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陀六年苦行經歷了什麼?為何最後放棄呢?

佛陀六年苦行經歷了什麼?為何最後放棄呢?

佛陀一生三災九難,其中一難便是六年苦行。六年苦行中,佛陀遭遇了哪些苦難?放棄苦行後,他隨即證悟成佛。那麼,這六年中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根據《方廣大莊嚴經·苦行品》記載:佛陀出家後,為了找尋人生的終極解脫之道,他四處求學訪道,向許多著名的外道仙人學習。其中有著名的阿羅邏仙人與優陀羅摩羅子,很快學有所成,同時佛陀也深深體會到這些仙人的修行法門能解除一些痛苦,但無法消滅人間一切痛苦。

此時的佛陀已無師可學,無法可循。無奈下他選擇了婆羅門及當時所有修行者的超脫方式——苦行,遁入山林。地點在尼連禪河附近的伽倻山中。那個地方歷來是許多沙門僧侶的修行地。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雖然佛陀所處的年代出家人不多,而且他們靠乞食為生,不能離開城鎮村落太遠,正常情況是無法形成沙門聚集的苦行林的。但當時的婆羅門僧侶階層明確將人的一生劃定為四個時期:1、「梵志期」(讀書求學);2、「在家期」(結婚生子);3、「住林期」(苦行證道);4、「出家期」(托缽傳道)。

苦行對當時的人而言,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階段。加上伽倻山苦行林緊鄰摩揭陀國的王舍大城,其國王又十分推崇苦行文化,這就為出家沙門及婆羅門僧侶提供了一個得天獨厚的修行環境。

回到主題,佛陀在苦行林里到底經歷過什麼呢?

根據佛經記載:苦行其實就是自虐,希望通過虐待肉體,獲得精神的解脫。僅就飲食而言,有的人托缽乞食,有的人用手捧乞食,有的人乾脆坐等他人來布施,有的人靠吃樹皮草根野果維持基本需求。有的人一天吃一頓之後兩天一頓甚至半月一頓一月吃一頓,有的人一天吃一小撮,有的人日食一麻一麥一米,甚至有的人乾脆只喝水,最後許多人在修行中被活活餓死仍無法得到解脫。

這些修行者除了吃上坑苦自己,穿著也十分簡陋:有的人以鳥毛遮體,有的人穿樹皮,有的人乾脆不穿,不論男女老幼,以天為衣,稱之裸形外道。這些人還不洗澡,甚至故意往自己身上塗抹糞土或不潔之物。這些人平日的修行,有的人翹一條腿一天到晚觀日月星辰,有的人故意睡在荊棘叢或礫石碎瓦上體會生命奧義,有的人整日學法念咒、祭神拜鬼……五花八門,對自己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佛陀只在飲食方面遵照外道的習俗,具體修行的是「身口意業靜然不動」,不論颳風下雨,端坐在樹下巋然不動,甚至想修行到不需要呼吸,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常寂,心如虛空。如此六年,最終證得阿娑婆那四禪定,獲得聲聞乘中的阿含那果。

可惜畢竟物質決定意識,六年的苦行生涯,佛陀身體已然羸弱不堪。肋骨盡現,脊骨連露,眼目深陷,頭頂削枯,誇張到用手摸腹部都能感受背脊骨。不僅有失,更重要的是未獲得精神上的成就時,肉體就快被自己消滅了。

不是佛堅持不下去,而是再堅持下去世間將不再有佛。苦行並不能滅苦,這不是佛為世人尋求的解脫之道,他反覆思考,最終放棄了這六年的堅持。

之後他起身在山腳下的尼連禪河洗了個澡,因徹底虛脫暈倒在河邊。一個牧羊女捧著一碗乳糜,也就是奶粥給他吃。吃下了奶粥就意味著徹底拋棄了苦行,苦行林同修將對他嗤之以鼻,他將成為這個陣營的逃兵,再也回不到苦行林中。

最終,佛陀選擇吃下了乳糜,他突然身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感,身體充滿了力量。之後,他選了個僻靜的地方,在一棵畢缽羅樹下(證道後改稱菩提樹)沉思、反省他六年的苦行,最終悟道成佛。

歡迎關注賬號,了解更多佛經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史曰 的精彩文章:

與佛平等,為何佛排斥女人,轉輪聖王卻重視女寶?

TAG:趣史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