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喜劇大師卓別林:貧窮的人沒有悲傷的權利

喜劇大師卓別林:貧窮的人沒有悲傷的權利

說起卓別林,我們能想到的就是: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蹬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形象。他的作品,大多是表現小人物在底層生活的掙扎和樂於助人的善意。我們都說,透過作品可以與大師對話,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一下喜劇大師卓別林的過往。

卓別林

1889年4月16日,卓別林誕生在英國倫敦的一個貧民區。他的父母都是喜劇演員,經常在倫敦的遊藝場里演出。後來父母離異,母親帶著他和比他大四歲的哥哥,生活十分貧苦。由於過度勞累,母親染上了喉炎,卓別林五歲那年,母親在一次演唱時,由於嗓音過於微弱,被觀眾哄下了舞台。管事靈機一動,讓卓別林代替母親演出,卓別林故意用沙啞的嗓子學媽媽唱歌,沒想到觀眾卻大為欣賞,報以熱烈的掌聲。卓別林就這樣第一次登上了舞台。

卓別林不滿10歲時,為了掙錢,參加了「蘭開夏八童伶劇團」,與其他孩子一起,穿著木屐跳舞、唱歌,往往累得臉色蒼白,母親看到他日益消瘦,十分心疼,就讓他離開了這個舞蹈班。

卓別林扮相

卓別林的一生起起落落,無常的童年生活看似艱苦,其實也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無限的靈感。在各種各樣的打工經歷中品嘗了人生百味,在貧民習藝所中學習了很多技藝。溫柔堅強的母親在卓別林的一生起著很大的影響,母親不僅是引領熏陶他表演藝術的啟蒙人,還是他艱難日子中精神的支柱。

生性活潑好動的卓別林,一直嚮往當一名真正的演員,他曾隨闖蕩江湖的戲班巡迴演出,還曾在一個馬戲團里當過雜技演員。1907年,卓別林被倫敦專演滑稽啞劇的卡爾諾劇團錄用,他刻苦訓練,精益求精,把雜技、戲法、舞蹈、插科打諢、令人發笑的憂鬱和讓人流淚的笑巧妙而自然地融為一體,初步形成了他後來的那種獨特的啞劇風格,幾年過去,卓別林成了卡爾諾劇團的台柱,獲准到法國和美國等地演出。

卓別林

1913年底,好萊塢的啟斯東製片公司看中了卓別林,和他訂了一年的合同,卓別林為啟斯東公司拍攝了35個短片,從《賽車記》開始,卓別林那有名的裝扮:圓頂帽、小鬍子、燈籠褲、大皮鞋和文明棍就陸續出現在銀幕上了。卓別林對此曾經解釋說,小鬍子是虛榮心的象徵;瘦小的外衣和肥大的褲子是一系列可笑行為和笨拙舉止的寫照;而手杖,不但是紈絝子弟的標記,而且可以用它勾住別人的腿或肩膀,增加喜劇效果。

作為喜劇天才,從一開始展露頭角到格格不入再到世界矚目,期間難免遭人嫉妒誣陷謾罵,可是他堅強得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石碑,樂觀得像冬日裡的暖陽,固執地追求著心中對於藝術的信念。

事業有成的他,在婚姻里是不幸的,幾次失敗的婚姻嚴重的打擊了他,在經歷了許多人世紅塵後他最終遇見了那個對的她,雖然有30多歲的差距,但這也沒能影響他們的幸福,那個她在卓別林最傷心最無助的時候沒有離開他,時刻給他安慰和鼓勵,這讓卓別林感到欣慰。其實他的一生最終還是一場喜劇。

(全文完)

來源:互動百科;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科觀察 的精彩文章:

從指甲顏色,能看出什麼健康問題?
中國歷史上五大「神箭手」,個個百發百中,箭無虛發

TAG:百科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