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風口褪去後,互金平台的轉型困局

風口褪去後,互金平台的轉型困局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洪言微語(ID:hongyanweiyu)

文/ 薛洪言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這是唐朝詩人羅隱寫諸葛亮的一首詩,時運來時,有赤壁之戰以弱勝強的經典,時運去時,七出岐山卻無功而返,雖為人傑亦不自由。一句話,道盡了歷史的偶然與必然,小到個人和企業的發展,大到行業與地區的興衰,莫不如此。

1

自雷軍提出了風口論,造風口與追風口,便成為互聯網企業的頭等大事。所謂風口,即為趨勢,踏上風口就是順應了行業大勢,各種資源自然積聚,事半功倍。道家經典《陰符經》有雲「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解讀,這裡的天道便可理解為趨勢,觀察趨勢、順應趨勢,就足夠了。

回顧互金行業的發展史,興衰循環的節點均源於趨勢的變化。2004年前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電子商務的大潮下應運而生,順應了互聯網化的大趨勢,得以發展壯大;2012年前後,一方面,移動互聯網大潮開啟,另一方面,4萬億刺激後傳統金融機構進入到化解不良危機的下行期,普惠金融的重擔無形中便落在了P2P、互聯網小貸等互金機構身上,盡享政策寬鬆紅利,蓬勃增長;2015年前後,一方面是高速增長中亂象叢生,一方面則是宏觀經濟步入到去槓桿的新階段,互金機構也好、傳統金融機構也罷,進入到強監管的新周期之中,行業開始加速分化。

在此過程中,踏准趨勢的一批機構先後成長為獨角獸,在行業分化中得以遙遙領先,而沒能借勢發展的機構,則越來越邊緣化。

最早的一批支付機構成立於2004年前後,除支付寶和財付通之外,其他幾家已經被遠遠落在後面,最關鍵的一步便是2012年前後有沒有抓住普惠金融和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在這個關鍵節點,支付寶升級為螞蟻金服,開始提供理財、融資等一攬子普惠金融業務;財付通則站在微信的肩膀上,盡享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其他幾家早期參與者,固守傳統的業務模式,強調行業滲透和深耕,錯過了C端業務的蓬勃發展期,反過來B端業務的優勢也開始受到侵蝕。

最早的一批P2P平台成立於2010年前後,截止2011年,有數百家平台投入運營,但至今仍活躍在行業前50名的平台,僅有紅嶺創投、人人貸、拍拍貸、翼龍貸、微貸網、人人聚財、你我貸、麥子金服(原諾諾鎊客)等少數幾家,相反,一大批2014年前後上線的平台,如愛錢進、PPmoney、宜貸網等,反而後來居上,活躍在行業一線。最關鍵的有兩點,一是有沒有抓住政策寬鬆的紅利窗口,快速做大成交量,行業前期,粗放增長遠勝小而美戰略;二有沒有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培育資產端的核心優勢,在資產端缺乏競爭力的平台,面對後期上千家平台的競爭,隕落幾乎是必然。

可見,因時而生、順勢而起,是企業發展戰略的不二選擇。正如莊子在《逍遙遊》中所言「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大水才有大魚,大風才有大鵬。

2

對互金行業而言,當前面臨哪些大趨勢呢?

宏觀層面,供給側改革仍處於推進的關鍵階段,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大原則下,債權融資比重趨於下降,放貸類機構規模快速增長的好日子一去不返。

政策層面,嚴監管周期剛剛開始,未來幾年內放鬆的可能性不大,互金行業的業務空間整體受限,規模增長推動營收增長的好日子也過去了。

行業層面,大分化仍在繼續,強者恆強。頭部平台享受馬太效應紅利,尾部小平台基本回天乏力,中等平台則面臨分化壓力,要麼抓住增長的尾巴向頭部平台靠攏,要麼步步後退,變成無足輕重的小機構。

用戶層面,增長臨近天花板。借款人方面,隨著個人信息保護各項配套機制的完善,以及百行徵信成立後信息孤島效應的緩解,多頭借貸問題有望得到有效遏制,行業借款人次快速增長的好日子過去了。投資者方面,綜合考慮投資替代品的崛起、剛性兌付的打破、理財端收益率的持續下降等因素,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整體吸引力下降。

可見,對互金機構而言,「順勢增長」的好日子過去了,不能再做風口上的豬,需要進行戰略層面的思考與轉型。從實踐中看,無外乎下面兩個選擇:

一是追逐新的趨勢,發展新興業務。往大了說,時代在變化,產業在更迭,若不能與時俱進,創新者會變成守舊者,成為被顛覆的對象。既然行業趨勢決定了高速增長的狀態難以持續,尋找新的增長點就成為自然選擇。目前來看,智能風控、智能投顧、金融雲、現金貸、海外市場、區塊鏈等相繼被視作新興熱點,追逐者眾。

問題是,萌芽階段的新興業務不確定性很大,押對寶並不容易,很多機構因此患上了風口焦慮症,什麼火跟什麼,什麼都想插上一腳。對行業巨頭而言,家底厚,這種策略還可以理解,但對於小很多的獨角獸甚至更小的平台而言,則屬於典型的戰略盲從。比如很多P2P平台,備案尚未完成、在行業分化中也未站穩腳跟,在金融科技布局上倒是快人一步,面面俱到,全而不強,前景堪憂。

二是夯實內功,長出翅膀。逆勢也可前行,只是要費力一些。普惠金融業務可能喂不飽一些巨無霸,但對於大多數創業型平台而言,業務空間是足夠了。普惠金融在全球範圍內仍是難題,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接受新的定位,尋找新的空間,如各個細分行業的供應鏈金融深耕、做精做透難啃的消費場景分期、現金貸亂攤子的收整等,仍然大有可為。

只不過,要實現逆勢增長,前提是夯實內功,在資產獲取、風控、基於大數據的管理優化等方面要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力,為粗放發展階段落下的各項內部管理工作補課,草莽粗放經營的那一套不再適用了。

3

除此之外,依舊要考慮借勢發展。

行業大趨勢整體不利,但從更大的時代背景去看,我們正在從互聯網時代進入到物聯網時代和區塊鏈時代,從信息互聯到萬物互聯和價值互聯的過渡,「連接」本身有了更為深刻的意義和更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借勢連接的槓桿效應,與越多的主體「連接」在一起,便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難找到新的破局口。

借勢傳統金融機構。傳統金融機構正經歷著互聯網化的轉型,但不掌握場景、不熟悉互聯網化運營、在基於大數據的風控上面也存在欠缺,對於業務空間受限的互聯網金融機構而言,其相對冗餘的經驗、場景、用戶、數據均可以向傳統金融機構輸出,實現資源的更有效率的應用,變相實現業務空間的突圍,在互惠合作中實現共贏。

自2017年以來,互聯網金融機構與傳統銀行業掀開了一波合作潮。五大互金巨頭除了與五大行,還與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以蘇寧金融為例,截止2017年底,合作銀行數量已經超過400家。除了巨頭,行業中的獨角獸企業,也都與傳統金融機構建立了廣泛而密切的合作關係。

借勢金融科技浪潮。業務空間受到了壓縮,但金融科技正迎來一波大的趨勢。業務類似於切蛋糕,你多我就少,與同業之間主要是競爭關係;但科技類似於思想交換,彼此交換、彼此都是受益者,可以造福全行業,無論在監管層面還是行業層面,對金融科技的探索與發展都持鼓勵和扶持態度。

對互金機構而言,把握這個趨勢有兩個路徑,一個是自己去摸索實踐,一個是拿來主義。對於巨頭,肩負引領行業重任,需要走第一條路;而對於其他機構,通過與更多地的金融科技企業合作,拿來主義或是更為實用的選擇。

借勢海外市場。作為新興業務,互聯網金融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階段不一、政策環境不一,可以通過空間的轉移來追逐趨勢。無論是支付出海、現金貸出海,還是ICO和虛擬貨幣出海,本質上都是以轉移戰場的方式,追逐行業早期的發展紅利。隨著區塊鏈的滲透和成熟,業務跨境的門檻會進一步降低,為海外市場布局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借勢服務實體經濟。C端的競爭告一段落,B端的角逐剛剛展開,服務好B端小微企業客戶,應該成為謀划下一個五年計劃的著力點。服務B端,應避免走入流量思維、營銷創新、輕資產運營、追逐風口等C端展業模式的誤區,要有匠心精神,做深做透一個行業、一個區域,小步探索、快速複製,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慢才是快。

4

近期,有消息稱曾經的現金貸明星企業「二三四五」已經卸下現金貸的包袱,輕裝前進布局區塊鏈。總有一些企業,享受過風口上的刺激,就再也不能忍受常規增長的「折磨」,追逐風口、追求高增長成為他們的宿命。行業大勢的起落興衰,要洗去的,便是浮躁的參與者。

真正的基業長青,既要敬畏周期的力量,更要深刻理解時間的價值。與時間做朋友,專註與聚焦,自有其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戴威的鬱悶,背後是程維和李斌的野心
德勤趨勢報告:2023年發達國家智能手機普及率將達90%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