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驚蟄,必吃「三菜」,做好兩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5日23時18分,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最具動態畫面感的節氣——「驚蟄」,時值「九九」第二天。
驚蟄時節,春催萬物,不論是植物、動物,還是自然景觀,都有了新的活力,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你知道,驚蟄節氣有哪些習俗嗎?
驚蟄習俗
習俗一:吃梨
蘇北及山西一帶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
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古代走西口者也取「離」的諧音,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後來,山西的人們驚蟄日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習俗二:祭雷神
驚蟄的節氣神乃雷神。
在台灣,相傳「雷公」是一隻大鳥,而且隨時隨地拿著一支鐵鎚,就是他用鐵鎚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
習俗三:打小人
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習俗四:祭白虎
古人以白虎為獸中之王, 能夠驅邪,驅百害, 每年驚蟄日拜祭白虎,驅百蟲,免受蟲害。
同時,在十二生肖當中,有其中的生肖,會犯白虎煞和天狗煞。後逐漸演變成犯白虎煞和天狗煞的生肖,或覺得運氣不順,犯小人的人就會在驚蟄日,祭拜白虎, 祈求一年平安順逐, 驅除小人與病害。
所謂祭白虎,是指祭拜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然後可以打它。
習俗五:炒蟲
驚蟄日驅蟲、除蟲、吃蟲的習俗,起源非常古老,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留著與客家「炒蟲」類似的傳統。
客家民間則以「炒蟲」方式,達到驅蟲的功利目的。
驚蟄這一天,閩西古汀州地區客家人,或在熱水中煮帶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穀。民間認為這樣可以消滅多種小蟲,故俗語稱「炒蟲炒豸,煞(煮)蟲煞豸」。
驚蟄,是冬眠昆蟲開始復甦活動之時,因此,客家先民主張早期滅蟲。驚蟄日,汀州客家還有做芋子粄或芋子餃吃的習俗,以芋子象徵「毛蟲」,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蟲。
今日驚蟄,必吃「三菜」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所以,驚蟄時節,必吃「三菜」,助力陽氣生髮!
一:韭菜,養陽散寒
韭菜自古就享有「春菜第一美食」的美稱。
初春時節韭菜的品質最佳,晚秋的次之,夏季的最差。
中醫講究「春夏養陽」。而韭菜,是養陽的佳蔬良藥,可以祛陰散寒。
春季養生重在養肝,此時節多吃韭菜可增強人體的脾胃之氣,對肝功能也有益處。
韭菜還有「洗腸草」之稱。它含有較多的纖維素,不僅可促進腸道蠕動,有效預防習慣性便秘和大腸癌的發生。
韭菜炒雞蛋,是適合春天進補的一道家常菜。韭菜養陽,雞蛋養血滋肝陰,陰陽雙補!
平日手腳冰涼的人不妨多食用韭菜,但是愛上火的人、消化不好的人、大病初癒的人不宜食用韭菜。
二:蔥白,通陽氣,散風邪
蔥白富含維生素A、鉀、鈣等營養成分。
蔥白味辛性溫,入肺、胃、肝三經,《用藥心法》載:「通陽氣,發散風邪。」
《本草綱目》載:「蔥,所治之症,多屬太陰、陽明,皆取其發散通氣之功。通氣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氣者,血之帥也,氣通則血活矣。」
蔥白能通陽解毒,對春天的風寒感冒作用極佳,且有助於通便、消瘡腫。
煲湯時加小蔥白營養功效更佳。
三:菠菜,養血潤燥
菠菜是春天裡的一種絕佳的養生蔬菜。
菠菜,含有豐富維生素C、胡蘿蔔素、蛋白質,以及鐵、鈣、磷等礦物質。
可養血滋陰,對春季里常因為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糖尿病和貧血等都有較好的作用。
菠菜還能養血潤燥,因而可防治便秘,同時常吃菠菜對大腦有好處。
需要注意的是,菠菜含有草酸,與體內其他食物中含鈣質結合,形成一種難溶解的草酸鈣,這就不利於人體對鈣質正常吸收,所以每天不宜過量食用。
驚蟄養生,做好兩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件:養肝護肝
驚蟄養肝先行,春季易使肝旺,而肝臟在人體內是主理疏泄與藏血,非常重要。因此,春季養生宜順應陽氣自然升發舒暢的特點,以養肝為要務。
1、保證睡眠、不熬夜,補肝血
補肝血,最重要的就是要睡好覺,保證睡眠,不要熬夜。
尤其是23:00-03:00之間的睡眠最重要,因為這個時候肝經膽經血最旺,我們全身五臟六腑的血,都要在這個時候通過肝臟排毒,人卧血歸於肝,所以,在這個時間段一定要進入睡眠狀態了。
2、喝點護肝去火茶飲,給肝臟「降降火」
春季容易導致肝火旺,可以用一些清熱利濕、疏肝泄膽的中草藥泡水代茶飲,有很好的幫助,可以自己動手做一杯清熱去火的金桂菊茶飲,每天喝,給肝臟「降降火」!
取蒲公英3.3g,胎菊0.3g,金銀花0.3g,桂花0.1g製成茶包,每天取一包,泡水代茶飲,可反覆沖泡!
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能清熱解毒,疏熱散邪,可改善口臭、咽干口燥,清除體內毒素,預防和抑制痘痘和暗瘡生長。
桂花香氣柔和、味道可口,性質溫和,不僅可以中和寒性,還有解除口乾舌燥、腸胃不適之效,經常飲用,對於緩解口臭,除口腔異味有效!
胎菊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對肝火旺、用眼過度的眼睛乾澀有很好的效果。臨床上常與蒲公英配合適用,清熱解毒。
蒲公英歸肝、胃經,具清熱解毒、保肝利膽的功效,善於清肝熱,但其清中有透、透中有清,即可清肝又可疏肝。凡肝中鬱熱所見的急躁易怒、口苦口乾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加用蒲公英。
四者搭配在一起,可以很好的給肝臟「降降火」!
3、敲肝膽經,助肝疏泄
到了春天,隨著肝陽生髮,肝氣開始推動氣血運行而滋養全身,但如果,此時因肝陽生髮太過,或肝氣鬱結而生成肝火,則容易損傷肝臟。
經常敲擊肝經、膽經可以助肝疏泄、清肝瀉火,是不錯的保健方法。
動作要領:雙腳與肩同寬,蹲馬步,雙手握空拳,從膝關節內上方開始,四拍,敲至腹股溝,然後轉至膽經,從環跳穴開始,四拍,敲至膝關節外上方,慢慢收回。
第二件:防止倒春寒
驚蟄時節,要防倒春寒,護好3處擋春寒!
1、護好手腕,溫暖全身血脈
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神門穴,能夠強化臟腑。
所以,日常要護好神門穴所在的手腕處,讓神門穴保暖,可以保護全身血脈,讓人體更加健康。
在早春時節,七分袖與九分袖的衣服,就不要著急穿了,尤其是老人,外出活動時盡量在外套里穿一件袖口能達到拇指根部的長袖毛衣,或是戴上一副筒兒稍微長點的手套。
2、護好腰部,腎好一切都好
人的陽氣以腎為本,腎居於我們的腰腹部,一旦有風寒侵入人體,腎中的陽氣就會被困於下部,我們腰部以下的循環就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就容易出現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軟等問題。
所以,護好腰部溫暖很重要!除藉助衣服保暖外,也可通過按摩溫暖腰腹。
雙手交叉快速揉搓,直到把手掌搓熱後,把手掌直接捂在腰兩側處,同時雙手按順時針按揉即可。
亦可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連做36次。
3、護好肚子,健脾胃
腹部有很多重要經脈,如脾胃經、肝腎經穿過,任沖督三脈起於腹腔內。
腹臍,是人體最柔軟、最脆弱的部位,也最易受寒、感染的部位。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腹部還有一個重要穴位——神闕穴。
所以,護好肚子很重要,可以試試下面一個小動作!
雙手掌心相對,上下摩搓直至手指手心都溫暖,用一隻手掌心捂住肚臍五分鐘。
「氣得溫而易行」,手心的勞宮穴是身體的火穴,藉助這裡的熱燥之氣,溫暖肚臍,可以溫中散寒,健運脾胃。
最後,送你一套「回春操」,每天做一做,更健康
甩手、扭腰、後傾是最為簡單易學的體操。
具有行氣活血,壯陽益氣之功。堅持練習,可改善多種慢性病,最適合老年或體弱人群鍛煉,故名回春操。可接連練習,也可只做一種。
1、甩手
先將兩腳分開與肩同寬,上身儘可能放鬆,下身則必須用力,然後使用腕力,將手掌輕輕地張開,再將手臂以三成的力量伸到正前方,以七成的力量伸到後方。
甩手運動可促使氣血流通,使身體變得輕盈,增強體力。初練時每天可做三次,每次各做100次,以後可逐漸增加次數。
2、扭腰
先將兩腳張開與肩同寬,上半身儘可能放鬆,使身體保持自然狀態,然後將腰部往後傾斜到最大限度,此時腳不要移動,做頭部轉向後邊看似的動作,轉至不能扭轉的程度為止,然後再返回正面,接著再朝相反的方向、以同樣的方法反覆轉動。
扭動身體時同時擺動手臂。扭腰運動能增強脾胃功能,又能寬胸理氣,強腎壯腰,並有減肥之效。
3、後傾
兩手重疊放在背後,將上半身往後傾斜到最大限度,再恢復至原狀。
這種體操能刺激督脈,激發人體陽氣,增強機體活力,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而達回春之效。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醫生提醒:7個肝癌信號莫忽視,想要遠離肝癌,扔掉這幾樣東西!
※男人想要長壽,這三大習慣,再難也要改,哪怕只改一個也是好的!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