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父親在曹魏身居高位,他卻在滅蜀之戰中,為蜀漢拚死力戰而亡

此人父親在曹魏身居高位,他卻在滅蜀之戰中,為蜀漢拚死力戰而亡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46期 文/無常奉天玉)

漢末三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爭霸,亂世正式拉開帷幕。彼時,諸多悍將,咸多良才應運而生,而且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認可的主公。因此,那個精彩的時候,兄弟或父子,分仕兩個不同陣營的情況,屢見不鮮。例如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其長兄諸葛瑾是江東重臣,其族弟諸葛誕,則是曹魏名將;再如夏侯淵是曹操的嫡系將領,頗得曹操倚重,其子夏侯霸,卻投奔了蜀漢,並數次參與了北伐戰爭。不過這些兄弟、父子,或是最初便分道揚鑣;或是父親忠於故國,兒子叛國投敵。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卻反其道而行之——他是蜀漢名將,在滅蜀之戰中拚死力戰,為蜀漢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的父親卻早早的背棄蜀漢,投降了敵國曹魏,並一直身居高位。這個人是誰呢?

此人名叫黃崇,表字不詳,在在蜀漢擔任尚書郎一職。關於他的史料非常少,《三國志》中僅提到,他在公元263年的時候,曾隨諸葛瞻一起抵禦曹魏的伐蜀大軍。當時他力勸諸葛瞻快速向前行軍,以免讓敵軍進入到平原地區。然而諸葛瞻一直猶豫不決,錯失了良機,最終只能退守綿竹。雖然黃崇當時因諸葛瞻不納忠言,急的大哭不止,但是面對來勢洶洶的魏軍,他並沒有放棄抵抗,而是激勵士卒拚死力戰,他自己也戰到了最後一刻,為蜀漢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堪稱忠義。

《三國志》記載:「(黃崇)為尚書郎,隨衛將軍諸葛瞻拒鄧艾。到涪縣,瞻盤桓未近,祟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祟至於流涕。會艾長驅而前,瞻卻戰綿竹,祟帥厲軍士期於必死,臨陣見殺。」

雖然黃崇的忠義令人動容,但是聽說過他名字的人卻不多,倒是他的父親更為知名。其父名為黃權,字公衡,原本是劉璋的部將,曾勸諫劉璋不要請劉備入川,結果劉璋不納忠義,最終導致益州易主。後來黃權隨劉璋一起投降了劉備,並成為了劉備的麾下。在此期間,他為劉備設計破朴胡,斬夏侯淵,卻終拿下了漢中,立下了不少功勞,官至鎮北將軍。然而他並沒有一直並劉備效力,反而在夷陵之戰中,投靠了曹魏,並得到了曹丕、曹叡的重用,先後擔任過鎮南將軍、車騎將軍等職,一直身居高位。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猜想,黃權是一個賣主求榮之輩,畢竟降將能夠身居高位的例子太少。其實不然,黃權不但沒有賣主求榮,反而一直銘記著劉備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據記載,他剛剛投靠曹魏的時候,曹丕詢問道:「你這算是棄暗投明,效仿前朝陳平、韓信投靠漢高祖嗎?」他放棄了諂媚新主公的機會,肅然道:「劉備對我的大恩,我不能忘卻,如今我是迫不得已才歸降曹魏,不死已是僥倖,不敢與先賢相提並論。」後來劉備駕崩,消息傳到了曹魏,朝臣相互慶賀,他也沒有隨大流,因此引發了曹丕的惡趣味,被嚇唬了一通。當然了,他深信曹丕不會懷疑自己的忠義,所以在曹丕傳喚他,並不斷派人催促的時候,並沒有被嚇到,反而「舉止顏色自若」。正是因此,曹丕認為他頗有氣量,從而更加欣賞他。

再者說,他降魏之時,也的確是迫不得及。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之後,毅然發動了夷陵之戰,當時蜀漢很多大臣都不同意此舉,黃權也是反對者中的一員。不過他並非反對劉備伐吳,而是反對劉備親征,於是勸說劉備道:「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為後鎮。」意思是說,他自請為先鋒,去試探東吳的實力,而請劉備坐鎮後方。但是劉備並沒有採納他的忠言,堅持親征,並派黃權前去監視曹魏的軍事行動。後來劉備大敗,黃權的一支孤軍想要回到蜀漢,基本上沒有可能,除了死戰之外,他只能投敵。但是當是東吳是劉備的交戰方,他不想在削弱劉備勢力的同時,加強東吳的軍事力量,於是選擇了投奔曹魏。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黃崇為蜀漢拚死力戰,是一種忠義;他的父親黃權,每仕一個主公,都不懷二心,投敵之後也不會對前任主公口出惡言,則是另一種忠義。他們都是三國時期優秀的將領,都該被歷史銘記。只不過黃權最終效力曹魏並身居高位,其子黃崇最終卻死在了魏軍手中,實在令人唏噓。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曹操搶他媽,張飛殺他爹,長大後,成為一代名將,威震北疆
劉備一生最大的錯誤,只因幹了一件事,斷送了他一統天下的希望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