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朝奇怪的一次科舉,創造了零錄取率,唐玄宗卻很開心,可憐杜甫無辜趟槍

唐朝奇怪的一次科舉,創造了零錄取率,唐玄宗卻很開心,可憐杜甫無辜趟槍

漢朝時選官的標準是舉孝廉,誰越孝順誰就有可能當官,於是民間就比拼孝道,父母死了,按儒家做法要守孝三年,厚葬父母,為了被舉薦,有的人開始守孝五年、十年,然後把所有貴重的物品都陪葬都墓里,據不完全統計,大概國家一年的財富有三分之一要埋到土裡,這倒便宜了後來的盜墓者,他們最喜歡盜漢墓,這種偽孝道不僅不利於國家生產力,還引發比拼之風,曹操上台後,為了發展壯大於是推出了唯才是舉的原則,凡是有才能的,不管其品德是否好只要有才能就行,一時間一些品行不正但有才能的人紛紛得到重用。

曹丕上位後,採納了陳群的建議。創立九品中正制,以此選拔官吏,鞏固擴大政權基礎。方法是人的譜牒家世、德性、才能評定人才優劣,定為九品,據以作任官的標準。九品中政治初行時,還能秉持曹操用人「唯才是舉」的原則,不分門第高卑。但魏晉時代士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以至於到後期門第出身的人才能參加評選,朝廷的人事基本就被門閥士族所壟斷了,而東吳之所以能夠與曹魏長期抗衡,也是獲得江東地區的世族的支持有關。相反蜀漢政權由於長期得不到巴蜀地區士族的支持,後期出現人才匱乏,成為三國中最早滅亡的國家。

到了兩晉時期,士族階層對朝廷的管控力越來越大。大到連皇帝都不當回事,八王之亂後西晉分裂,司馬睿在南京建立東晉 。而幫助他在南京稱帝的就是王導,琅琊王氏的掌門人。司馬睿到了南京之後,一個多月都沒人搭理他,後來是王導說,讓司馬睿上街遛彎,王導、王敦兩人在後面做隨從。那些士族見王導這麼牛逼的人都跟人家混,自己也得趕緊站位。說白了看王導哥兩的面子那些士族才願意聽司馬睿這個皇帝的。

隋文帝之所以能統一隋朝也是受到關中士族集團的支持,當上皇帝後他想這幫人一定要打壓下去,因為這幫人幫誰,誰就得勢,於是他想了個辦法,要不通過考試吧!這樣既能瓦解士族對政治的壟斷,也能讓貧苦子弟出人頭地,於是科舉考試就這樣誕生了。科舉制度到唐玄宗時已經逐步完善成熟。

天寶六年,進入天寶年間的唐玄宗開始變得昏庸起來。這一年,舉行科舉考試,赴考的人,熙熙攘攘,不計其數。而最後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一個都沒考上。錄取率為零。當時的主考官是宰相李林甫,作為當時玄宗身旁最大的奸臣,他妒賢嫉能。在他看來,如今自己權傾朝野,滿朝文武都在控制下,日子過得很舒服。可若是進了新人,誰能保證不會有一些骨頭硬一點的愣頭青,一門心思為民請命,把他這個大奸臣揭發出來?

對於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文人來說,這種事並非不可能發生。再昏暗的年代,也總有那麼一些人,不顧自己安危,一心報國。李林甫之流,最怕的也是這種人。所以,一來擔心自己地位受威脅,二來擔心外人接觸唐玄宗,會生出變故,所以李林甫乾脆就來個釜底抽薪,一個都不要,把危機扼殺在搖籃中。對於位高權重的李林甫來說,一個都不錄取,不是啥難事兒。問題在於,怎麼向皇上解釋?李林甫經過一番考慮,向唐玄宗表示祝賀,說芸芸考生中,一個都沒考上,這其實是好事!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不正說明,人才都已經被朝廷搜羅殆盡,一個都沒遺漏,才導致民間赴考的人都沒考上嗎?

唐玄宗聽著,也樂了。天下昇平,英雄盡為己用,還有什麼比這更高枕無憂?而在這場考試中,有一個名垂青史的才子,卻不幸中槍了,他就是杜甫。本來赴京趕考的他,信心滿滿,哪料到參加的,竟是一場早就預定零錄取的考試!不管他多有才華,這場一開始就註定是悲劇的考試,也不是他個人之力能扭轉的。最可悲的,不是零這個數據。而是當這個數據出爐後,身為一把手的唐玄宗,竟然沒意識到身處危急中,以至於危機惡化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銅文社 的精彩文章:

雷峰塔之謎:專家打開地宮後,裡面有幾十條僵卧的長蛇,還有驚人的寶物
有一個縣,清朝建國一百多年後依然獨立,乾隆花了億兩白銀九成兵力,用二十九年才拿下

TAG:青銅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