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金錢世界》背後的故事:有錢人和你我不屬於同一個物種

《金錢世界》背後的故事:有錢人和你我不屬於同一個物種

導語:他的生活方式如何養成,吃瓜群眾大可隨便瞎猜,只是自己別入戲太深。

作者:順手牽猴:行腳詩人,業餘攝影師,譯員,熱心動物權益。

前幾天,有朋友在微信里曬羅馬雪景,看得本猴抓耳撓腮,翻筋斗,豎蜻蜓,陋態百出,後悔沒能及時安排一次說走就走的出行。當天遇見一個羅馬大學出身的老友,這哥們而幾十年的職業也是和義大利打交道。他說自己也只在那裡見過一場小雪。可見難得。

好在當天就有了一點補償,在電影《金錢世界》里看見大雪中的羅馬。雷德利·斯哥特,也就是該片導演,早年出身廣告圈,知道片子里植入些什麼佐料,更能搏人眼球。卡拉卡拉浴場廢墟,宏大,曠寂,美國石油巨頭保羅·蓋蒂對和他同名的孫子,大發思古之幽情。這位億萬富豪熱衷和古代羅馬有關的一切,是個帝國控。他還靠聽靈格風唱片,自學過拉丁語。他更以收藏古代藝術品聞名於世,其中羅馬是大頭,兼及希臘、塞普勒斯以及伊特魯斯卡。見到心儀的東西,必得之而後快,不計成本,不擇手段。在他的藏品目錄中,很多來源富有爭議。

從趣味上說,蓋蒂遵循西方藝術史奠基人溫克爾曼的遺訓,把梵蒂岡那尊美景宮阿波羅,視為古典美的典範。這樣口味的人,通常屬於熱愛權力的類型,控制欲強。對他們而言,美,只能是古典的。它代表了秩序。他對二十世紀藝術圈發生的一切,充滿了鄙視和不解。知識份子們提起他,也是暗含譏諷的調調。做為土豪中的土豪,他無需追隨東岸潮流,附庸風雅。他任性得起。

《金錢世界》接近尾聲,垂暮的大亨向自己的話事人弗萊徹·錢斯,展示一個建築模型。這個追摹古羅馬風格的建築群,也就是位於南加州的馬裡布海灘附近的蓋蒂別墅,當時剛剛建成開館(蓋蒂本人從沒去過自己的博物館)。像所有的仿古結構一樣,它給人的感覺比較Kitsch——歲月還沒來得及美化這裡的一切——大亨當年的古物收藏就在這裡展示。和很多人一樣,他特別看重一件東西的原主。收藏意味著擁有一段歷史。文物的價值往往不限於其本身,過往物主的名錄,也有巨大的附加值。

大力神像

這裡的藏品中有一尊大力神像,肩扛木棍,手拎獅皮。這件羅馬人模仿希臘風格的雕像,十八世紀在羅馬郊外的哈德良別墅遺址出土,隨即又被英國的蘭斯當侯爵夫人買下,轉手美國是後來的事。鑒於雕像最初的主人是羅馬史上,一位文治武功均有建樹的皇帝,後來又被英國貴族收藏,這份履歷絕對高大上,對於新富起來的買家,絕對是門楣增輝的事,比千八百萬的增值,可是重要多了。

這個大收藏家在洛杉磯長大,二十多歲就打出自己的油田,屬於早發財,早退休的典型。可退了休又能幹什麼?豪車到海灘,但凡是能用錢買到的樂兒,他全都試過,也全都是沒過幾天就煩了,於是返回工作崗位,繼續賺更多的錢。富可敵國的財力,導致後來發生的一切,包括他家長孫的綁架案在內。電影里的保羅·蓋蒂第三,長發,還有大寬領、喇叭褲,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流行樣式。此人少年天性不大安分,在羅馬讀國際學校時,因為行為不端被開除,然後成了嬉皮,還不時參加左翼示威遊行之類的政治活動。

《金錢世界》這部電影,是根據美國作家約翰·皮爾森的紀實文學Painfully Rich改編。如不介意,這裡暫且譯作「錢多得蛋疼」。原書覆蓋範圍大得多,電影只截取了綁票事件,這個最容易上鏡的部分。一般來說,這類書要想賣得好,一要故事流暢,二要「有料」,也就是抖落八卦。關於保羅·蓋蒂,我們很多人熟知他的那兩樁軼事,就是因為這本書。一是在家裡裝投幣電話,以防來客蹭國際長途;再就是孫子被綁匪扣做肉票,甚至寄來一隻割下耳朵,他還在為贖金討價還價,以及避稅問題。所以這些再次說明,有錢人和你我不屬於同一個物種。

《金錢世界》劇照

大人物行事,不可以常情常理看待。權力、資本對人有異化作用,他們不是做為自然人,而是做為某些外部存在的人格化身接人待物。對於蓋蒂這樣的人物,假如平日勾肩搭背的某個明星在華爾街做內線交易東窗事發,他肯定也會宣稱跟她不熟,也就一起吃過幾次飯。人之常情並非誰都有機會享受,憐憫之心的適用範圍,也比我們通常以為的更加寬泛。比如片中那個外號「五十」(Cinquanta)的綁匪,就本能地具備這種樸素品質。如前所說,電影只選用了皮爾森原書中,最富有B-級片成分的部分——錢與罪。然而在這二者之間,原本那種哲學上的因果關係被混沌化了。

《金錢世界》上演之前,就已經是媒體的話題。原本出演老蓋蒂的大明星凱文·斯佩西,因為性醜聞纏身,被導演做了過濾處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本已經完成拍攝的鏡頭,只要還有他的影子,就要剪掉重新拍攝。很多人認為他的表演配得上一座小金人,索尼公司放出的預告片也支持這種看法。可導演雷德利爵士只能割愛止損。除了倫理上的避嫌,這也是生意上的需要,即便預算緊,時間急。事後來看,這部經過大換血的影片至少盈利。

臨危受命補缺的是克里斯托弗·普魯默。他原本就在該角色的候選名單當中,只是後來,導演還是選了風頭正勁的斯佩西。老明星年輕時顏值頗高,《音樂之聲》里的封·特拉普上校,足可以證明這一點。文革後期的內部片《羅馬之戰》也有他出演。當他在新片中面對古代帝國的遺迹,不知是否想起自己也曾當過皇帝,至少是在膠片上。於是,新片的蓋蒂更多流露出世故犬儒,而不是下木總統那種貪惡氣質。由於常居英國,他的言談舉止不經意的變化,應該也是普魯默把握得更為嫻熟。他的表演已經得到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特拉普上校

有趣的是,電影中這對試演祖孫二人的演員,恰好都姓普魯默。當然他們沒有親戚關係。扮演保羅·蓋蒂第三的演員,長相與本人遺照確有幾分相似。這個蓋蒂家的長孫幾年前去世時,《紐約時報》在訃告中透露,當年他被綁匪釋放後,曾致電祖父支付贖金,但老傢伙根本不接電話。參與策劃實施綁架的農民和黑手黨大多落網,除兩人之外,其他人都因證據不足被開釋。當年的義大利南方好像有些無法無天。影片也對警方和憲兵的粗放作風著墨不少。

被解救的保羅·蓋蒂第三

綁架事件三年之後,老蓋蒂在英國去世。兩個事件之間,並沒有電影里暗示的因果關係。很大程度上,他更像一個十九世紀大亨的做派,就像他的藝術趣味。然而時代大變,他的後代沒有一個能像摩根、洛克菲勒們那樣,延續老輩人的商業帝國。那個被綁架的孫子後來通過手術,修復被割掉的耳朵,在文藝圈醉生夢死,交過一批安迪·沃霍爾那樣的藝術家朋友,還在一些電影里演過配角,包括維姆·文德斯獲得過金獅獎的《事物的狀況》,直到酒精和毒品毀掉他的健康,五十多歲就死了。

他的生活方式如何養成,吃瓜群眾大可隨便瞎猜——富家多出不肖子?自由派文化熏染?自幼父母離異造成的傷痛?——只是自己別入戲太深。說起最後這個疑問,肯定繞不開他那個同樣波希米亞的父親,小約翰·保羅·蓋蒂。此人一生有過三次婚姻(不算誇張)。也許是因為打過仗,經過商,他的毅力不是那個兒子能比。他中年之後戒毒成功,在社會慈善、古籍收藏以及藝術、體育贊助方面都取得過可觀的成就。愛丁堡的蘇格蘭國立美術館那一組極有觀眾緣的卡諾瓦石雕名作《美惠三女神》就來自他的捐贈。

曾遭綁架的保羅·蓋蒂第三後來投資移民,成了愛爾蘭公民。他父親同樣放棄美國國籍,成為英國女王的臣民。這一家人在文化上親英的不少,從老爺子開始。除了那些希臘、羅馬文物,他在英國常住的那座都鐸宮殿,代表了他趣味的另外一個側面。不過他一生的大部分藝術收藏,最後還是去了洛杉磯。在那裡,他的兩座博物館——蓋蒂別墅和蓋蒂中心——加上隨處可見的蓋蒂加油站,都有極強的存在感。

《金錢世界》一片的真正主角,並不是這些家族中的男性繼承人,而是老家長的前兒媳,被劫持的小保羅的母親。她是整個事件發展的推動者,與綁匪的接觸談判基本是她完成的。由此引出該片的另一個槽點——這個角色的扮演者米琪爾·威廉斯所得六十餘萬片酬,僅僅是她的男性搭檔,出演前中情局特工的馬克·瓦爾伯格的大約八分之一。這是典型的同工不同酬(有人統計後發現,二人在銀幕上出現的時間基本相同)。據媒體披露,下木總統被炒之後的重拍部分,瓦爾伯格的追加報酬超過百萬,而威廉斯則只有幾百塊錢。

瓦爾伯格做事還算體面。他把多賺的加班費,捐獻給威廉斯參與發起的反性騷擾基金會。這個歌壇及銀幕的兩棲明星(《泰迪熊》),也曾是個前科豐富的人物,從種族歧視到殺人未遂,犯過不少事。現在看來,人是可以學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為什麼吃狗肉
有些中國人是遲鈍不自知的歧視者本尊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