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無不勝之白袍將軍!

戰無不勝之白袍將軍!

今天要給你們推的文章就是前天留言中書友推薦的白袍將軍啦,人物太傳奇了,實在不捨得刪任何一個片段,篇幅有點長慢慢看哦。

歷史已然遙遠,英雄長歸九泉,金戈鐵馬,戰旗飄揚,不滅的應是我們民族精神,不能倒下的是我們挺起的脊樑,如陳慶之,如所有冷兵器時代的勇士們!

陳慶之出身寒門,放在南北朝那樣講血統的時代,這兩個字可以讓他一輩子不能出頭。幸好,他跟對了人。他是梁高祖蕭衍的親隨。「高祖性好棋,每從夜達旦不輟,等輩皆倦寐,惟慶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他的愛好和皇帝的愛好相同,而且還精力特別充沛,隨叫隨到,換言之,這也是他得以成長上位的硬實力。

公元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在彭城請求投降,梁高祖首次起用陳慶之,任命為武威將軍,北上接應,與魏軍相遇,「慶之進薄其壘,一鼓便潰」。由此嶄露頭角,一步步成為南北朝時代的第一名將。

普通七年,陳慶之受命出征壽春,北魏豫州刺史李憲用兩城之軍相拒,陳慶之拿下城池後,李憲投降。大通元年(527年),梁魏爭奪渦陽這塊寶地,北魏騎兵步兵總共十五萬前來支援,陳慶之兵士不多,但勇士沒有逃跑二字,他率領麾下二百騎兵突擊,「破其前軍,魏人震恐。慶之乃與諸將連營而進,據渦陽城,與魏軍相持」。從春至到冬,幾十場上百場戰鬥,打得士氣都完全衰退,其他將領紛紛要求撤退。北魏共十三城,互為犄角,陳慶之晚上率軍出擊,一晚上連著攻陷了四座城池,逼得渦陽城主王緯投降。其他九座城,最終都因為陳慶的猛烈進攻,最終崩潰,這仗下來,斬獲無數。梁高祖大為讚歎,親賜手詔云:「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硃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一個隨從,一個棋友而已,但是放到哪裡哪裡亮,這樣的漢子,不重用就沒有天理了。

公元528年,北魏發生內亂,元顥投奔梁朝,高祖任命陳慶之為假節、飈勇將軍,讓他率領七千軍士護送元顥北上洛陽。七千軍士護送,簡直是極難。江南到洛陽,有多少草頭王?才七千個人就想突破層層關卡?對於一般人來說,那就是痴人說夢,但是對於陳慶之來說,無妨。

元顥還沒到目的地呢,就在渙水邊迫不及待地即位稱帝,任命陳慶之為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說是大都督,真好聽,其實他就只有自己的全部家當七千人!在睢陽城下,魏將丘大千率領大軍七萬,分別修了九座大寨,等著陳慶之來。「慶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壘,大千乃降。」說起來簡直是神話啊!北魏七萬軍隊在陳慶之七千人面前,竟然全軍覆沒!就這樣,陳慶之活捉北魏濟陰王,他也被元顥封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

陳慶之註定了就是要打以少勝多的戰役,滎陽一戰,城池太過險固,沒辦法攻下,元天穆又三十萬大軍來襲,陳慶之孤軍困於滎陽城下,七千孤軍身陷三十萬鐵騎重圍之中,與當年項羽破釜沉舟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陳慶之一鼓登城,麾下壯士遂克滎陽。俄而魏軍結陣而圍,陳慶之率騎三千背城逆戰,竟然大破魏軍,三十萬魏軍精銳作鳥獸散,魏將魯安陣前投降,元天穆單騎逃生。不久陳慶之進據洛陽,終於完美地交了試卷。元顥封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魏主元子攸出奔并州。洛陽童謠云:「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陳慶之麾下皆著白袍,自揮師北上至洛陽為止,歷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無前。

無奈英雄總是要打懸殊之戰。元顥得志後,就和昏君沒什麼分別,沉於酒色,疑忌功臣。爾朱榮挾魏主元子攸率百萬大軍南下,直指洛陽,元顥名頭下的城池全部叛降。只有陳慶之北渡黃河守衛北中郎城,七千孤軍,去國千里,與百萬敵軍「三日中十有一戰,傷殺甚重」。

史書對此記錄很少,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在這艱難的守城之戰中,慘烈絕對超乎想像。不過,就算是必輸的一場戰,元顥被擒,洛陽陷落。陳慶之率軍撤退,但是這場戰,陳慶之也打得很漂亮,他讓爾朱榮從此再也不敢和他正面相對,

陳慶之逃回建康後,被封永興縣侯。此後,陳慶之專門負責北方防務,北魏元氣每每因他而大傷。公元539年,陳慶之病逝,謚號武侯。

為什麼我們老是懷念漢唐的強盛,懷念那些氣吞山河的名字?因為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人的勇猛,而這之後呢?勇悍又有戰功的人真是不多,不過幸好,還是有那麼一位。他也許寂寂無名,但是他在當時的確是屬於戰神,他的名字是陳慶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銅劍客 的精彩文章:

慘死沙場之絕世武將!
王朝爭霸 一代戰神趙子龍!

TAG:青銅劍客 |