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然混成:中華木作之美的最高境界

自然混成:中華木作之美的最高境界

神人暢

 中國民族音樂大師

龔一 

00:00/05:03

相對於歐洲的石構建築,

中國以及東方文明的一直盛行木構建築,

並將其發展到極致。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韓非子?五矗》

正因為有了木頭,人們才可以「構木為巢」,搭建棲居之所,才學會了「鑽木取火」,拉開了文明的序幕。

然而,走出森林的東方古人類,卻不曾放棄過以木為本的生活,壘土為台,構木為巢,環之以水,炊之以火——古老生活方式代代相承,幾乎至今未改。這記憶一直流傳下來,並已深深鐫刻入中華文化的基因圖譜當中。

中國文化,從某種角度來講就是木文化。

木之美感,得自天然;

木之材質,亦得自天然,

體現在其環境之美之生態性。

只要尊重自然規律、加以簡單的照料,

木頭是最可再生的材料。

在中國文化的五行觀念里,

木屬於東方,

木象徵著生意,象徵著春天,象徵著綠色,

以及儒家的禮樂文明和仁德教化。

木頭予人的感受是溫暖質樸的,

斑斕的紋理、柔和的觸感、清香的氣味,

都能安撫人的心緒,表徵著「仁者愛人」。

因此,中國傳統建築和傢具以木結構為主。

木頭一經匠人之手,呈現在世人眼前的便不只有自然之美,還有結構之美。而將兩塊木頭結構在一起的,是榫卯。

這結構之美,這結構的原理,同樣的是奉「自然混成」為圭臬。

榫卯就像隱藏在兩塊木頭中的靈魂,

當工匠將它們緊緊嵌合在一起之後,

兩塊木頭便像生長在了一起,

從此不再分開。

無論是一棟房屋、一扇門窗或是一件傢具,

其中都貫穿著一個同樣的主題:

木頭的相遇與搭建

——這就是木作。

榫卯結構是中華文化最精彩的手筆之一。

榫卯,得之於陰陽觀念,

表達著對乾坤一氣、天道混成的禮讚。

人們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榫卯的應用,就是這個開始,定位了中國古代木作的演化方向,那就是不用鐵釘等輔助連接方式,完全依靠榫卯連接起眾多木構件。這個方法越來越成熟,直到宋代達到巔峰,一棟體量巨大的宮殿有成千上萬的構件,不要一枚釘子就能緊緊扣在一起,實在非常了不起。

木作的世界,

是由長時間的實踐和對木頭性質的透徹認識支撐起來的,

充滿了富有智慧和靈性的木材組織形態和結構方式。

不僅是一種技藝,

而且是一種哲學。

在《莊子》中,講述了一個叫梓慶的木匠的故事——

梓慶擅用木頭製作一種叫鐻(jù)的精巧樂器,看過的人都驚嘆不已。魯國君主問他是如何做到的,梓慶回答說:在做鐻之前,我就開始靜心齋戒,如此到了第三天,官爵俸祿這些雜念都已拋卻;到第五天,別人的褒貶毀譽也都已忘卻;到第七天,世間所有的喧嚷都不存在,連自我都忘失了。這時,我才進入山林,觀察樹木材質,精心挑選最合適的木材。等到一個完整的鐻已經在胸臆間成型,我才開始動手製作。

也就是說,

只有將木材的天性與淡泊的心境、純熟的手工結合起來,

製成的器物才會渾若天成、精妙無比。

這個故事證明了,

木作,

是將自然之力和匠心玄想結合得最為高妙而不著痕迹的人類創造活動。

一件木作,彷彿是自然造化藉助匠造人工

所呈現的最和諧美妙的存在之物。

最具匠心精神的中華木作,

它的最高訴求就是四個字:

「天 人 合 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雅堂 的精彩文章:

除了電影《芳華》,漢服中亦有「芳華」
濛濛細雨,一縷梅香

TAG:復雅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