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大名著真的兒童不宜嗎?不!是你的打開方式錯了!

四大名著真的兒童不宜嗎?不!是你的打開方式錯了!

版權申明:本文由微信公眾號:

閱讀第一(ID:Readfirst)原創,

作者:吳妍嬌,編輯:西瓜

可盡情分享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如有想要了解的話題,也可以給我們留言。

我不知道中國的爸媽們是否長期

被這樣一個問題困擾:

該不該讓孩子讀四大名著?

要說四大名著的好,隨便哪個中國人大概都可以舉出一堆來:什麼中國小說的最高成就啊,文筆優美啊,雅俗共賞,老少咸宜啊,最重要的是,四大名著可是弘揚咱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作啊!

但似乎這些都還不足以消除廣大爸媽們的疑問:

我們也知道四大名著很好、很厲害,但小孩子真的有必要讀嗎?或者說,讀了到底有什麼用呢?

如果說這個問題有點見仁見智的話,那下面一個問題或許容易回答一些:

四大名著你認為應該先看哪一個,為什麼?

我特意去查了一下,知乎上有關這個問題的答案,幾乎所有人都清一色地選擇了《西遊記》,原因很簡單:

《西遊記》是神話小說,更能吸引小孩子的興趣,而且孫悟空也符合小孩子心中的英雄形象,那就是降妖除魔。

聽起來沒毛病,但這不禁讓我想起另一種流行的說法,人們總覺得《西遊記》是四大名著里級別最低的,無非就是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也沒什麼別的了。

估計聽到這話,有個人一定第一個不答應。他就是李天飛

李天飛,何許人也?他在微博上的標籤是:學術網紅,北大學渣。冒牌道長,西遊專家。但其實最令人我震驚的是下面這串經歷:

他10個月能識字,3歲認千字,5歲會背《琵琶行》,8歲通讀《西遊記》,小學時就幫做語文教師的母親修改高中學生作文……

聽起來是不是超厲害的?對於文字,從很小的時候,李天飛就有種天然的親近感。不過雖說他與《西遊記》結緣甚早,但真正開始研究《西遊記》卻是半路出家。

因為當時家鄉重理輕文的傳統,李天飛「不情願」地選擇了航海作為自己的本科專業。畢業後,李天飛難以割捨對古典文學的喜愛,經過一年的準備,他終於考入了心儀的北京大學古典文學文獻專業。

讀研期間,圖書公司找他編一本適合中學生閱讀的簡讀本《西遊記》,誰知後來事情黃了,可前期準備卻做了許多,於是李天飛乾脆把這花了6年時間、翻閱上千種文獻的心血集成了一本校注本《西遊記》。

看到這裡,我心中最大的感受是:這麼學霸還自稱「北大學渣」,確定不是在逗我吧!

而真正改變了李天飛人生的,其實是新媒體的力量。猴年的正月初一,他開通了微博,本只想在微博上閑話《西遊記》中的有趣橋段、分析分析神魔鬼怪。沒想100篇推文更新下來,竟無心插柳,在3個月時間裡積累了16萬粉絲,全網連載累計閱讀量過億。如今,他的 「李天飛大話西遊」系列文章也被結集為《萬萬沒想到:西遊記可以這樣讀》一書出版。

為什麼古往今來解讀西遊的人不計其數,偏偏李天飛火了呢?看看他這些文章的標題,你大概就懂了,有網友說,光看著題目就有閱讀的慾望:

少年孫悟空的奇幻漂流;

黑熊怪,孫悟空的影子內閣?

豬八戒本來不是二師兄 ;

火眼金睛辨識率還沒及格?

車遲國鬥法,其實斗的是潛規則;

從六耳獼猴到十八耳獼猴

誰是牛魔王的真愛:鐵扇公主OR玉面狐狸?

……

李天飛說,讀他這個專業的,大多都在搞純學術,可他偏偏喜歡實用的學問,「大家關心的,我就願意搞」,而選擇《西遊記》也是因為大家對它已經比較了解了。

說來也好笑,因為研究西遊,免不了要研究很多中國道教的東西,很多朋友甚至跑過來要李天飛給他們傳教,但實際上他並非真的信教,從那以後他便總以「冒牌道長」自稱了。

而李天飛對《西遊記》的解讀有三個特點:不拔高、不戲說、非腹黑陰謀論。

不拔高高

1

在李天飛看來,中國人很喜歡把《西遊記》拔高,說孫悟空是農民起義者,反對壓迫什麼的,或者把它解讀為一個正義戰勝邪惡的故事。這麼說當然也沒有問題,但是意思不大,或者說沒什麼技術含量。所有涉及到對抗和戰爭的,全都是正義戰勝邪惡,那有什麼意思呢?

「你看一個人,他越是沒有水平,他去解讀一個東西,他越容易拔高。」 就比如說《弟子規》,它就是一個倫理教材,結果被很多民間培訓機構搞成什麼儒家學說,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實就是一種沒有水平的表現。

要知道,《西遊記》在明代就是一個很通俗的文學,雖然是由精英人士整理,但小說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是沒有地位的,直到五四之後,小說才被認為是文學的一個重要門類,捧來捧去,《西遊記》就突然成為了一個需要仰視的經典了,「這種心態是不對的,其實我們只要把它看成是明代通俗小說就完了。」

不戲說戲

2

李天飛說,戲說有點像抖機靈,比如說孫悟空跟誰有基情,唐僧有多少段愛情,這種東西就是戲說。這是現在社會的一個文化現象,但不是研究方法,實際上是虛的,讀者看了以後,吸收不到任何營養。

非腹黑陰謀論論

3

如今,市面上最流行的文學手段就是所謂的腹黑陰謀論,起源於類似《宮心計》、《步步驚心》之類的宮斗劇的思維方式,似乎一個著作裡面一定有很多的伏筆和秘密,只是我們沒有揭示出來。中國人總是喜歡把人想得很複雜,所以腹黑陰謀論也就有了市場。

其實這也是抖機靈的一種,就好比說「西遊是如來佛布的一個大局」、「真假猴王死的是真孫悟空,後來去取經的是那個是假的」,這種戲說太多了。

這樣的解讀往往缺乏根據,抓出一點來,無限的放大,根本談不上研究,也談不上真正的解讀。「一般來說,都是來刷流量的,就連作者也未必相信這些東西,就是為了博眼球。你看我從西遊記里讀出這麼多東西了,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一看:我靠,還挺厲害!其實這些都沒什麼用。」

那麼李天飛的解讀到底有什麼的魔力,受到眾多粉絲的追捧呢?我想大概也可以總結為兩點:

萬變不離其宗的人性性

1

李天飛一直覺得,看一部名著,要引入「知識背景」這個概念,因為任何一個作者寫一個著作,都脫不開當時社會的知識背景。比如說,莫言寫《紅高粱》、《檀香刑》就離不開他生活的那個鄉土知識背景。但換句話說,一個現代的上海人,就未必能讀懂這個背景。

同樣的道理,《西遊記》也是如此,它的作者是明代人,在當時的知識背景下,煉丹、修道啊這些東西,一點都不稀奇。但我們現代人就會感到陌生了,於是李天飛試圖做一件事,那就是恢復原著中的知識背景,然後與現代讀者之間建立一個橋樑。

建立聯繫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去研究古代的這些東西在當時是什麼意思,二是從現代人對現在某些東西的解釋,倒推古代人的理解。

李天飛很喜歡錢鍾書的一句話:「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這句話意思就是說,無論是東方西方還是古代現代,基本的人性是一樣的,人們面對問題的心態都是差不多的,並沒有什麼古今之分。

接地氣氣

2

看李天飛的西遊解讀,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感受,那就是很接地氣,也相當契合現代人的表達習慣。就好比舉例子的時候,李天飛也會駕輕就熟地用王者榮耀來做類比。

雖然李天飛是學古文獻的,聽起來感覺就好像是「文學考古」,但他一直在努力地了解流行文化,儘管這方面的確是有點先天不足,「但我希望西遊就像我小時候第一次讀到的時候那樣,是非常好玩的。」

為什麼說《西遊記》是最適合孩子讀的四大名著?

在李天飛看來,這個問題特別好回答,首先《西遊記》的故事性非常強,而小朋友喜歡幻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你給小朋友講歷史,他未必願意聽,但是你給小朋友講會飛來飛去、變形打妖怪的孫悟空,那簡直是所有的小朋友都愛聽,或許比較符合小朋友那種原始的思維方式。」

其次,《西遊記》確實有其特別的現實意義,它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一部歌頌自由的書,包括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緊箍咒,其實都在討論一個自由的問題。

中國人向來是克己復禮,講究謙謙君子,所以很多中國人好像都活得不是那麼自我的樣子,但是《西遊記》就是通過寫孫悟空那種先天的無拘無束,然後慢慢地跟這個社會規則合作的故事,藉此討論自由和社會秩序的衝突。

中國的儒家文化,最講究社會倫理,卻不怎麼關注個人的內心世界,因此《西遊記》的出現真的非常珍貴,「古往今來,關於為人處世的說教太多了,但這樣的作品卻非常少見。」

就在前不久,李天飛剛喜獲一女。談起孩子的教育問題,他還是建議小孩子能夠多花些時間去讀些真正的經典,「這樣的話小朋友的智力容易打開。」

而且就算孩子讀不懂也沒關係,大人只需告訴他,現在沒必要懂就可以了。但如果他確實想要弄懂、有興趣去搞清楚,那肯定更好了,這就是培養孩子研究探索的一種習慣。

其實研究的習慣是很多中國小孩很缺乏的,有很多孩子可能很會做題,但會做題和會研究是兩回事,做題就是一種腦力的體操,是一種條件反射。但是會研究就不一樣,首先是孩子對一個問題產生興趣,然後去深入地獲取相關的信息和資料,然後得出自己的一個見解和看法,這個過程很了不得。

「這是一種真正的能力,因為你走向社會之後,不可能有那麼多題給你做,但你這一輩子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去研究。」

所以,說到底讀書這件事,是否讀四大名著,或者讀不讀《西遊記》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建立起一種閱讀的習慣,還有就是要思考,要有研究探索的勁頭,這才是最彌足珍貴、讓孩子受益終身的軟實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所有對孩子吵鬧充耳不聞的家長,我都想給他兩巴掌
帶您走進宋代八大窯之官窯The elder brother of the kiln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