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場鄉村藝術盛宴 傳承本土民俗風情

一場鄉村藝術盛宴 傳承本土民俗風情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好運角半島畫屋美術館格外熱鬧,民俗舞蹈、漁家鑼鼓、根雕藝術、麵塑等民俗表演展示精彩紛呈,為百姓奉上一道鄉村民俗藝術饕餮盛宴。


開場的好運角漁家大鼓場面氣勢恢宏,鼓聲震天。鼓韻經過長期歷史演變,不斷傳承、發展,形成了反映好運角漁民與大海共存共生共舞的博大情懷。它的古樸,它的蒼勁,它的厚重,它的亢奮,無不是一幅漁家、漁民戰天斗海的壯麗畫卷。

此次活動也吸引了不少民間藝人前來助陣,西霞口社區田吉春老先生的根雕作品十分吸人眼球。據他介紹說,2000年退休後開始從事根雕,起初的製作完全是因為興趣,後來慢慢走上了藝術雕刻之路,到目前為止,其創作的作品一共70多件。此次相聚半島畫屋美使館,藉此機會跟當地的民間藝人進行交流,讓好運角的本土民間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

在活動現場,馬大姐藝術團團長馬秋領大姐蒸的十二屬麵塑也十分引人注目,每個屬相都爭奇鬥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神形兼備。十二屬相團團坐,象徵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馬大姐說每年正月十五自己都會蒸這樣的麵食,也是對未來一年的美好祝願。

活動現場除了民間藝人,還有熱愛傳統民俗文化的大學生王釗宏,現就讀于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他製作的皮雕畫以及蒸面屬相也吸引了不少群眾駐足觀看,如果不去了解,真的不敢相信這些蒸面屬相及手工皮雕畫是出自一個學生之手。據他介紹說,他小學的時候就跟隨李作做老師學習繪畫,從此跟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也為他的藝術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王釗宏的蒸面屬相作品也極具特色,他介紹說喜歡麵塑是受自己姥姥的影響,他說中國傳統民俗每年都有很多在逐漸失傳,他學習麵塑也是為了這種傳統民間技藝可以延續下去。

除了這些傳統民俗的展示,馬大姐藝術團也為廣大群眾帶來豐富多彩的表演,舞蹈、歌劇、太極、二胡演奏、架子鼓、詩朗誦等都贏得了群眾陣陣喝彩。這不僅僅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文藝演出,更是一種民俗文化的傳承,豐富活躍了好運角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對於民俗藝術,如何傳承一直是個難題。要傳承,民俗藝術就必須貼近群眾,讓更多的人接觸它從而愛上它。開展鄉村文化藝術節,讓百姓自己參與,讓他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村民才會更有積極性,鄉村民俗才會得到更好的傳承。所以說此次元宵聯歡不但是一場鄉村藝術的盛會,更是一種民俗傳承的載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好運角 的精彩文章: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可我心中只有夢想

TAG:中國好運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