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濕地公園、蜜月灣與酒杯灣,景色無不醉人

濕地公園、蜜月灣與酒杯灣,景色無不醉人

D7,2018年2月11日,農曆臘月廿六,清晨的濕地公園美得像畫,酒杯灣與蜜月灣的海水藍得勾魂

塔斯馬尼亞朗塞斯頓的清晨,小衣襟穿得紅紅的,下得樓來。

停車場過道,便開始起舞了,心情看來不錯。小姑娘的心情,其實每天都是不錯滴,一天光想著怎樣讓自己樂呵啦。

昨天想去,卻因為大雨而未能成行的濕地公園,被列為今天行程中的第一站,十幾分鐘後便抵達公園門口。

資料里說,濕地公園九點鐘才開門,時間還早了幾分鐘,便乖乖地在門外候著。

過了九點鐘,還是未見工作人員的身影。一道簡易的柵欄門,一直開著,便走了進去。哥哥為我們此行專門做了幾頁紙的功略,其中說到這個濕地時,用特大號的字體提示說有「蛇」,提醒我們要加一萬個小心。於是邁在棧道上的腳步,謹慎又謹慎,眼睛一直盯著路面,不敢有絲毫懈怠。

棧道通向一處圓形的建築,那是濕地的遊客信息中心。

小衣襟不用擔心蛇的問題,走得輕鬆又愉快。

遊客中心後面有一塊水面,水平如鏡。

藍天之下,水面也是藍色的,純凈的藍著。

各種水鳥,點綴其中,尤其是白鷺,伸長了脖子,就像在冰面上跳著芭蕾一樣。

那時的美,讓人驚詫,十萬分地感覺這一趟濕地,是來對了。

走進遊客中心,以為要買門票之類的。

裡面只有兩名工作人員,在忙著收拾他們的東西,對我們的進入並沒有多理會。

屋子裡陳列著一些塔斯馬尼亞洲的動物標本,如袋鼠(Kangaroos)、考拉(koalas)、袋獾(Tasmanian devils)、針鼴(Echidna)、食蟻獸(AntEater)、袋熊(Wombat)和其他一些珍稀鳥類。

小衣襟忙開了,都想摸摸,一再制止,還是有得手的。

這處塔馬河濕地公園,以前曾出租給私人和公共運營商。20世紀80年代,塔斯馬尼亞政府決定將濕地面積納入塔馬河保護區中來加以保護,因為濕地不僅是許多本土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也對保持城市水質和空氣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

門外牆壁中藏了一隻捐款箱,提示的標準是每人3刀,也請小衣襟投了一些錢幣進去,算是公益了。

然後,我們就邁開大步,向著濕地深處行進了。

這處濕地公園位於塔馬河西岸,向河道區域內逐步延伸。

棧道兩邊是成片成片高大的蘆葦,還有小樹林。昨天看到的那個應該是袋鼠的動物,又出現了,遠遠地躲著我們。

還是擔心有蛇,不敢走得太快,畢竟兩邊的蘆葦太密集了,蛇很容易藏身其中。

小衣襟撿了一枝枯掉的蘆葦,一路拍拍打打,真的成了打草驚蛇的現場版。

還調皮搗蛋。

媽媽好不容易找到開闊的地方坐下來,想拍照,卻被小衣襟擋住了鏡頭。

只好把小衣襟抓過來,摟在懷裡。

留下小衣襟一個人,小姑娘的打扮,倒是更應景些。

天氣奇好。

白雲大朵大朵地舒展身體,舒暢是呼吸。

走著走著,前方視線變得開闊了。一座橋出現在眼中,急步奔過去。

因為小衣襟有安排,大家的手中都必須的棍子,還要舉得高高的。

橋上的風景,更加無敵。

藍天變成了雙份,一份在水裡。

上上下下,如一。

清澈、單純的自然本色,最原始狀態的美麗,無需任何裝飾。

正覺得畫面中缺乏動感,兩隻黑天鵝就出現在了視線中,為這自然的畫卷點睛。

簡直就是完美。

它們在水裡閒蕩、嬉戲,想近就近,想遠就遠,因為這裡是它們的家,就是可以任性地來去。

朝向陽光的一方,更多的水鳥,停泊在水面上。

整個水域,都是鳥兒的天堂,靜謐而又安祥。

天鵝就在身後,慢悠悠地曬著和煦的日光。

小衣襟也繼續高舉手中的「木棍」,像舉著旗幟那麼驕傲。

飛鳥滑過的,不只是天空。

雲朵像飛碟,盤旋著,列著隊。

只是照片中被咱給弄得過曝,看不出當時眼中的美來。

行至那個橋,棧道還在向前方延伸。

而我們就此折身,身心和眼神,都吸得滿滿的,快要裝不下的美。

又經過遊客信息中心,又路過入口處的那片湖面。白鷺還在起舞,曼妙的舞步,極盡優美。

離開塔馬河濕地,是否去鴨嘴獸保護中心一事,有些糾結。

說點題外話吧。

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土著居民,被稱為塔斯馬尼亞人(Tasmanians),塔斯馬尼亞人是原住民澳大利亞人中被分隔在塔斯馬尼亞島上的一支,並非另一民族,由於約10,000年前海平面普遍升高淹沒巴斯海峽(Bass Strait)而與澳洲大陸隔絕。他們的祖先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經美拉尼西亞遷入,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美拉尼西亞類型。他們的語言系屬不詳,無文字。他們崇拜圖騰、月亮、精靈,盛行巫術,禁忌甚多。

1803年英國殖民者侵入塔斯馬尼亞島時,塔斯馬尼亞人約有6000,大致分為20個部落,處於原始公社制的早期階段,行氏族外婚制。有的雖已過渡到對偶婚,但仍保留群婚殘餘,按母系傳譜。每個群體均在一定地域內活動,嚴格遵守疆界。使用石、木、貝制工具,從事採集和狩獵,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19世紀20年代,英國殖民者對塔斯馬尼亞人發動圍剿屠殺,到1835年時,僅剩下了200多人,被囚禁在弗林德斯島上。1876年,最後一名純正血統的塔斯馬尼亞人死去。

比塔斯馬尼亞人更幸運的,是鴨嘴獸,它是塔斯馬尼亞獨有的物種,在世界其他地方是見不到,動物園除外。鴨嘴獸也是地球上唯一的卵生哺乳動物,生物價值巨大。

鴨嘴獸之家(Platypus House)位於塔斯馬尼亞島北部的美麗角(Beauty Point),旁邊還有一個海馬世界,要去的話,兩者可以一網打盡。可是我們計劃前行的方向,並不是北面,哥哥給我們做的攻略中,也沒包含這部分內容。從我們的位置到鴨嘴獸之家需要一個小時的車程,若前去參觀,再原路返回,趕到計劃中的景區,時間上怕是不夠。

只能放棄。

還是向著預計中的方向,前進好了。

也就此離開朗塞斯頓,一個美麗的、讓人留連的城市。

飛奔趕路。

晴朗朗的夏季,美景一路相隨,讓眼神不疲倦。

中間小衣襟說不舒服,便停下車,下車去透氣。

草間開了很多小野花,順手擷一些。

再回到車上,便多了一份花香,還有小衣襟的燦爛笑容。

還有昨天摘的橡果,性急的,自己先脫了帽子,怎樣都是可愛著。

快接近我們的目的地時,經過Devil』s Corner Cellar Door酒庄,見很多人停車吃飯,便也停了下來。

小衣襟在車裡睡著了,不好驚動她。

跑下車去看風景。

遠處的湖,顯得凌亂些,倒是近處的小花,更讓人愛。

陽光很暖,也很軟,照在每一個毛孔上,舒服極了。

攝影師開始發功,用低機位,把咱拍得比山還要高,歐耶!

那時的愜意,就這樣定格在快門之下。

又走了一會兒,行至Coles Bay,路過一家有海鮮吃的院落,決定停下來。

沒有哥哥同行,吃海鮮的機會才能有,所以走過路過一定不能錯過。

把小衣襟搖醒,因為我們要吃海鮮嘍。

給小衣襟點的是魚,在鮮花環繞的院中享用,自然又多了一層美味。

還點了Mussels和Oysters,味道極為鮮美,感覺還沒吃夠,盤子就空了。

放下刀叉,才有空去看花。

一棵棵又高又大的樹,圍成花的籬笆,紅的紅、粉的粉,黃的黃。

細看花型,像孔雀羽毛上的斑紋,極為美麗,也極為可愛。

一樹一樹的,開滿了花。

顏色不一,或深或淺,盛開時的陣勢,都讓人感覺驚詫。

院外大道邊的一棵,和咱老家的白楊樹一樣高,把一束束的紅花高高地托著,舉向天空中去,吸更多的陽光色彩。

便好奇這花的名。

立刻請教了Ainnsky,得知是尤加利樹花。再細查,原來尤加利樹即是桉樹(Eucalyptus),桃金娘科,是常綠的喬木,從高聳入雲的大喬木到低矮的灌木都有,共600多種。此時我們見的,當是其中的極品了。這裡說的極品,是咱自己定義的哈,有好看的花,是入選的唯一條件。

蒸餾尤加利樹的葉子和細枝,還可以制出尤加利精油,澳洲尤其是塔斯馬尼亞產的尤加利精油最受歡迎,可謂物美價廉。尤加利精油的作用還真不小,可制鼻炎,緩解鼻塞和頭疼,有助消化和睡眠,發燒時可降低體溫,對生殖和泌尿系統也有幫助作用,更可為傷口消毒,還可驅除蟎蟲,尤其對燙傷有奇效,可謂包治百病。

在花香中,難免醉了。

哥哥為我們制定的行程計劃中,今天的第一站,是酒杯灣。

離開那個可以吃美味海鮮,也可以觀美麗花開的院落,便去找酒杯灣。

路在海岸邊彎彎地繞著,卻一時找不到我們要去的地方。澳洲的手機號碼完全沒信號,導航失靈,倒是中國移動的漫遊功能更強大一些。

在海岸邊迷失,卻意外地遇到了計劃中的第二個景點,蜜月灣,英文Honeymoon,還是很好理解的哈。蜜月灣和酒杯灣,都位於菲欣那(Freycinet)國家公園中。

停好車便奔向灣中,果然見一汪好水,陽光下呈現出極為美麗的色彩。

蜜月灣是個灣中之灣,相對來說風浪較小,但還是有風,呼呼呼地吹在耳邊,吹得頭髮凌亂,要強按著,才能不遮住臉。

拉過小衣襟一起拍照,卻孩子頭髮都在顧,兩隻手不夠用。

天晴,一灣海水的顏色,美得言語無法形容。

深深淺淺地,碧藍中,夾著翠綠,追趕九寨的感覺都有了。要知道,這可是海啊,是海水,與平日所見都不同。這個世界總是有太多精彩,所以行走的腳步才停不下來。

立於這樣的風景中,風吹也不怕,日晒也不怕,只嫌360度太窄,美景不能全部囊括。

石縫中的海水,清澈到百分之百透明。

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就像完全裸露在空氣中一樣,完全不受海水的遮擋,你想看都多真切,便有多真切。

小衣襟也是被這片海水的顏色給驚詫到了,手中拿著木棍,卻一時不知該從何處下手才好。

擺在腳前的那汪水,剛好是個愛心,也是神了。

小衣襟終於想好了,要「釣魚」,儘管水裡一條魚都不見。

小衣襟迷水,見到這般好玩的水,肯定是走不動路了。

任父女二人玩水,爬到高處去,看灣的另外一邊。

海水的顏色更藍也更均勻些。

有美女,在日光浴,還真是享受。

中國遊客一波接一波地來,個個都忙著前後左右里里外外地拍照,自拍,也相互拍。

而老外,卻選擇下水,享受這清澈美麗的水域,給身體帶來的歡娛。

玩了好一會,才離開蜜月灣,接著去找酒杯灣。

之前遇到一個中國導遊,大概問到了酒杯灣的方向,果然向前沒走幾步,便有停車場。

又發現袋鼠,正被一名中國遊客餵食中。

小衣襟湊上前去看熱鬧,還一定要當著那人的面,一遍一遍地告訴他:不可以喂它。那人也是拿小衣襟沒辦法,一邊哼哼哈哈地答應著,一邊並不停下手中的動作。

酒杯灣(WINEGLASS BAY)距離塔斯馬尼亞州的首府霍巴特市有200多公里的路程,是世界十大最美麗的海灣之一,也是世界十大最佳海灘之一,更是塔斯馬尼亞島上最受遊客和當地人歡迎的度假勝地之一。所以我們才如此執著,一定要找到它。

1999年美國旅遊雜誌《Outside》投選酒杯灣為世界十大海灘之一,評論是這樣描述它的:「沙灘與塔斯曼海形成輪廓分明的半月形狀,猶如『祝君愉快』扣針紐上的笑臉一般。我獨處在這海天一色的遼闊天地,感受自然景觀的曠野、寧靜和偉大……」 。

旅遊指南(2006)如是評說酒杯灣:「…… 在那裡我們看到了有生以來所見最壯麗的景色……我時常回憶起自己坐在那裡的美好時光:微風吹拂,海浪輕輕拍打著我的腳趾,我驚奇地凝視這灣清澈無垠的藍色海水向岸邊涌去,岸邊銀白色的沙灘正如酒杯的邊緣一樣完美……」

酒杯灣其實躲在層層群山的後面,沙灘與塔斯曼海形成了輪廓分明的半月形狀,曲線尤其完美,從高高的瞭望台(Wineglass Bay Lookout)上看過去,彷彿就是一個天然的葡萄酒杯,盛著一杯藍綠色的美酒,等著你去品嘗,即使只是聞著那杯酒香,都已經足夠讓此生難忘。

沒有找到下到沙灘的路,我們找到的那個停車場,其實是登山的步道起點。順著山勢向上爬,便可一覽酒杯灣全景。登山的路邊,立有指示牌,標明往返某個標誌點所需的時間。

日頭特別大,砂石的登山路上,樹木不足以高大到形成遮擋,近一個小時的登山路,我們信心嚴重不足。但還是要試試,畢竟來都來了。

但凡需要自己走路的時候,小衣襟都要耍賴要爸爸抱。而以木棍作誘餌,是百試不敗的方子。

手中的木棍,是千挑刀選之後最中意的那一枚,成就衣襟上行的動力,儘管邊走邊玩。

又看到袋鼠,有眼前蹦著。

也看到小小的蜥蜴,躲在石縫裡。

趴在枝間的植物果實,呈枯相,卻不掉落,不細看,還以為是老鼠們在開party。

還有數不過來的白色小花,三步兩步便能見到一株。小小的花瓣聚在一起,唱著這個時候花世界的主角。

像四月初時,江南的雪柳,綴滿了枝頭。

走走,停一停。

我們的進程極為緩慢。

時間上,倒是不急的,這一天只是觀景,早一點晚一點都沒關係。

小衣襟還是環境小衛士,邊走邊掃地,掃起一路風塵。

爬了一半的路,感覺我們的耐力已經耗盡,不想再往上了。累倒沒多累,主要是拖著小衣襟行走不便,又太曬,且明知爬到最高處,看到的不過是一灣海水,興趣不大。

半山,看到的酒杯灣,顏色是有的,只是角度還差一些。

爬到高石上去影一張相,拭與天公比高,也留下藍天的印象,算是交了到此一游的功課。

下山,走得自然快一些,發現有飲用水,湊過去狂補一番。

小衣襟其實是把接水、喝水,都當成了玩兒。

玩成媽媽眼裡,永遠的風景,還總是變化多端。

離開酒杯灣,也就離開了菲欣那國家公園,去往今天的住宿地,坎貝爾小鎮(Campbell Town)。

到了小鎮,太陽剛好要落山。

先找地方吃飯,勉強找到一家有薯條的店,因為臨近關門時間,好說歹說,廚師才同意幫我們炸一份。那是小衣襟的專用口糧,除此不吃其他。因為是從深度的睡眠中被拉醒的,小衣襟幾乎沒什麼食慾,好不容易到手的薯條,也沒吃幾根。

哥哥訂的是一間民宿,一個稍胖的小老頭,把我們帶到了房間里。那間房,門口正對著後院,微亮的夜色中,聽到羊兒的咩咩叫聲,聲勢不小。老頭說它們要吃草料了,趁我們缷行李的功夫,消身於草料庫,再出現時,胸前的襯衣上,還粘著幾株乾草,來不及撣去。

老頭帶我們進房間,第一眼是花哨,第二眼還是花哨。這裡是客棧,更是博物館,老頭把畢生所攢,都擺在了房間里,每一個空間都塞得滿滿的,包括餐桌。其中不乏中國元素,比如茶。

鋪著紅桌布的餐桌,緊貼著床腳放置,未免擔心睡覺中愛翻跟頭的小衣襟,會不會把自己一頭送進盤子里。

老頭像不放心似的,把房間里、廚房裡、洗手間里的東西都交待一遍,然後才離開。

打開冰箱,發現裡面有很多喝的東西,有果汁、牛奶,還有炒菜用的各種調料。架子上放著打開過的酒,也是可以飲用的。

客棧開得如此貼心,難怪哥哥住過之後,還推薦我們來。

夜晚的氣溫,有些冷,簡單地沖洗過後,鑽進被窩,早早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魚滋味 的精彩文章:

1號公路的曲折與精彩紛呈
說話間就是小年綠草、鮮花與海灘,還有小企鵝

TAG:小魚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