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點:為何中西醫對阿膠功能認識如此不同?從思維方式談起……

觀點:為何中西醫對阿膠功能認識如此不同?從思維方式談起……

作者:曹東義

單位: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

近日,阿膠的養生保健功效遭到質疑,阿膠的藥用、營養價值是否可以簡單等同於「驢皮煮水」、膠原蛋白,在社會引起很多議論。中醫認為,阿膠是「補血聖品」,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中西醫對於阿膠功能認識不同,其根源在於中西醫思維方式的不同。

養生保健是中西醫共同關注的話題,然而,由於中醫與西醫的思維方式不同,所以在對待養生問題上也往往持有不同的觀點。比如,西醫在還原論思想的指導下,注重對物質成分的解析,在飲食方面注重通過分析攝入的營養成分來評估養生價值;中醫則在「天人相應」思想的指導下,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運用「象思維」來使用中藥。

中醫養生強調「向內求」,若用西醫的視角來看待中醫,難免會有一些疑惑。比如,一些觀點用西方營養成分論來分析評價中藥,否定三七粉、冬蟲夏草、蜂王漿、松花粉、阿膠等常用保健品的保健作用。

其實,食品營養學與中醫養生有很大差別,比如,按照營養學的標準,蘿蔔與人蔘沒有多少區別,都含著差不多比例的纖維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但是,以中醫「象思維」來看,人參與蘿蔔的寒熱溫涼屬性和性味歸經有很大差異,絕不能一概而論。

中藥的功能作用,是在神農嘗百草之後,經過歷代中醫的不斷探索逐漸歸納總結出來的。只有用中醫理論的四氣五味、性味歸經、升降浮沉來認識中藥,才能說清楚、講明白。如果用化學成分、定性定量分析來評價中藥就會陷入「唯成分論」的陷阱,甚至可能把中藥看成是草根樹皮,完全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

運用中藥養生一定要遵從中醫理論的指導,要根據身體的寒熱虛實、氣血津液代謝的狀況,以及臟腑功能的強弱來選擇養生中藥。如果只知成分,不辨寒熱虛實,便會因為誤用而帶來不良後果,比如如果陽盛體質的人吃了熱性的食物、藥物,就會越吃越上火,甚至可能出現口鼻流血的癥狀;虛寒體質吃涼性食物、藥物,就有可能造成脾胃虛寒,腹瀉便溏,形寒畏冷等。

中醫養生首先是養心,然後才是起居、飲食和適量運動,針灸、按摩、刮痧、拔罐、氣功、導引,都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措施,吃保健品只是其中的一項,而且需要根據不同的體質狀況。誇大保健品的作用,與一概否定其價值,都是錯誤的。

中醫生活化,生活中醫化。中醫養生理念應該融入人們的思想和衣食住行之中,所以加強中醫科普宣傳至關重要,只有建立正確的輿論氛圍,才能避免盲目跟風,才能讓中醫藥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健康。

新媒體編輯:趙 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 的精彩文章:

想要拜師學中醫:這四要義須銘記在心!

TAG:中國中醫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