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白和王維都在今天出生,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他倆卻終生不識

李白和王維都在今天出生,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他倆卻終生不識

今天是2月28日,公元701年的今天,唐朝誕生了兩大詩人:詩仙李白和佛王維,他倆不僅同年同月同日生,還於761年762年相繼去世,但這兩人卻終生不曾相見......

總第044期

詩仙青蓮居士

李白,我們都叫他詩仙。

今天按理說來是他1317歲(公元701年2月28日)的生日,然而他只活到61歲就掛了。

李白畫像及《妖貓傳》中李白造型

李白長相一般,身高也只不過1米6多一點,但他會劍術,會寫詩作文,也算多才多藝,身高不夠,也可以用氣質來湊。

不想討論他的詩,說點詩之外的。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李白是一個有文化的流氓。

普通小流氓打完架就溜跑了,像李白這種大才子式的流氓,打完群架就把血戰過程在寫在詩里。

所以,經常能夠在他寫的詩里看到他在街頭火拚打架的場景,「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在鬧市中拿刀砍人,這就是他的理想。

李白有一句人人都會用的詩: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不是他吹牛,這是真的。

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過一段自我介紹: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

三十萬金是個什麼概念?換算成今天的物價標準,約合人民幣1個億。

完爆王思聰有木有。

可他哪來的這麼多錢呢?

要知道當時李白的粉絲隊伍,從西安可以直接排到紐約。其中不乏唐玄宗這樣的國家領導人,自然少不了資金贊助。相比之下,現在的追星族簡直弱爆了。

他的粉絲中,最有名的要算一個叫叫魏顥的哥們兒。

為了一睹偶像風采,他千里尋白,只要聽說李白在哪裡,他就追到哪裡。他從河南王屋山出發,一路追到浙江天台山,只可惜每次都是他剛到,就被告知李白已經離開。

半年中,魏顥從北到南,又從南往北,期間跋涉三千里,終於在廣陵見到了偶像。

李白由於理財意識欠缺,又是個敗家子兒,有錢的時候揮金如土,窮途末路,只能靠朋友接濟。

李白的一生領過兩次結婚證,而且都是宰相的孫女。

國務院總理的孫女呀,多少人擠破頭想要,都被李白輕而易舉的撩到手了。這還不算什麼,李白還和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傳過緋聞呢。

這些都是他詩詞之外的故事,其實,李白放在如今,是個妥妥的斜杠青年:

博士研究生(保送)/政府官員/詩人/武術家(劍術唐朝第二)。摩詰居士

詩佛摩詰居士

王維的個人簡歷,看起來比李白要更高大上一些。

巧合的是,他也是今天的生日,也就是公元701年。

比李白早掛了一年。

他跟李白,同年同月同日生。

王維畫像及其畫作《輞川圖》

他出生山西太原,名門望族之後,王爸王媽崔氏都是魏晉五大世家的後裔。

他十五歲就參加了高考,大部分同齡少年還在念高一,

十七歲時候寫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十歲中了進士,

三十歲中了狀元。

他年少成名,又會音樂,更能繪畫,作詩著文,一派的風流蘊藉,從來是王公貴族座上之賓,到後來「扈從不及,為賊所得」,以至於「服藥取痢,偽稱喑病」。

如果不是《凝碧詩》和弟弟王縉請削己職以贖兄罪,只怕罪行定的不輕。

這樣的事情發生之後,一般的人大約不是憤於時局就是悲於身世吧?

然而你在王維的詩里看不見。

他看花看鳥看山看水,彷彿之前的事情不過一片烏雲,清風一吹又復皓月當空。

他從來不在他的詩里透露他痛苦的消息,非但沒有憤怒與反抗的呼號,連掙扎的氣息都找不到。

唐詩最美的風華,盛唐最美的光陰,都在王維的詩里了。

他也是個毫不遜色的斜杠青年:

公務員/音樂家/畫家/詩人

縱使相逢應不識

按道理,李白和王維年齡相仿,並且兩人都在年輕時已經才名遠播,和皇室成員都有時間並不算短的蜜月期,而且兩人還有一個共同好友孟浩然,很難想像他倆居然沒有任何交集。

連見都不曾見過。

翻翻歷史,李白742年才奉召入京,而孟浩然740年就不在了。

孟浩然畫像

李白第一次在長安是個混社會的,還差點嗝屁,而王維已經官運亨通了,能見面的機會很少。

非但王維沒交流,張九齡這種文宗,他都沒見著。

張九齡,蘇廷,張悅,李邕。這是那時候四個德高望重的泰山北斗。

蘇廷遇到他太早,李邕沒見他,張悅張九齡,更是直接沒有任何關係的樣子。

王維是張九齡一個朋友圈的,孟浩然到長安都混得凄慘,何況李白還是孟浩然圈子的萌新。

王維若不考進士,在長安基本見不著張九齡這些人,畢竟麻鞋見天子也要看時候。

李白走的是曲線救國方式,農村包圍城市,哦不對,是山區包圍城市,終南捷徑的套路,這在張九齡這種賢相眼裡,大概和李邕看李白差不多,總覺得這年輕人不大靠譜。

進不了圈子,你在外面名氣再大,也很難傳到圈裡。畢竟又沒有論壇群朋友圈。

你有名,我也有名,你功夫好,我也功夫好,這種時候,各自自得,也沒太大想法去很非常想接觸誰,畢竟老孟去找王維都沒好結果,李白肯定也沒這想法了。

再來,孟浩然去了長安一圈,回來告訴李白,長安詩人也就那樣,自己一句秒殺了一群,你也別去折騰了。

聽到這話,李白咋想?

還有王昌齡這個小夥伴,這可是詩家夫子,也考進士進了長安,兩人交流的時候,難免說長安那群人啊,七絕不如咱倆呀!

聽到這,李白又咋想?

所以,已經認識了這兩個人,去長安再找詩友約的機會更渺茫了。

再者,

李白來長安時是開元二十三年。王維也是當年遷為右拾遺。

嗯,確實是小官。

王維在皇城扮演的是政治角色。

李白縱然隆寵一時,受大家吹捧,也不過是貴族遊樂時招來的小丑罷了。

王維出身名門世家,典型右族文人,李白不過是個王侯九世孫,還是個商賈遊俠。出生也不是一個社會階級的,沒多少共同愛好。

其實,像王維這樣的通常看不起李白那樣的……李白雖然壯志雄心的詩寫的好,究竟不能拿來治國,還想一步登天,最後還不是被玩膩了的貴族們排擠走了……

一個半仕半隱,一個積極入世,價值觀差太多,所以留下後世人以為的遺憾:你倆為何就沒做成基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了不起的匠人 的精彩文章:

8小時的回城之路,99年前的魯迅先生用了54小時

TAG:了不起的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