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國內買手店的探討

關於國內買手店的探討

(From Internet)

相信各位仍對去年歐洲傳奇買手店Colette的關門記憶猶新,相較於早已飽和的西方買手店,我更想要說說仍未飽和且有相當潛力的中國市場。

我是如何認識和了解到買手店這一存在的呢? 這可能要追溯到四年前關注的一個公眾號,起初他們的主題主打的就是買手店的推薦和介紹,我才初步了解到了時裝和買手。但那時候的買手店在一線城市都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三年前的MODE上海服裝展,全國僅有500家左右買手店註冊,而去年已有3000家。今年的MODE展又即將在這月底舉辦,十分期待今年會出現怎樣的數字...

買手店在國內給人的一貫印象就是出售一些價格中高檔的輕奢、奢侈品和設計師品牌,價格昂貴且打折力度小。但並不是完全這樣的,為了能滿足更多的消費群體,越來越多的買手店開始拓寬自己單品價格的範圍,從幾百元甚至是低於百元到上萬元,以及越來越多和越來越狠的打折促銷,就在前幾周看WGSN的中國版報道,一部分國內買手店開始打到低至三折的力度,這在國內買手市場還是比較少見的,不過大多數已經可到五折的力度。

買手店已不再是幾年前引導消費者觀念的先鋒,現在要做的是如何能最大的滿足消費者的渴望。那麼,如今的中國消費者渴望的到底是什麼呢?

首當其衝的還是良好的品牌形象,一個沒有任何特點的買手店是不會成功的。

(From Internet)

我記得有篇關於Adrian Joffe訪中(川久保玲的丈夫,DSM創始人),問及到在DSM London店開設之初的想法,Adrian則說「我們沒有做任何市場調研,我們就是要開一個給人意想不到體驗的,一個不像買手店的買手店」。

部分原版採訪內容如下(引用自THE CUT):

When you opened the first Dover Street Market in London, what was your vision for the store? What vacancy in the retail landscape did you set out to fill? Were there plans to expand into other cities right away, or did that evolve later?

We wanted to create a new kind of retail experience, a kind of store thatnever existed before, thatignoredall the preconceived notions ofhow a store should be, that dismissed the established rules of retail, that offered the customer a new and stimulating shopping experience thatraised the spirits and excited the senses. A shop where creative energies could be shared and accidental synergies enjoyed. We didn』t consider filling any vacancy in the retail landscape. We just aimed to make a great new kind of store. There wasno marketing researchcarried out. And as with everything we do, we do not plan so far in advance. We see how things go and keep open to every possibility and to evolve organically … We certainly didn』t expect to have four DSMs within ten years.

正是如此,以一個消費者角度來看,店鋪內的商品固然重要,但店面給人的總體印象可能會是潛在消費者實行購買商品這最後一步的主要原因。不然為什麼不直接線上銷售?

買手店與線上銷售的競爭不能看成是完全消極的。經歷了這好幾年以線上購物為主的消費方式,很多人難免會感到乏味無趣,再加上消費觀的改變和對衣物品質越來越高的追求,買手店如果再適當的提供例如私人定製,形象諮詢與建議,抽獎活動,晚會音樂派對等一類獨特的增值服務;或者可以請一些小眾設計師,藝術家,音樂家辦一些聯名創作活動來提高品牌價值和品牌辨識度,一定會有更多人願意從線上走到線下買手店試衣體驗。

決定了整個買手店形象和銷量的還有買手店店員對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度,這正是現在國內買手店嚴重缺乏的。買手們大量地引進一些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聞所未聞的小眾品牌,店員的相關知識也十分匱乏,消費者無法完全了解品牌的內涵和文化,而當前國內消費者還是處於更願意了解一些較知名和有明星效應的品牌的狀態,最終就導致了小眾品牌無人問津的狀況。

如何避免庫存堆積而又能推銷小眾品牌?就庫存方面,國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買手店採取寄賣(將設計師的衣服放於店內售賣,售出後收取部分費用,如果季後沒有售完則將衣服返還給設計師)的方式。推銷方面重點當然是要向店員普及相關知識,其次可以讓店員作為工作服穿著這些小眾品牌衣物,有很多買手店喜歡引進一些小眾品牌線香與香薰蠟燭,嘗試在店內使用,說不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綜上來看,國內買手店確實面臨幾大挑戰,但前景依然十分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然Ran 的精彩文章:

TAG:然R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