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巧手母女剪出紙上藝術

巧手母女剪出紙上藝術

《八仙過海》

2月28日,走進西寧市城北區二十里鋪鎮九家灣村村民張風蘭的家,一件件精美的剪紙作品讓人愛不釋手。憨態可鞠的娃娃、惟妙惟肖的蝴蝶、雍榮華貴的仕女、造型別緻的戲劇人物、寓意深刻的故事傳說……如同變魔術一樣,展現在平淡無奇的紅紙上,讓人領略到剪紙的神奇魅力。因為張風蘭和女兒李娟業都熱愛剪紙藝術,兩人還將一間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間改造成剪紙工作室,母女二人除了每天在工作室創作剪紙作品外,還免費為剪紙愛好者傳授技藝。這間剪紙工作室承載著母女二人對剪紙藝術的追求和希望。

剪紙的創新源於生活

「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龍,能剪鳳,能剪老鼠會打洞。」記者在張風蘭的剪紙工作室里見到她的時候,她一邊說著剪紙的民謠,一邊忙著手裡的活兒。

「我從小在姥姥、媽媽『舞剪弄紙』的耳濡目染中長大。」張風蘭回憶說,在她的記憶中,姥姥和媽媽除了平時忙農活外,休息的時候或者逢年過節總會剪一些窗花貼在窗戶上,讓整個屋子裡喜氣洋洋。「長輩們剪紙的時候,我就坐在她們身旁認真地看。」張風蘭笑著說,自己喜歡剪紙,是從小到大就結成的緣分。

最近,張風蘭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幅《八仙過海》作品,一開始她先用鉛筆打好草圖,然後每天從早晨一直剪到晚上,八位人物的眼睛,服飾的紋理、頭髮、鬍鬚,這些需要細緻下刀的地方,張風蘭都要謹慎小心,拿捏得當才行。有時張風蘭還會剪到後半夜。功夫不負有心人,花費近三個月的時間和精力後,張風蘭最終完成了長三米五、寬兩米多的《八仙過海》剪紙作品,她將這幅作品裝裱在工作室最顯眼的地方,張風蘭向來訪者介紹作品時,眼中滿是對自己作品的喜愛和自豪。

張風蘭和女兒李娟業的剪紙作品內容豐富。母女二人是剪紙的好拍檔,她們共同完成的作品有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十二生肖、二十四孝、梅蘭竹菊等剪紙作品;還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剪紙,其他的還有歷史人物像、花鳥等各式各樣的剪紙作品。

剪紙貴在用心

一張張剪紙傳遞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豐富內涵,張風蘭和李娟業用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能剪出千姿百態的花、鳥、蟲、飛禽百十種圖案,並且栩栩如生。左鄰右舍、娶媳婦嫁女兒,都會拿著彩紙請母女倆剪紙。

兩人的剪紙工作室牆上掛著一幅名為《吉祥如意》的作品,格外搶眼。整幅作品全長1.8米,寬1.5米,以幸福吉祥為主題,中間以「囍」字為主,「囍」字上面是兩簇花,代表花開錦簇。左右是龍鳳,代表龍鳳呈祥……整幅作品不僅喜慶,且造型逼真,生動活潑。「這幅作品是親戚家娶媳婦時我特別創作的,裡面寓意著多個喜慶祝福的成語,用了半個月才設計並製作完成。」張風蘭解釋,很多剪紙都需要創意和心思,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個思路,她和女兒經常半夜起來設計圖稿。

張風蘭和李娟業母女倆為剪紙愛好者傳授剪紙技藝。

傳授剪紙技藝

小小剪紙,市場不小。張風蘭笑著說,除了女兒和外孫喜歡剪紙,還有不少手工藝愛好者也都喜歡剪紙,現在她將幾十年的技藝教給女兒,女兒李娟業也辭掉原先的工作,專心在家提升剪紙技術。李娟業的剪紙技術不斷提升、創新,剪紙也成了她家庭收入的一部分。

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張風蘭和李娟業母女倆的作品經常出現在各個展覽活動上,很多作品也獲得了榮譽。榮譽面前,她們想到更多的是如何將剪紙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張風蘭和李娟業經常利用節假日,在自己家裡開辦免費剪紙學習班,為村裡的剪紙愛好者傳授剪紙技藝。她們還被西寧市群藝館和幾所小學邀請擔當剪紙培訓顧問,讓手工愛好者和小學生體驗剪紙所帶來的樂趣。

每次給剪紙愛好者傳授技藝時, 張風蘭和李娟業都高興極了,她們認為傳統藝術越來越受重視,很多剪紙愛好者一門心思學習剪紙,他們認真的態度讓這母女倆深受感動,「上次培訓時看到幾名殘疾人喜歡剪紙,剪紙能讓他們找到興趣愛好,我們心裡也很高興。」今年34歲的李娟業笑著說。

「剪紙特別考驗耐心和毅力,完成一幅作品需要很多努力。」張風蘭說,她和女兒希望更多對剪紙感興趣的年輕人可以將這一民間文化瑰寶傳承下去。

作者:馬小瑋 文/圖 來源:西海都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報新媒 的精彩文章:

智能化新產品讓我們盡享愜意生活
和諧藏區行——心隨黃河走

TAG:青報新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