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當國產手機廠商殺紅了眼

當國產手機廠商殺紅了眼

*文章由騰訊數碼和太平洋電腦網聯合首發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比我們想像中更加激烈,逼得每一個廠商都使出渾身解數來應對。成王敗寇是戰爭帶來的結果。在這一場每個人都殺紅了眼戰爭中,勝出的一方出貨量進入世界前十,甚至扛起推動行業進步的大旗;落敗的一方面對著一地的雞毛和巨額的債務。


扛起推動行業創新的大旗

在MWC2018上,vivo發布概念機APEX,驚艷的設計讓媒體和粉絲都不敢相信這手機是出自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APEX的屏佔比高達98%,非常接近我們心目中的「全面屏」,帶來極致的視覺體驗。為了解決前置攝像頭的問題,vivo把前置的鏡頭隱藏起來,當用戶需要自拍的時候,鏡頭自動升浮起來,極具科技感。同時,為了提高手機的整體性,vivo並沒有在APEX上使用後置指紋識別,比之前的擴大了屏下指紋識別的面積。這極大地提升了指紋識別的體驗的同時維護超高的「屏佔比」。

在MWC2018上,搶鏡的當然不止vivo。華為把華為Mate 10 Pro用在無人駕駛上:華為在MWC2018上,用Mate 10 Pro接管了一輛保時捷汽車,實現了自動駕駛。得益於華為Mate10 Pro內置的人工智慧晶元,華為Mate10 Pro能夠接收汽車檢測系統發來的信號,並且做出判斷,反饋給汽車,使得汽車實現了自動駕駛。

從視頻上看,汽車能夠實現自動行駛、加速、減速、識別障礙物、繞行。華為藉此大秀實力。

我們看到國產手機在大型展覽上大秀技術。其實,在數年前,全球智能手機行業都陷入了瓶頸。喬布斯在2007年發布了第一代iPhone之後就基本奠定了現在的智能手機的基本形態。從那時候開始,智能手機行業經歷了「核戰爭」(比CPU的數量和頻率)、「屏幕大戰」(比屏幕的尺寸、解析度、曲面屏等)、「像素大戰」(比鏡頭的多少和攝像頭像素多少)、材質大戰(比機身材料)。

隨著產業鏈發展和行業日漸成熟,新工藝和技術又未能落地,智能手機行業顯得創新乏力。就連王冠在頭的蘋果,也把iPhone6的設計修修補補用了好幾代,直至今年才推出了留有「齊劉海」的iPhoneX。雖然蘋果手握iOS,但是硬體和軟體都在發展,安卓跟iOS的差距也越來越小。

沒有iOS和頂級產業鏈的優勢,國產手機面臨的環境更加惡劣。由於產業鏈成熟,國內整個智能手機行業都陷入了同質化。你能夠生產出來的,我短時間就能夠跟上。這就導致了智能手機設計相近、配置幾乎無差別,更多的差異化來自是軟體和營銷層面。這種現象在中低端機上顯得更加嚴重。

(有血緣關係的幾位大兄弟?)

作為頭部玩家,銷量佔到全球前二的三星和蘋果佔據智能手機行業的大部分利潤的同時也承擔起帶領行業走出困境的責任。

蘋果這幾年一直都在iPhone上做出不同的嘗試,探索智能手機未來的發展方向:iPhone6S上的3D touch、iPhone7 plus的雙攝、iPhoneX上的A11仿生晶元的人工智慧技術、人臉識別功能等等。

三星也不敢落後,先是推出全面屏手機,再是在CES2018上秘密展示可摺疊屏幕的手機,還有在最近推出的S9和S9+上採用大小可變的光圈。

國產手機也不甘落後:華為的麒麟970成為業內首個人工智慧計算平台,推動人工智慧與智能手機的融合;小米的「全面屏」掀起了手機形態改革的序幕;2017年MWC上OPPO 發布的潛望式雙攝鏡頭及其五倍變焦方案,給智能手機的拍照功能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vivo今年的推出APEX概念機成為跟「真正全面屏」最接近的手機,驚艷四方......

在過去幾年,得益於國內市場巨大的消費能力的哺育,幾家國產手機的出貨量進入了世界前十。甚至2017年的全球出貨量前七名,國產手機包攬了五個席位。

這些把索尼、LG等老牌玩家比下去並且進入了頭部檔位的國產廠商獲取了豐厚的利潤和可觀的市場份額,不甘心簡單做一個跟隨者,而是致力於創新,跟蘋果和三星一起扛起推動行業進步的大旗,希望能在彎道進行超車。

當然,有贏家就會有輸的一方。


一將功成萬骨枯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早已經不能用「白熱化」來形容了。去年,運營商世界網發布了《中國手機市場運行報告》,該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中國手機廠家有近百家,但是真正實現盈利的只有6家。這場戰爭的慘烈程度,讓每一個玩家都殺紅了眼,其他行業的競爭程度也是難以企及。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一些品牌冒出來,但是很大一批品牌也消失了。在智能手機興起之前,「中華酷聯」四大品牌依靠著運營商渠道,成為國內智能手機廠商的翹楚。可是,這兩年「中華酷聯」之中的酷派在國內市場幾乎消失,甚至去年還經歷了被銀行和供應商要求償還欠款,上任一年的CEO宣布辭職。這個落差,比安赫爾瀑布的還大(世界上落差第一大的瀑布)。

(酷派手機)

3月2日張揚在道歉信上寫的第一句是「十里寒塘春風路,不堪往事天下聞」。我想,賈躍亭和樂視手機對這句話是很有感觸的。如果說酷派的消失是悄然無聲,那麼樂視手機的衰落就是全國同步上演的「大電影」。

2016年11月,賈躍亭發了一封內部公開信,承認樂視資金緊張,從此拉開了「樂視危機」的序幕。由於樂視在此之前一路高歌猛進,國內的知名度非常高,所以這一次危機也成為了全國上千萬吃瓜群眾茶餘飯後的談資。經歷了孫宏斌出手相助、樂視被供應商催繳欠款、賈躍亭到美國拯救FF、樂視網停牌九個月之後復牌,再到3月1日的賈躍亭質押股全部觸及平倉線,依附於樂視體系的樂視手機依舊奄奄一息,在死亡邊緣徘徊。

可能你認為這是城池失火殃及池魚,是樂視戰略失誤導致樂視手機淪為犧牲品。但事實上,樂視手機是拖垮樂視的原因之一: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為了迅速佔領市場,樂視手機的售價一直都在成本之下,樂視一直虧本賣手機。但是樂視的服務變現一直沒想像中理想,因此手機業務一直都在虧損。前樂視手機業務負責人馮幸面對媒體的採訪也表示:在資金鏈和擴規模的協調把控上出現了階段失誤。樂視手機業務應該要為樂視的資金鏈危機負上一份責任。

(樂視手機)

除了樂視和酷派兩個比較知名的品牌幾乎消失了,很多品牌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天語的大黃蜂、IUNI、達令手機、波導手機......說這些依然存活的廠商是從「死人堆里走出來」的一點都不誇張。

市場的殘酷不僅體現在把弱者趕出場,還體現在強者必須化更多的資源去維持自己的領先地位。

在營銷上,幾乎不投廣告的小米去年重金砸下數億元贊助《奇葩說》、《中國有嘻哈》、《我們的侶行》,請來了吳亦凡、梁朝偉等人代言;OPPO去年了迪麗熱巴、楊冪、李易峰、TFBOYS-王俊凱、TFBOYS-王源等九位當紅明星作為OPPO R11S的代言人;榮耀請來胡歌、vivo請來鹿晗。為了提高知名度,這些廠商都在營銷上下重本,就連一直奉行「不打廣告」的小米都不例外。

在研發上,華為2017年投入104億歐元,雖然華為有多個業務,但是手機作為消費者業務的核心之一,所佔據的比例不會太少;小米研發鬆果晶元,雷軍說:「晶元行業,10億起步,10年結果」;在2017年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的前十位企業中,OPPO排名第八位;vivo正在籌備在國內設立七個研發中心......


總結

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如此激勵,每一個玩家都殺紅了眼。一加創始人劉作虎甚至表示:新手機品牌成功可能性不到1%。

雖然不少玩家退場,但是殺紅了眼的幾個頭部玩家加大研發力度,與三星和蘋果在世界市場一爭高下。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進入了存量時代,也意味著廠商的每一份增長都是從別的廠商口中搶過來的肉,競爭越發激烈。隨著國內市場的飽和,國產手機廠商也必然要走向世界,在更多的市場跟其他勝出的強者競爭,不知道它們會做出怎麼樣的成績。

嗯,智能手機行業會越來越有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戰場利器-144Hz電競屏,暗影精靈王者歸來
VR界的悲痛 VR先驅Hugh Hancock逝世

TAG:太平洋電腦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