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罕見!交大醫者助少女成功脫險,滾蛋吧腫瘤君!

全球罕見!交大醫者助少女成功脫險,滾蛋吧腫瘤君!

瘋狂腫瘤全球罕見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妙手仁心

助少女成功脫險

醫務人員給她取名「利利」

希望孩子今後順順利利

「做好最壞的打算,希望最好的結果!」手術前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胸外科主任趙曉菁說。

不負所望,歷時四個多小時,手術室等來了好的結果:一顆重達942克的腫瘤從13歲的福建女孩利利身上成功完整剝離。

據醫生介紹,這個頸胸交界處的孤立性纖維瘤在全球臨床上都很罕見,文獻報道該類腫瘤多發於中老年,但上海的臨床醫生髮現,近年接手的病例里,它卻頻頻侵犯青年甚至少年兒童。

【病情回顧】捲土重來的腫瘤這次更瘋狂了

上午9點,隨著利利的左胸被劃開,一場艱巨的手術開始了。醫生要耐心且精準地沿著血管和神經邊緣剝離下一顆盤踞在病人頸胸交界處的巨大腫瘤。

「這期間,要盡一切最大可能不傷及重要神經血管。一旦引發大出血,一條生命可能就此停擺。」主刀醫生趙曉菁對記者說。

13歲,花一樣的年紀,對利利來說這已是第二次與腫瘤正面交鋒了。

一年前,家住福建的利利感覺胸悶,醫院的檢查結果猶如晴空霹靂——胸部長了一個腫瘤。所幸,手術順利,腫瘤不大,經過胸腔鏡下的微創手術被切除。「孤立性纖維瘤」,一家人記住了出院小結上這個古怪的腫瘤名,只當度過一劫。

但一切並沒有結束。去年下半年,胸痛再犯,利利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經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利利的左側胸腔內有一個直徑約21厘米的腫瘤,鼓大如球。從外觀看,女孩左側胸壁明顯比右側飽滿,那是一個還在瘋狂生長的腫瘤。

二次手術本來就會提高手術難度,何況這個腫瘤可能侵犯的神經血管太多,手術風險很大,有醫生判斷「可能下不了手術台」。但如果不手術,持續膨脹的腫瘤可能把孩子活活疼死。換言之,病人接下來的每一天都將很難捱。

「去上海吧!」經當地醫生推薦,一家人找到仁濟醫院的趙曉菁醫生,一個與胸部腫瘤過招20多年的外科醫生。

【緊張現場】外科醫生接力聯袂上台「拆彈」

早上9點,手術開始;11:18分,瘤體成功剝離;12:23分,進行血管搭橋……時間滴答走過,手術室氣氛緊張。

趙曉菁在手術前就很清楚,要對付一個「狠角色」。這是一個狂妄的腫瘤,膨脹性生長的它已牢牢霸佔著女孩的頸胸交界處,這個位置的重要血管很多,一旦涉及重大血管,引發大出血,是任何外科醫生不願見到的,這會引發生命危險。即便命保住了,導致重要神經受損,手術後可能引發因血供破壞、缺血導致的組織器官受損等一系列災難性的併發症。

據趙曉菁介紹,從影像學判斷看,這個巨大的胸腔腫瘤已經壓迫了小女孩左側上肢的臂叢神經,左側無名靜脈也已經沒有了血液迴流,腫塊還將左鎖骨下動脈完全包繞……面對如此複雜的腫瘤,手術前很多情況是不確定的,一切只有靠手術醫生打開患者胸腔後去探查,這考驗醫生的手術經驗、技術、判斷力與臨場的決斷力。

打開利利的胸腔,趙曉菁與脊柱外科陳濱醫生小心翼翼地充分顯露所有臂叢神經,並成功將腫瘤從其表面完整剝離。手術當場神經電生理監測顯示,臂叢神經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進一步遊離左鎖骨下動脈,醫生們發現,它們已幾乎被腫瘤包繞,遊離顯露其遠心端,血管管徑大約只有4毫米、缺損長度太長了,手術團隊決定放棄人工血管置換方案。「遊離一段正常的頸內靜脈作為橋血管,與左頸總動脈進行端側吻合!」胸外科副主任葉清急中生智,想到這個妙計。

得益於脊柱外科醫生陳濱對臂叢神經和左側鎖骨下的解剖把握、心外科副主任黃日太對細小橋血管的吻合技術……下午1點18分,手術最終宣告順利完成,腫瘤獲得完整切除,臂叢神經完整保留。這顆腫瘤的最大直徑21厘米,重942克,病理診斷顯示為:孤立性纖維瘤。

【生命力量】「孩子很堅強,我們得救救她」

從醫20多年,趙曉菁也只遇過三四例巨大的頸胸交界處孤立性纖維瘤,如此年輕且嚴重的患者還是頭一回。據文獻報道,頸胸交界處的孤立性纖維瘤臨床上很少見。而文獻記載的各類孤立性纖維瘤,發病年齡從5-87歲均有報道,平均年齡50歲,無明顯性別差異。

但在臨床上,趙曉菁發現,他接手的患者都是十幾二十歲的青年。他最近一次接到的病例就是一個20多歲的貴州小夥子。「他們因為胸部脹痛、咳嗽等癥狀就醫,也有的是偶然發現了腫瘤。」趙曉菁告訴記者,這類腫瘤患者大多無明顯癥狀,不少是在影像學檢查時意外發現,腫瘤長大後可能引發胸痛、咳嗽等。

也因為早期難以發現,這給手術帶來了巨大難度。「以往類似手術,我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趙曉菁坦言。他在這裡定義的「成功」,是指完整剝離瘤體,並全部保留下周遭血管;「失敗」是指對不得不侵犯的血管,在血管重建後,血管再通效果不好。

為何願意接下這台難開的刀?記者從這個仁濟醫院的手術團隊聽到這樣的回答:女孩的求生欲打動了大家,「孩子很堅強,我們得救救她!」另外,在高難度的手術面前,真正的外科醫生都會表現出巨大的勇氣與興趣,全力以赴地接受挑戰,為患者祛除疾痛,當醫生的成就感也來源於此。

註:因涉及隱私,患者為化名,醫務人員給她取名利利,希望孩子今後順順利利。

來源:文匯

本期編輯:金雪 沈天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靶向治療:精確的癌症殺手(上)——我院腫瘤內科副主任曹焱談靶向治療
腫瘤免疫治療?把「腫瘤君」變成「剁手黨」!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