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磅!「抗癌神葯」PD-1即將在中國上市,這10點癌症患者必須要知道!

重磅!「抗癌神葯」PD-1即將在中國上市,這10點癌症患者必須要知道!

相信各位癌友對譽為能「治癒癌症的神葯」--PD-1都已經了如指掌,美國前總統卡特的腦轉移黑色素瘤細胞經PD-1(keytruda)治療消失了,並且自2014年至2017年,PD-1披荊斬棘,一路拿下了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腫瘤等9大癌症的FDA批准,同時也是第一個成功躋身肺癌一線治療的免疫治療藥物。值得普天同慶的是,這個創造了抗腫瘤史上最大奇蹟的藥物,終於有望在中國上市了!!

2月11日,默沙東PD-1單抗Keytruda的上市申請(JXSS1800002)獲得CDE承辦受理。同時Keytruda有了一個響亮的中國名字--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這意味著這款風靡全球的抗癌藥即將登陸國內,造福無數的腫瘤患者!

隨著PD-1令人驚艷的臨床數據及獲批的臨床適應症越來越多,不少患者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如請香港、美國、新加坡遠程會診購葯,那麼患者在使用前,一定要了解關於PD-1的幾大問題,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為各位癌友總結了十大常見問題,僅供參考。

1

已上市的PD-1抑製劑有哪些?

截止目前,已有5種PD-1抑製劑在歐美幾十個國家上市,包括2種PD-1抗體和3種PD-L1抗體。分別是:

Nivolumab(商品名Opdivo,簡稱O葯);

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簡稱K葯);

Atezolizumab(商品名Tecentriq,簡稱T葯);

Avelumab(商品名Bavencio,簡稱B葯);

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簡稱I葯)。

截止目前,已有3種PD-1抑製劑向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交了上市申請,預計會在2018年在大陸地區上市。分別是:Nivolumab(商品名Opdivo,簡稱O葯)、keytruda(簡稱K葯,中文名稱帕博利珠單抗),信達公司生產的PD-1抗體信迪單抗(曾用名:IBI308)。此外,還有恆瑞、君實、百濟等十幾家國產的PD-1抑製劑,正在開展臨床試驗,排隊等著上市。

2

PD-1抑製劑已經批准的適應症有哪些?

此外,PD-1抑製劑在結直腸癌、食管癌、三陰性乳腺癌、鼻咽癌、卵巢癌、宮頸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膠質瘤、神經內分泌腫瘤、惡性間皮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其他多種實體瘤中,顯示出了初步的、鼓舞人心的療效。

3

PD-1抑製劑療效究竟如何?

在絕大多數、未經挑選的實體瘤中,單獨使用PD-1抑製劑的有效率,其實並不高:10%-30%左右。唯一的例外,是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有效率突破60%以上。

PD-1抑製劑有效率偏低,為何學術界和癌友圈還如此瘋狂和痴迷呢?主要的原因是:PD-1抑製劑療效的持久性。由於免疫系統具有記憶功能,因此一旦PD-1抑製劑起效,其中部分病友實現臨床治癒,也就是說五年、十年不複發、不進展、長期生存。尤其是較早的惡性黑色瘤、腎癌以及非小細胞肺癌中,都已經觀察到了類似的現象:PD-1抑製劑的出現,將晚期惡性黑色素瘤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生存率提高了數倍: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從15%左右,提高到了35%上下;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從5%左右,提高到了15%上下!

4

如何有效預測PD-1抑製劑的療效?

PD-1抑製劑在未經選擇的實體瘤患者中,有效率只有10%-30%;究竟哪些患者能夠最終獲益,醫學人員仍在不斷研究,目前主要的評價指標有以下四個供臨床醫生參考:

(1) PD-L1表達

PD-1與PD-L1如同一對「情侶」,其中PD-1位於免疫細胞的表面,而PD-L1則位於腫瘤細胞的表面。這對「情侶」一旦結合,負責殺傷腫瘤細胞的免疫細胞就會把腫瘤細胞當作「朋友」,從而不再對其進行攻擊。

研究發現,當腫瘤細胞表面有PD-L1的表達,那麼使用PD-1抑製劑或者PD-L1抑製劑抑制腫瘤的概率就會增加,所以,腫瘤組織中PD-L1的表達情況,就成為預測PD-1/PD-L1抑製劑有效率的一個指標。在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實驗中,人們發現,如果腫瘤組織中PD-L1的表達率超過50%,PD-1抑製劑可以作為首選治療方法治療腫瘤,而如果PD-L1的表達率>1%,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可以使一線化療失敗的肺癌患者獲益。

微衛星不穩定性是我們身體中基因的一種病態情況,與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

研究表明,如果腫瘤組織中微衛星處於高度不穩定的狀態,即MSI-H,使用PD-1抑製劑的有效率高於微衛星不穩定性低的狀態(MSI-L)和微衛星穩定的狀態(MSS)。所以,MSI-H就成為了預測PD-1抑製劑的一個重要的生物標誌物。

(3) 腫瘤基因突變負荷(TMB)檢測

腫瘤突變負荷高,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概率就大。在CheckMate-032臨床研究中,按照TMB高低劃分成TMB高、TMB中、TMB低三類病人,在接受聯合治療的人群中,三組的有效率分別為62%、20%、23%;而三組的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22.0個月、3.6個月、3.4個月——22.0個月與3.4個月,相差6倍!所以,TMB也是預測PD-1抑製劑的一個重要的生物標誌物指標。

(4)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檢測

通過免疫組化染色(CD3、CD4、CD8等),可以看出腫瘤組織中是否有較多的淋巴細胞浸潤。浸潤的淋巴細胞越多,PD-1抑製劑的有效率越高。

5

PD-1抑製劑有哪些常見的副作用,如何處理?

常見的流感樣癥狀:對症處理即可,比如退燒、止痛、多休息等。

皮疹:可以用一點尿素軟膏、氫化可的鬆軟膏。

甲狀腺問題:可以請內分泌科醫生會診。甲亢可以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甲減可以補充優甲樂。

免疫性炎症,如肺炎、肝炎、腸炎等:需要酌情加上口服或靜脈的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潑尼松、甲強龍等,對於病情較重的,還需要加上環磷醯胺、霉紛酸脂等免疫抑製劑。

發生細胞因子風暴的患者:需要及時使用IL-6抗體,托珠單抗。

6

PD-1抑製劑即將在國內上市,價格如何?

據統計,從2014年7月到現在,PD-1抑製劑藥物已經在包括日本、美國、歐美、澳大利亞和中國香港在內的全球60多個地區上市,全球無數的瘤患者已經受益於這種抗癌新葯。預計,國內最快將在2018年中下旬上市。而費用無疑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以一個50kg、標準體重的病友為例,K葯的用量是100mg,3周一次,每月的花費大約在3-4萬元;O葯的用藥是150mg,2周一次,每月的花費大約在4-6萬左右。

國產信達製藥提交的第一款國產PD-1抑製劑,價格或許每年10萬元。加上百時美以及這次默沙東的PD-1抑製劑,2018年可能會有三款PD-1抑製劑在國內上市,價格將大幅度下降。希望造福更多的腫瘤患者。在國內上市後,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將為大家第一時間報道。

7

癌症患者如何獲得PD-1?

因此,目前獲得PD-1抑製劑,最佳的方式是參加免費的臨床試驗。

Pembrolizumab在國內登記開展的臨床試驗:

更多的臨床試驗可登錄全球腫瘤醫生網查看。

其次,就是通過跨境醫療,前往香港、澳門、日本、韓國、歐美等地購買PD-1抑製劑,目前國內部分醫院的部分醫生,可以給患者注射PD-1抑製劑,並協助處理相關的副作用。詳情可諮詢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

8

如果PD-1抑製劑起效,到底應該用多久?

目前國內外,標準的方案是:手術或同步放化療後,鞏固性、輔助性使用的病友,PD-1抑製劑建議用滿1年;而晚期的、全身轉移的病友,建議用滿2年。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使用PD-1抑製劑滿6個月,且腫瘤縮小達到完全緩解、部分緩解(腫瘤縮小超過30%以上)的病友,可以再鞏固2-3次後,酌情停葯或調整劑量和間隔。

9

PD-1耐葯後,癌症患者應該怎麼辦?

PD-1抑製劑有效的病人,一般療效持久;但是,目前已經觀察到30%左右的患者,出現了疾病的耐葯。克服耐葯的關鍵,主要是兩點:

首選,如果可能,可以通過對新增的或者不斷增大的耐葯部位,進行穿刺活檢和深入的免疫分析,找到耐葯的原因,根據原因治療。比如,有的病人是由於TIM-3、LAG-3或IDO代償性高表達;那麼選擇,PD-1抑製劑聯合TIM-3抑製劑、LAG-3抗體、IDO抑製劑,就是最好的治療方案。

其次,對於不能明確耐葯原因的病友,可以結合具體病情,選擇最佳的聯合搭檔,逆轉耐葯,延長生存期;或者,更換為放化療、介入、射頻、粒子植入等傳統治療。

10

使用PD-1抑製劑,有哪些注意事項?

首先,如下病人不適合、不建議嘗試PD-1抑製劑:病情進入終末期、卧床不起的病人;有急性細菌感染,尚未控制的病人;做過肝移植、腎移植的病人;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白塞病、乾燥綜合征、血管炎等自身免疫病,尚未控制的病人;攜帶MDM2擴增、EGFR突變、JAK突變等病人等(有些患者可以首選靶向治療)。

其次,使用PD-1抑製劑前,一般建議完善如下檢查,基本正常,然後再使用:血常規、肝腎功、電解質、凝血、甲狀腺功能,心電圖、腹部B超、胸部X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PD-1抑製劑這類免疫治療,應該在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好,腫瘤負荷比較小的時候,儘早用。

祝各位癌友都能找到最佳治療方案,早日康復!

聲明:

本公眾號內容僅作交流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僅依照本文而做出的行為造成的一切後果,由行為人自行承擔責任。專業醫學問題請諮詢專業人士或專業醫療機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癌症越來越偏愛現代人,其實大多為日常食物導致 看看你中著沒?
科學地認識癌症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