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東風17被瞬間碾壓?普京發布的20馬赫大殺器傳已量產

東風17被瞬間碾壓?普京發布的20馬赫大殺器傳已量產

3月1日,俄總統在國情咨文中發布6款處於不同研發階段的6大「末日級」武器裝備。其中「先鋒」高超音速滑翔武器(HGV)武器系統無疑是其中極具意義的一個型號,普京宣稱「它可進行幾百公里的大型機動來閃躲防空反導系統,並像『流星』般以米級精確度命中目標」。

更重要的是,俄新社引述的消息稱「先鋒」已經開始批量生產,這就意味著在我國的東風-17之後,又有一款使用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投入使用,對美軍反導系統產生強大衝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款「先鋒」及其背後的信息。

俄羅斯宣稱 「先鋒」導彈已經開始量產,從動畫中可以看到升力體外型的滑翔彈安裝在導彈的彈鼻內,火箭燃畢後才打開彈鼻罩,讓滑翔彈以無動力滑翔方式在大氣層頂端飛行,並以氣動力進行高超音速機動來閃避導彈陣地

從普京演講以及俄軍將領的後續介紹中,我們可以發現幾個「先鋒」導彈的主要細節:,

1,高超音速滑翔器由於空氣震波與摩擦生熱的作用,其溫度可達數千度,因此發展耐用的抗熱材料是其發展的主要瓶頸。俄羅斯宣稱其高溫複合材料已可達攝氏1600~2000度;

2,高超音速的流場環境相當複雜,控制面要能精確控制又不增加阻力的難度很高,俄羅斯宣稱解決了這個問題;

3,高超音速震波的高熱會將空氣與表面蒙皮解離成等離子,對無線通信造成屏蔽,俄羅斯宣稱用新型複合材料解決了這個問題。

高超音速滑翔器利用大氣滑翔的特性,一方面它可改變水平彈道,使太空預警衛星無法用火箭初始彈道來估算出未來落點;另一方面是它幾乎全程在大氣層頂端飛行,中段反導系統完全無法攔截,只能靠海基與陸基的末段反導系統攔截。但後者的攔截距離短,高超音速滑翔器可用水平機動繞過

從這些說明可以看出,「先鋒」主要技術特性與美國空軍的「獵鷹」(FALCON,本土發射和實施武力)計劃幾乎相同,其也是7000千米以上的高超音速滑翔器,彈道可水平偏移3000千米遠。

其實美國早上世紀50年代就曾啟動機動再入彈頭與高超音速滑翔器的研究方案,並於1966年成功試射史上第一枚遠程高超音速滑翔器。2003年,為了所謂「全球反恐需要」,小布希政府又重提高超音速滑翔器計劃,希望能將洲際彈道導彈改裝成一小時內攻擊世界任何角落的「實時全球打擊」武器。

美國空軍與DARPA合作的「獵鷹」高超音速滑翔器計劃中發展的第二代滑翔器(HTV-2),其極速達到20馬赫,表面由碳基複合材料製成,最高耐溫達2000度。圖中可看到尾部具有兩片偏流板可控制姿態,使其彈體可產生高G機動的升力

美國重啟高超音速滑翔器研究主要是幾個原因:

1,其飛行全程都可用氣動面修正彈道以達到米級命中精度,光靠動能就足以穿透地下工事;

2,克服等離子屏蔽的問題就能用衛星數據鍵發送命令,例如更改目的地或放棄行動;

3,可水平改變航線以繞過敏感國家領空。,

空軍的「獵鷹」計劃適用洲際彈道導彈作為發射載具,使其射程可達11000千米以上,足以瞄準全球任何一點。但也因為發射火箭的動能大,其極速達到20馬赫,對材料與氣動設計的要求都很嚴苛,在2010與2011年的兩次測試都無法飛完全程。因為美國對此類武器並不是很上心,「獵鷹」測試2次後便沒有進一步發展;此外,美國陸軍的AHW先進高超音速武器計劃則用中程彈道導彈作為推進載具,使射程縮短為3500千米,滑翔距離約2500千米,極速只有8馬赫左右,因此對材料與氣動設計的要求低得多,目前試射成功一次,失敗一次。

有消息說,東風-17是東風-16使用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發展型號

關於中國的高超音速滑翔器,美國媒體曾於去年引述情報界的消息稱,中國的高超音速滑翔器已經問世,編號為東風-17。另據此前的報道,中國進行此類測試的直線距離約在1250~2100千米之間、飛行極速約10馬赫,數據上「明顯遜色」於美俄計劃,但與它使用東風-21型中程彈道導彈作為載具的傳聞相符。

那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相關武器遠落後於美俄呢?未必,我們首先還是得從背景和需求來看這一問題。對美國而言,從陸上發射的2000千米射程太短,希望是從本土發射可以打到中東,或是從太平洋發射可以打到中國內陸;對俄羅斯而言,由於中導條約禁止發展射程500~5500千米的陸基中程武器,因此要發展就要發展「獵鷹」等級的20馬赫武器以達到洲際導彈射程。

可對中國而言,第一、二島鏈範圍內是目前的核心著眼點,也都在「東風」系列中程型號導彈的涵蓋範圍,因此先發展中程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自然是難度較低,又有最高的效益。在此基礎上,未來必然會發展射程更遠的型號,甚至可能已經取得進展。

中美高超音速滑翔器飛行路徑比較,美國空軍HTV-2的試射從美國加州發射到瓜加林環礁,直線距離約7700千米,大氣層滑翔距離約5900千米(上);陸軍AHW計劃從夏威夷發射到瓜加林環礁,直線距離約3700千米(中);網友根據飛行管制區域推測2016年東風17型測試的直線距離為2100千米,是目前觀測到最遠的一次(下)

無論如何,如果「先鋒」真的已經投入量產,那麼它將與中國的東風-17一樣是最早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這對於美國正傾力構建的反導系統,無疑是重大挑戰。

那麼有人肯定會問,美國人怎麼就不搞類似武器呢?難道是搞不出來么?當然不是,這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美國的強大軍力和隱身技術的巨大優勢,這讓美軍不一定非得用高超音速武器才能穿透敵人防禦。因此我們就能看到,在美軍今年編列的2019年預算中只有2.57億美金是高超音速武器相關,遠不如下一代隱身轟炸機或戰略核潛艇。

高超音速武器在大氣層頂端的滑翔階段受到大氣阻力影響會逐漸減低速度,以「獵鷹」 HTV-2為例,其在火箭燒完的最大速度雖然達到6000m/s以上(約20馬赫),但在飛行5500千米後可能降低到2000m/s(約6馬赫)。因此高超音速滑翔器僅對中段反導系統有絕對克制效果,目標區如果有先進的末段反彈道系統仍可將其擊落

不過,美國顯然也已經發現到高超音速武器可能對其經營多年的中段/末段反導網產生威脅,已經開始進行高超音速防禦技術的研發計劃,目前已知的主要項目是提升衛星探測的能力,攔截方面現有的系統優化後還是能勝任。據悉,美軍將會於近期向國會介紹準備如何對抗中、俄的超高音速滑翔武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貞觀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美國為什麼是全球霸主?看完這份武器採購清單可秒懂
東風、長劍式導彈有何魔性?能讓美俄鬥嘴又不敢撕毀條約

TAG:貞觀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