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陶瓷鑒定實用操作十二講之二 現場鑒定五項程序

陶瓷鑒定實用操作十二講之二 現場鑒定五項程序

前面說過,目前陶瓷鑒定的參考書有很多種,各種書出版的次序不同,各書上的鑒定經驗點點滴滴,很難用邏輯關係把它們串起來使用。更多的是鑒定手法的單一,很多書都是介紹一種方法。因而,很多人在家裡看書時,什麼全都明白,出去後一到現場,腦袋裡一片空白,不知從一件物品的什麼地方開始進行觀察,結果總是陷入被別人牽著走的境地,自己完全不能獨立思索。

鑒定程序,就是要保證你不受干擾的、冷靜獨立進行思索。也就是順著自己的鑒定程序,不受干擾地、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這樣結果就會大不一樣,你會把所有的知識全部用上,然後帶著有把握的思維,去得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結論。

根據本人的經驗,進行現場鑒定的基本程序是:

遠觀劃限——上手鑒別——設問解惑——推理分析——定價購買

一、遠觀劃限

凡是剛加入收藏行列的新手,一開始到市場上淘金時,要麼被琳琅滿目的東西看花了眼而不敢下手,要麼一上去抓起一件東西,就用放大鏡翻來覆去的看。一般在這個時候,買主就會來誘導你,主動介紹他的東西,並不斷用堅定的結論來影響你的思辨。如果你一有不同意見,對方立刻與你爭論,結果影響了你的正常思維,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所以第一個程序就是遠觀。遠觀就是在每一個攤位跟前,站定後,對所有的物品一一觀察,不漏一個。當對某一件東西感興趣時,就在表面上的漫不經心的表情中冷靜地觀察,這種觀察也是有程序的。

首先是上限劃定。上限劃定是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陶瓷發展史的各個重要歷史時期,各種品種的幾個重要發展環節,把這件東西的年代上限划出來。這種方法不需上手,只用表面觀察就能得出。

彩陶一般是在商早期以前

白陶黑陶一般從商到西周

硬紋硬陶一般在西周

彩繪釉一般在戰國和秦漢

釉陶一般在兩漢

青瓷瓷器則從三國魏晉開始大量生產。例如一般繭形壺是秦代流行的器形,漢代有少量出土,於是得出結論:「繭形壺一般是漢以前,秦代最流行,上限是戰國晚期」。

再如,五彩瓷器,一般五彩瓷器是以明宣德為上限,到康熙後雍正時期被粉彩取代為下限。乾隆後到民國有少量後仿。

五彩棒槌瓶是清康熙或者新仿。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初級的劃限不要拘泥於特別情況,如五彩棒槌瓶在清中後期也有仿品,但在初級劃限時要忽略不計,待後面上手後再作考慮。

因而,這種上限下限的觀察推理,必須熟記陶瓷各個歷史發展時期的關鍵特徵,因為你是在遠觀,所以應該可以很冷靜的回憶出來。

原始瓷器:三國二晉南北朝

南方青瓷、北方白瓷: 隋唐時期

青瓷點彩 :南朝歐窯越窯青瓷

彩裝飾 :唐―五代長沙窯

青花瓷: 元代之後

五彩瓷: 明宣德之後

粉彩: 清雍正朝之後

淺降彩: 光緒之後

新粉彩: 民國之後

瓷胎配方

陶胎: 漢以前

炻石胎: 南北朝之前

一元配方: 宋之前

二元配方: 元之後

上釉工藝

一般半釉在唐以前

一般滿釉在宋之後

記住這些關鍵點,是進一步觀察的前提。在上面的初步劃定後,接下來就是劃定器物的環境身份。一件東西,在所經歷的時間過程中,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器物的外表特徵和內質都會相應形成其時代特點,也就是環境身份。

一般來說,元代之前的一般都是出土器、出水器,因而多數帶有出土、出水的特徵。因而在一般劃定中,宋代以前的通常都叫老窯器,要按其出土的環境身份,來進行下一步的上手鑒定,定出窯口和大致年代,如南宋、北宋、五代,什麼窯口。而元代往後,多以二元配方,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景德鎮瓷器為大家。明清的器物,很多都是傳世的,當然也有部分出土的,要劃分到某一位皇帝。如明末瓷,要劃定到成化或萬曆或是明早期、中期、晚期。上述兩種環境身份,都要進行界定。比如一個五彩棒槌瓶,首先要知道五彩是明宣德之後,清康熙之前,棒槌瓶是康熙年間流行,而康熙瓷器一般是傳世的。上手之後,就要按康熙特徵、傳世特徵去鑒定是否新仿。

二、上手鑒別

通過前面的上限、下限、環境身份分析,對器物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後,第二步就是上手鑒別。

上手鑒定的關鍵點,是用批判的眼光去分析,這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可硬湊與書上相似的特徵,去找相似點。而要去「找茬」,去發現這件東西、這個時代、這個環境身份下不應有的特徵。嚴格來講,現在的仿品大都仿得極佳,一個特徵不對,就要「槍斃」。

上手後,就要按照下面介紹的鑒定手法,按程序依次推進,然後往複循環,以固定值得懷疑的部分,最後進行推理分析。

其一,是聽一聽:陶瓷品種不同,品質就不同,聲音就不同;器物不同, 程度不同,聲音就不同。用手指彈,用放大鏡輕敲,用硬幣刮,根據聲音判斷新、老,或有沒有衝口和修補。這個過程要顯得漫不經心。

其二,是掂一掂:不同時代的同一品種,重量是有所區別的。經過了聽的過程,如果聲音對頭,就可以上手掂一掂。掂一掂就是重量測定,重量也是鑒定的重要部分。

其三,是摸一摸:新舊陶瓷器,出土和傳世瓷器在器的表面上是有區別的。老窯器出土糙手,傳世瓷器就潤滑。而新仿的老窯器要做舊,表面光滑不糙手,新的傳世器、彩色器因彩色新上反而糙手等,這個後面還要細說。另外就是摸工藝特徵,各時期的工藝特徵有的是可以摸出來的。

其四,是看一看: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是用肉眼看,肉眼看首先是從整體上看器形,器形是否合乎應該的器形,看附件是否合理。然後看紋飾特徵,這是最重要的,通過紋飾可以基本上把朝代定下來。如果這是老東西,紋飾應該可以反映準確朝代。第二步就是用放大鏡看,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那些上手就用放大鏡的人,前面已經忽略了好多關鍵環節。但是不用放大鏡那是萬萬不可的。不用放大鏡,就等於把主要環節拋棄了。放大鏡主要是看出土痕迹、土銹、水鹼,看使用磨擦痕迹,看釉面、看氣泡,胎土特徵和彩色材料,看青花深沉還是飄浮,還要看酸鹼腐蝕做舊和打磨做舊痕迹,這些都是用放大鏡看的關鍵,也是確定新與老的關鍵環節,在後面的章節中,還要請大家細細地品味過程。

其五,是聞一聞:用放大鏡近距離的看過以後,順便就是聞一聞,聞出土腥氣。出土的陶瓷器因為吸水率的特點,一般都有很強的沖鼻的土腥氣。如果是陶器還可能澆水上去聞,聞使用裝過物品的味、裝油、裝糧食味,聞做舊時使用的酸鹼味和臘油打磨味。

其六,是照一照。現代的放大鏡有的帶有電筒光,沒有也可以藉助自然光,照胎質是否透明,鑒定時代和窯口,照胎質的顏色,用以鑒定時代等。這也是上手後的最後一步。

到了這一步,上手後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上述程序的完成必須是熟練的在新老和朝代窯口的推理中交叉進行。例如以上面說過的秦漢繭形壺為例:

彩繪繭形壺-秦漢-出土

聽聲音――新老

掂重量――新老

摸一摸――新老

看一看――斷代,色彩斷新老,器形和紋飾斷秦或漢

聞一聞――新老

照一照――新老

從上面可以看出實際上手過程中,除了看一看中的一些方面是斷代的為主外,其它手段都是用來推定新老的問題。當然,也不是全部過程。如果忽視其它鑒定手段,上當受騙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三 、問話釋惑

經過上手之後,這些物品基本觀點已經形成,但是總可能有幾個問題吃不準,還想進一步判斷。這個時候就可以用一種很隨意的態度開始問話,來進一步判斷自己的鑒定結果。但是一定要注意問話過程中,對方一般多少會說一些假話,或者叫「編故事」,由於自己通過前一段上手的過程已有一些判斷,對方如果亂編故事,就有可能暴露出更多的問題,如果說實話,就可以根據對方提供的信息佐證自己的看法。

1、問對方的地域環境。在古玩市場上,一般都是有幫的,如北京古玩城有天津、山西幫等,武漢市場上有大冶幫、陽新幫、河南幫以及湖北各地帶來的人,一般這些地方多出現那些類似的東西,都大概有些相對穩定。比如在鄂東,多明清長沙窯,鄂西北多出北方窯,而長江邊上的荊州丹陽古城多四川邛窯。因而通過對方的地域環境,就可以知道這件東西是否孤立出現。

2、問對方出土情況。在土裡埋的東西地域環境不一樣,出土的特徵不一樣,有黃泥、黑土咸泥,水中沙埋,井水、海水裡等。因而器物表面都有特徵,而問對方這件東西從什麼地方出來時,有的會說不知道,有的會說一些信息,這些信息與自己的判斷就會產生一些反映,從而側面印證一些問題。如果是一件新仿的東西,對方說是從沙中出來,就一定會露餡,因為沙中出來的一般釉面非常的完整,只是表面光澤整體均勻的失去,因為沙在水中輕輕的蠕動,才會產生無痕迹的磨損失亮。

3、問同坑出土器物。在一個攤子上,一起出土的器物都放在一起,根據器物的組合,就會說明問題。一般古代陪葬都有一定的葬式,各個朝代,陪葬器的組合也是一定規律的。如漢代陶器陪葬為鼎、豆、壺、俑為庖廚或樂舞雜耍,很少有武士。而到魏晉南北朝,多有四系罐、盤、壺、雞頭壺、 壺、灶、俑中有武士,還有牛車。如果對方的一組器中出現鎮墓獸就有問題了。因為到隋代開始到唐出現了鎮墓獸,各種唐三彩俑,以及十二生肖人形俑,而到了宋代,就是成對的穀倉、魂瓶和各種碗。一定要經常看《文物》雜誌,熟悉出土的組合,就能夠從對方同組物品中分析出有沒有問題。本人曾經歷過一段故事:公安檢查出一批陶器,經轉文物部門鑒定,其中一級文物四件,二三級文物十幾件,公安檢查站到持有者的家鄉河南某縣去追查,果然一村人都在做這種陶器,因而這是個笑話。

4、對傳世家世的問詢。每當商家有稍好一點的東西時,一般對方總是說在鄉里那個家中收到的,他的家世會怎樣等等。所以在對東西有疑問時,可以問對方出身什麼家世,家中還有什麼,攤子上的還有什麼東西也是這一家的,如果其中有假,幾個問話回合下來,就會露餡。一般來說,除了日用的或套餐具有多個外,陳設器中,瓶、燭台是成對外,缸、筆筒等多是單個,所以要根據組合,有針對性地問話,就知道還有什麼什麼就會知道真假。同類東西出現兩個以上都要打問號,除非是應該成對的。

5、價格的試探性詢問,在價值上的詢問也是對東西新老判斷的一個方面和一個方法。如果這是一些比較常見的東西,那麼價格一般都比較透明。有的一問價,開出的價是行市價,你可以攔腰砍「一刀」(半價),對方很爽的要答應,這就是有問題,那麼趕快問另外一件東西,再用極底的價去砍價,聲東擊西,把對方鬧糊塗,然後撤出。我們現在是個做假時代,一般除了極少見的東西有可能撿漏以外,所有的東西都是有一定的行市的,不會有很爽的降價人,因為大幅降價連他收購的價都收不回,所以這種僥倖千萬不能有。不要以為別人不認識,你想撿一個便宜。如果那樣,你撿的一定是個「地雷」。

四 、綜合分析

綜合分析也就是在前面所有的工作做完後,現場要有一個結論。這個結論的產生,是能夠把對於每個片斷的分析匯總起來,綜合分析的結果。這種分析首先是新老結論,其次才是年代、窯口結論,再次才是價格結論。按照前面方框圖的顯示,在多種鑒定手段的過程結束後,可能會有幾個方面產生拿不定主意的感覺,有時幾個疑慮會使你產生一片模糊的感覺。這個時候,一般要冷靜下來,認真回顧一下書中的一些關鍵要點,特別是幾個關鍵的問題。如出土痕迹、磨擦痕迹、聲音、工藝、彩色、釉面、色彩。要有準確判斷,有些特徵是判明新老特徵,有些是斷代特徵,比如氣泡,新老的密集程度都差不多,這是作為斷代的特徵,而不是新老的特徵。所以,有些器物,一個特徵不對,就馬上拋棄。如老窯器,聲音不對,手頭不對,就可以馬上槍斃。出土痕迹不對也可以馬上槍斃,而明清瓷器,磨擦痕迹不對,就槍斃,手頭不對就要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運用邏輯推理的方式,逐漸把注意力聚集在最關鍵的問題上,然後,再組合問話把握價格談判。

五 、定價購買

當你把鑒定的結果確定下來,並且有意收藏時,你就可以出手了。傳統的做法是:

1、不買時一般要說這件東西好,而要買的人總是挑毛病。

2、購物時首先要心情平靜,不要衝動,不要被別人的激將法激怒。要心平氣和,漫不經心的問價。

3、如果這個價錢超過了你心裡的價位太多,比如十倍,就不要還價了,以免吵架,不如轉一轉再說。如果三倍的價格就可以開始談價了,因為這個差別是可以談的。當然也有些地方的人不還價,或是還價幅度很小。如北方一些地方的人價格咬得很死。

4、聲東擊西,有時候一堆同類的東西,如一個墓里出來的陶器,有好有壞,如果你單要其中的一件,這時別人要價就很高,不容易談好。這個時候就可以聲東擊西,每件都問到,然後一會要把這幾件合起來買,一會要把另兩件合起來買,最終讓對方不知道你最終的目的。這樣可能對方會放棄對某件東西的高價位。

5、長期往來,適當讓價。目前價格一般都比較成熟,價格浮動不大。最好還是以誠信來取得雙方的信任,從而達到長期往來。

這一講最後要說的是,我這本書教的是陶瓷鑒定的一種基本操作技術,是陶瓷鑒定的入門,主要是在講方法。因而,在所述的方法上,各位要根據本地的地域特點,根據自己的收藏門類,去對各種手段的操作練習進行熟練,本人介紹的是只是主要手法和特點。前面說過,中國太大了,各地窯場各種窯口,任何一個專家都不可能全部吃透,因而,所有書中介紹的結論性東西都不是絕對的,凡是手工操作的東西,就不會有一模一樣的特徵,一個窯出來的東西火候不一樣就會出現差異,一個師傅做的、畫的、燒的東西,前面和後面就不一樣,心情好壞也不一樣。只有掌握了多種方法,才能用綜合的手段,全面地觀察鑒定。同一時代的東西,主要的多項特徵能同時把握,就不怕同一時候、同一窯口、同一品種出現偶然的個性問題了。所以大家平時要針對標本,不斷練習,到時候才能找到感覺。

言歸正傳,下一講開始介紹鑒定方法。

本人轉載自夏志鋼(武漢壺語堂博物館館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龍陶瓷 的精彩文章:

青花有技,名為分水
舊陶瓷,新文化,景德鎮文藝街區陶溪川

TAG:唐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