還糟糕的地理區位

如果說缺乏強軍傳統是韓國弱小的內因,那麼地理區位是制約韓國壯大的主要外因。

吞併鄭國後,韓國主要由上黨郡(在黃河以北)、三川郡以及新鄭首都圈三個地區組成。

戰國七雄中,為什麼韓國始終是最弱的?先天出身很重要啊

上黨、三川和新鄭首都圈構成了韓國

在戰國七雄中,韓趙魏都是四面受敵的「四戰之國」,一不留神就會被兩面夾擊。

但是,魏國的河東地區有黃河與大山拱衛,這一半國土易守難攻;而趙國大部分地盤都是分布於深山之間的盆地,邯鄲平原也有黃河與巨鹿澤做屏障。與趙魏相比,韓國是位置最差的「四戰之國」,甚至比周天子所處的環境更惡劣。

以洛陽為核心的成周之地被譽為「天下之中」。周王室強大時,四方諸侯來洛陽進貢很方便;周王室式微後,四方諸侯來洛陽搞事情也很方便,周地簡直就是一群大鯨魚之間的小蝦米。周赧王時,周又分裂成東周國和西周國,更加衰落,飽受諸侯欺凌。

秦軍東征常借道於周,諸侯攻打函谷關也路過此地。兩周力量弱小志氣短,只能低聲下氣討好列強,儘可能說服各國不在周地附近開戰。

戰國七雄中,為什麼韓國始終是最弱的?先天出身很重要啊

春秋時期的車兵

不巧的是,周地(緊挨著韓)之於韓地,正如梵蒂岡之於羅馬。列強東征西討、南進北伐,必然經過韓周之地。也就是說,兩周吃過的苦頭,韓國會翻倍吃一遍。考慮到戰國諸強交戰的頻率,韓國幾乎就沒有喘息的機會。

由於缺乏安定的外部環境,韓國也無法安心搞建設,於是放棄了自強自立,依附大國謀求出路。

短暫的中興:韓襄王時代

前311年,太子倉登上韓國王位,史稱韓襄王。

此前,太子倉因韓國輸掉岸門之戰而入秦為質,他能回國即位則是因為秦國想扶持一個代理人。正當韓襄王想繼續抱秦國大腿時,秦惠文王去世了,新即位的秦武王改變對韓國的拉攏政策,轉為武力征服。

韓襄王四年,秦武王前腳剛跟韓國會盟,後腳就發動了宜陽之戰。按照秦人的標準,宜陽之戰打得很不漂亮,圍攻五個多月才拿下來;但對韓人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慘敗,6萬韓軍陣亡,秦軍擴地至洛陽以西。

而原本說好來救韓的楚軍,竟然趁機與秦國達成協議,奪取了韓國新城並設立邊郡。隨著宜陽和新城兩大城邑的淪陷,韓國失去了三川郡,只剩下原先三分之二的地盤。

戰國七雄中,為什麼韓國始終是最弱的?先天出身很重要啊

秦戰車兵

好在秦武王突然身亡,剛上台的秦昭襄王與韓國講和,給了韓國喘息之機。當秦國復攻韓時,韓襄王很快得到了第二個好運。入秦為質的楚太子在私鬥中殺了一個秦大夫,秦國君臣勃然大怒,捨棄了聯楚攻魏韓的方針,轉而聯合魏韓伐楚。齊國恰好也在策劃合縱攻楚。

韓襄王立即與兩個超級大國結盟,加入了齊韓魏聯軍,聯軍大破楚師,韓國分到大片楚地。秦國攻克新城後,將其歸還給韓國。就這樣,韓國報了楚懷王奪地之仇,基本上彌補了宜陽大敗造成的損失。

戰國七雄中,為什麼韓國始終是最弱的?先天出身很重要啊

秦騎兵

誰知天下形勢突然又變。秦昭襄王在攻楚期間得罪了齊國,孟嘗君怒而號召韓魏合縱攻秦。秦國剛幫韓國奪回楚國搶走的新城,韓國要恩將仇報嗎?

在韓襄王看來,楚國奪新城之仇要報,秦國佔領的河外之地也要拿回來。齊國此時如日中天,連強秦都忌憚三分,諸侯皆背秦朝齊,韓國幹嘛不跟風呢?

齊韓魏聯軍猛攻函谷關整整三年,打得好戰之君秦昭襄王不得不向韓魏割地求和。韓國終於在秦國面前揚眉吐氣了一回,只要再收復宜陽這座大城,就能拿回整個三川郡了。

時過境遷,韓國式狡詐變成了韓國式作死

韓襄王還沒高興多久就去世了,但他的勝利讓朝野以為收復宜陽指日可待。

不料,秦國君臣已經重振旗鼓,吹響了戰略反攻的號角。秦相魏冉分化瓦解諸侯,韓魏孤立無援。三位秦將司馬錯、向壽、白起連番出擊,其中,向壽攻取韓國武始城,白起攻下的恰恰是新城。

韓國和魏國不甘示弱,集結了24萬聯軍駐紮伊闕,準備奪回新城。結果卻被殺神白起以少勝多,打得全軍覆沒。韓國的中興戛然而止。

戰國七雄中,為什麼韓國始終是最弱的?先天出身很重要啊

白起

白起挾戰勝之威,接連吞併韓國更多土地。更糟的是,在秦國的外交阻擊下,韓國求援無門,被動挨打,只好割地求和。韓國好不容易等來了一次五國合縱,卻是蘇秦用來激化齊國與諸侯矛盾的詭計。韓國只得臣服於秦,在諸侯伐齊戰爭中稍微補回一些損失。隨著時間推移,秦國獨霸天下的趨勢越來越明朗,韓國在列強之間反覆周旋的手段失去了施展空間。

白起為了擊敗趙國,先後攻取韓國的汾河河谷、南陽之地,把韓上黨郡與新鄭的聯繫徹底切斷。韓上黨郡突然投降趙國,想讓趙秦爭個兩敗俱傷。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元氣大傷,秦國一統天下已成定局。

戰國七雄中,為什麼韓國始終是最弱的?先天出身很重要啊

長平之戰

到了戰國末期,韓國剩下的地盤連秦國一個郡都不到。韓國君臣絞盡腦汁地拖延秦滅韓的進度,甚至派水利專家鄭國幫秦國修渠。

戰國七雄中,為什麼韓國始終是最弱的?先天出身很重要啊

鄭國渠

秦國因鄭國渠建成而國力大增,作死的韓國在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國滅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