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渭南11市區縣,字之祖、史之聖、詩之源

渭南11市區縣,字之祖、史之聖、詩之源

渭南:渭城之名,始於前秦苻堅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縣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時仍沿用此名。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詩中,即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渭河在咸陽穿城而過,不但留下了「渭城」之名。而且還留下了古渡美景。當年作渭河之濱,有高樓叫清渭樓,唐人許渾登此樓,感慨大自然的美麗及人生的跌宕,他寫道:「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清代河東鹽運使朱集義亦寫 詩讚道:「長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蘆花載滿舟。江上丈人何處去,煙波依舊漢時秋。」

臨渭區:因臨近渭水而得名。

華縣:西周時,為鄭桓公封地,築有鄭邑。秦設鄭縣,城南有小華山,城東有華山。北魏設華山郡,唐至清代沿用華州。1913年,設立華縣。

潼關縣:潼關古為姚林塞,東漢未年設關,因山上流下來的潼洛河經過關城旁,所以稱潼關。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設立潼關衛,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設立潼關縣。乾隆十二年(公元1748年),設潼關衛。1913年,改為潼關縣。

大荔縣:西周大荔戎部落居地,秦朝置臨晉縣,西晉武帝改名大荔縣,以後歷代在此地建武鄉縣、馮翊縣、固州、朝邑等。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恢復大荔縣。

合陽縣:原名郃陽縣,戰國時魏文侯築合陽城,秦朝設合陽縣,漢朝因縣在郃水邊改郃陽縣。郃字生辟,1964年,改為合陽縣。

澄城縣:春秋時期,晉國設置徵邑,西漢設徵縣,徵、澄二字音近,後來訛徵為澄,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設為澄城縣。

蒲城縣:秦朝為重泉縣,後魏改為南白水縣。北魏太和23年(公元504年),改名蒲城縣。因縣境內有蒲池而得名。

白水縣: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1年),設立白水縣,因白水河而得名沿用至今。

富平縣:秦代為頻陽縣,漢初在寧夏吳忠附近設富平縣。三國時期,魏國遷富平縣於甘肅慶陽縣,西晉又遷到頻陽縣。取「地平天成,豐富充滿」之意。唐朝為美原縣,元朝中統五年(公元1264年),復設富平縣。

韓城市:是春秋時的韓國故地,縣西有韓原。隋開皇八年(公元589年),始置韓城縣,五代改為韓原縣,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複名韓城縣。l984年,改為韓城市(縣級市)。

華陰市:縣城在華山北面,所以叫華陰縣。春秋時在這裡設陰晉縣,秦稱寧秦縣,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改為華陰縣。1991年,改為華陰市(縣級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從蕾說情感 的精彩文章:

TAG:從蕾說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